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医生确诊了吗?如果不是可能就是短期的抑郁情绪,你碰到了一些让自己不爽的事情。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造成的。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果出现失眠或者影响了工作和学习,再去看看心理医生。
你可以通过改变认知中的非理性想法,拯救自己的不良情绪,获得更快乐的人生。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触发感受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看法决定了情绪和事情演变的方向。方法:1、无条件接纳自己2、无条件接纳他人3、量化困难《拆除你的情绪地雷》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
感谢邀请。焦虑症特别难受怎么办?的确,现在的焦虑很多时候已经不是我们所说的紧张、不安,更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是周身的不适。对于焦虑症的难受,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发作。其中急性发作又称惊恐发作。发作可表现为头晕、胸闷、呼吸困难、口干,发作过后患者会对本次发作描述为一种“濒死感”,所以对于下一次的发作经常会感到恐惧。虽然我们知道,这时一种焦虑,然而,生活中,更多的患病群体会选择去往急诊科。这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疾病发作时更多以“心前区不适为主”,导致患者误以为是心脏疾病;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精神科属于不被大众所接受的一个科室,任何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实际上,焦虑症属于精神科的神经症范畴,不同于我们传统理解的精神障碍,我们狭义理解的精神病人大多非疯即癫,专业上更多指的是重性精神疾病。回头来再说慢性焦虑障碍。这类患者遇事紧张,冒汗、辗转反侧,总是感觉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严重时频繁去厕所。如果单单只是这么明显,相信大多人都能了解是焦虑,然而,很多患者以躯体不适的症状表现出来。我们可以从头部向下依次说起:包括头晕、头痛、喉咙的异物感、胸闷、心疼、四肢皮肤的麻木、烧灼或酸痒等等。接下来就该说说治疗了一,药物治疗:对于焦虑障碍的治疗药物很多,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苯二氮卓类。其中,奥沙西泮抗焦虑作用最强,阿普唑仑抗惊恐发作的效果最好。氯硝西泮、西泮、艾司唑仑、等也有很好的抗焦虑作用。通常治疗满意后持续2-4周停药,以免产生依赖;在服用上述药物期间,最好联合其他非成瘾性药物,如氟伏沙明、帕罗西汀、米氮平等抗抑郁药(大多数抗抑郁药物同样具有抗焦虑作用),除此还可以服用坦度螺酮或丁螺环酮;如伴随有心慌、血压高可合并应用。二,在合理用药的同时,搭配心理治疗效果更好,最好再能配合规律的体育运动,以及乐观的心态、良好的人机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促使疾病康复的积极因素。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
想要克服恐惧,我们先来对恐惧有一些了解。当一个婴儿才出生的时候,大脑主要起作用的功能区是原始区,这是意识层面的功能,逻辑、分析,决定和意志力还没有发展出来,也没有发展出批判、分析等抑制过程,他们所使用的是一种更为原始的机制来表达他们的需要,这时婴儿的心理还处于原始的状态,这种心理原始区的运作机制是战斗和逃跑反应,随着孩子的成长,抑制过程才得以发展。婴儿用什么进行学习呢?除了两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害怕跌落和噪音,所有其他知识都是通过定义和联系,最终产生反应来学习的。大约8~10岁时,孩子积累了大量的联想和定义的内容,他们知道了一些事物是好的(正面的),一些事物是坏的(负面的)。这些早期通过一系列正面和负面的联系,所建立的数据库成为现代记忆区,它是生活的初始剧本,是基于我们对已知的事物和事件建立联系,进一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反应,从而来区别好坏、喜恶、对错。孩子只是自然的通过定义联系反应的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如果一个孩子童年所处的家庭是一个在不断吵架和时时面临离婚危机当中的家庭,这个孩子对家庭和婚姻的反应就会是负面的,长大以后就会无意识的害怕结婚和成立家庭,虽然尽管成立了家庭,也可能会按着初始剧本的设计演化为吵架和离婚的状态,除非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并加以努力重新升级就有的模式。或者是从小家长有太多的设限,比如说这不能干那不能做,感觉到很多事情都是危险的,家长过度的保护,让孩子害怕面对未知,在潜意识里,未知的、不确定的就代表痛苦的,会产生担心、恐惧等情绪;当然,害怕失败的痛苦,也会有恐惧和担心的反应。所以,了解自己是改变发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