在以前我们父母那一辈,学生不听话,老师是可以打学生的。但是,到了现代,是已经有明令要求老师禁止体罚学生了。可是,总有那么几个老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行为,喜欢利用各种方法体罚学生,打学生。我们可以体会得到熊孩子的顽皮和老师的无奈,也明白老师恨铁不成钢而着急的心理。但是,如果想通过打学生的对学生进行规劝,容易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把这些负面影响分为:一、变得自卑而敏感部分学生,在被老师打了以后,可能上课不会再积极,作业也不会交。同时缺乏自信心,变得敏感和自卑。路上见到老师,能躲多远就多远。甚至,可能会不喜欢和别人沟通,变得越来越沉默了。二、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学生本身就不喜欢学习,无论老师如何开导教育,学生都听不进去,还是老样子的话。如果这个时候,打了学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更多的厌学情绪,甚至有可能会直接放弃学习,退学离开学校,不再读书。三、产生逆反心理老师打学生的行为,容易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或者是更加叛逆。上课会专门跟老师对着干,老师说的话,学生偏不听,永远跟你反着来。四、滋生仇恨的心理可能有些老师的人品确实不行,然后一看到学生不听话,或者是有点小毛病,就会打骂学生。久而久之,可能有些学生就会滋生出一种仇恨的心理,想找机会,报复一下老师。这样的例子其实是真实发生过了的。做了父母,做了老师,我们会更加明白,又不听话又皮的熊孩子是有多么的难管教。但如果采取打骂的来教育学生,既不符合一名老师该有的职业素养,也不可取。
哈尔滨市13岁中学生龚某属于无症状感染,到今天为止,由从美国回来的韩某开始传播链头,已经有50人被确诊感染,而中学生龚某就是这个链条上的其中一位。从哈尔滨目前形势来看,确实为学校开学的防控带来很大的挑战。龚某到底是怎样被感染的呢?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病史。1、中学生龚某是通过和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才被感染,请看他近期生活史。(1)3月30日-4月13日,与确诊病例多次生活接触。(2)4月14日,经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检测后回家。(3)4月15日,经120急救车转至市定点医院隔离治疗。(4)4月16日,经专家会诊,诊断为肺炎无症状感染者。2、黑龙江省已经下发通知,停止原计划4月17日初三年级开学,5月1日前不考虑开学。4月16日,黑龙江省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初中毕业年级“五一”前不考虑开学。据悉,4月12日,该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初中毕业年级开学时间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对初中毕业年级开学时间做出调整。15日再次下发通知,组织各地严格落实好“五一”前不考虑开学的要求。3、鉴于哈尔滨市目前形势,于4月7日开学的哈尔滨高三年级,针对上学时间和授课也做了调整。黑龙江全省高三年级已于4月7日开学,但是鉴于哈尔滨市目前防控的严峻形势,从16日开始,哈尔滨高三年级上学时间调整为半天,小班授课一个教室不超过16人。按照“一校一策”原则,哈尔滨各高中学校已根据教室状况、学生个性需求等灵活安排教学,包括小班课时、上下学时间等。目前,高三学年已进入复习阶段,市教育局允许各学校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制定教学计划,以保证高三学生复习不中断,教学进度平稳有序推进。4、面对像哈尔滨市”1传50“输入性的传播与扩散,对已经开学的学校提出了更高的防控要求,对未开学的学校则需要继续耐心等待。哈尔滨市由入境人员韩某造成的”1传50“案例,让人震惊之余,让我们不尤得后怕,假如无症状感染中学生龚某正赶上开学了怎么办?因此,对于不管像哈尔滨也好,还是全国其他省市也罢,都必须要严格加强境外输入的防控,必须要把哈尔滨市这起案例当成是惨痛的教训来吸取,绝不能再大意。而当下对于没有开学的学校,必须要想办法和当地防控的有关部门做积极协调工作,确保熟悉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行踪,避免再出现中学生龚某与确诊病例有生活接触史的情形。
首页
班主任工作,压力大、事儿多,待遇低,确实没人愿意干。先说压力。其中首推安全责任。学生在校内磕了碰了,同学打闹受伤了,突发疾病了,班主任都是第一责任人,经常背锅受气。甚至学生放假期间发生安全事故,也有家长寻找七拐八弯的理由,把责任往班主任身上推。其次是班级管理压力。学生迟到了,班主任要询问;学生退步了,班主任要个别谈话;学生闹矛盾了,班主任要调解;学生课堂不守纪律,班主任要处理。心里一根弦,每天都绷得紧紧的,生怕一不小心,就发生点什么事。然后是学习成绩压力。学生成绩下降了,家长怪罪,领导批评,同班老师也埋怨本班学风不好。压力特别大。再说事儿多。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全面直接对口班主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班主任每天忙得像个陀螺,团团转。每天查班两次以上,处理班级琐事,组织各项活动,有老师请假还要充当第一后备队员。从早忙到晚,一天工作至少十个小时,有时候连坐下来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最后说待遇低。班主任津贴,各地不一样,有些学校每月能上千,应该是极高了。大多数在200左右,也有几十的。最惨的如我校,一分没有,只计算每周7个课时的工作量。所以,班主任工作,都是能甩就甩,能躲就躲。谋到了行政职务的,钻到后勤去的,跟领导关系好的,一般不当班主任。最后,都落到了那些勤勤恳恳的普通老师头上。想要老师们争着当班主任,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第一,提高班主任津贴。每月按班学生数×10元的标准发基础津贴,另加每月500元浮动津贴。第二,每任职一年班主任,评职称计0.5分,上不封顶。第三,评优评模指标,要向班主任倾斜。第四,为班主任减负。各种杂七杂八的表格,能不填的尽量不填;各种与教书育人无关的活动,能不搞的尽量别搞;一些不该班主任承担的责任,不要简单粗暴推到班主任头上来。归纳起来,就是三增一减:增津贴、增待遇、增荣誉、减压力。不过话说回来,若当班主任真有这么多好处,那些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老师,恐怕又没有机会当班主任了。
异地当官的历史久远。春秋战国时大约300多个国家,国王求贤纳士,多有别国人担任文臣武将。最典型的是战国苏秦,同时担任六国宰相。异地做官创制于秦朝,为了消灭封建割据,全国从一品大员到七品县令,都必须异地当官。国家治理,与当时的生产生活相适配。各级官员和监察、盐道、粮道、河道、织造、海关、军官等职务由中央任命,互不统属,各守职责,互相钳制,互相监督,大事要事建立协调报告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维护了王权统治,解决了农耕条件下,血缘族群相互结盟,形成割据,有效地遏制了任用本地官员绚私舞弊。社会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治理方针变动很少,以中原为主体,同化吸收了各少数民族,扩大了疆域,形成了世界唯一的大国体制。现行的文官政治和历史有传承关系。市县两级行政辖区,副县级以上七个岗位必须任职迴避,不允许原出生地和工作地干部担任职务。由省市分别任命,全部异地交流,有的党政主官,任命权己经上收。其它干部的交流泛化,己经失去意义。大量的走读干部,不懂的宦情,不愿深入实际,没有长远思想,时刻准备走人。这种交流有利有弊,还是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