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21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由此来看,法律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要求,主要参考因素是伤情相对稳定。只有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才便于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聘请的医疗专家对伤情进行鉴定。通常伤者可以从医院或者主治医师那里初步了解到自己的伤情以及是否会有身体残疾,伤情对以后的工作、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就可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伤残鉴定或评残。
双向情感障碍如何克制自己情绪?该不该隐瞒伴侣?如果被确诊双向情感障碍,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只能用药物来控制情绪,不过,如果在症状没有发作的阶段,情绪还比较平稳的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控制情绪,该不该隐瞒伴侣?不应该隐瞒伴侣,你就是真想隐瞒伴侣,而实际也很难隐瞒,如果告诉伴侣,并且能够得到伴侣的理解,对于你病症症状的缓解和恢复,都会得到很好的帮助和支持。双向情感障碍也被称为躁狂抑郁症,这种现在属于精神疾病的治疗范围,病症的显著特点就是由脑功能失调引起的患者情绪、精力和能力的重大改变,尤其是患者的情绪上产生的波动,是与正常人的情绪波动完全不同。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症状是很严重的,不论对生活或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都有一定的破坏性,可使患者的工作或学习方面的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情绪方面很难能够自我控制,尤其是在躁狂和抑郁两种病症交替的发作时,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患者的率是很高的。患者在症状发作时,常常会从情绪高涨或愤怒、易激惹突然转变到非常悲观无望的情绪上,然后再度循环,不过在此变化当中,也常伴随着一段时间的正常情绪,行为也伴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出现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情绪高涨和低落的时期成为躁狂和抑郁相。尤其是患者在躁狂发作的时候,精力显得很旺盛,活动也增加,有情绪不安感,甚至情绪过分的高涨,心情显得极好,娱乐感也很强,但是易激惹,就是说翻脸就翻脸,思维本意说话的速度也快,正说着一件事儿,突然间又说到另外一件事情上等,自己却不知。当患者的抑郁症状发作时,又会出现持续的悲伤、焦虑、空虚感、无望感、悲观感、罪恶感、无价值感等,兴趣和乐趣也会丧失、精力下降、疲劳感强烈、会意志行为缓慢、有时睡眠过多有时不能入睡,食欲发生了改变,体重增加或减少,慢性疼痛或其他持续性的躯体症状,会比较明显。较严重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常会出现精神病症状,比如幻听和妄想是两个比较突出的症状,常会幻听或幻视,或其他对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的感觉的状态很强烈,在妄想中在妄想中虚假,但强烈的信念依然驱使着自己的思维。因此,如果患有双向情感障碍,要想通过自我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是有一定困难的,或者说基本上做不到,因为尤其在躁狂发作的时候,自己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语言,甚至体现出一些幼稚、可笑、天方夜谭的行为模式。家庭或直系亲属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病史的人员,儿童以上不确定群体人员。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治疗和自我调整的方法1、首先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需要持续性的使用治疗药物及情感稳定剂,以维持治疗的效果,如有需要,可适量增加其他药物的辅助,在治疗中通常是在服用情感稳定剂的基础上,是短期的使用,主要是能够迅速的控制躁狂或抑郁的症状发作。2、患者要主动及时的与主治医生沟通,在可能需要的时候,或在不同症状发作的时候,及时的调整治疗计划,以使病情得到最有效的控制,在精神病专家的指导下将药物的剂型或药量的变化及时调整,一定要遵医嘱配合治疗。3、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介入心理治疗,已有研究表明患者在介入社会性心理干预或治疗的同时,可以增加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减少入院治疗的次数,并能够在患者自身的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等方面得到改善。4、现在采用的心理治疗,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学教育、家庭治疗、以及新一代的一种技术人际和社会节律治疗等,在合并药物的共同治疗下,对患者的症状发作,有明显的缓解或改善,心理治疗的数量频率和形式,应当基于患者治疗的需要,因人而异。5、在症状发作的间歇阶段,患者的情绪是比较稳定的,这时候患者本身可以利用自我调节的方法缓解情绪的波动,这主要也是通过心理教育来知道关于双向情感障碍疾病的治疗方面的知识,让自己能够识别复发征兆,从而在疾病复发前能够尽早的得到干预,这一点患者本身是能够做到的。6、在家庭护理或治疗方面,家庭成员对患者要给予理解,关爱和接纳,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调整日常生活规律的日常生活和起居,有助于避免躁狂症的出现,所以,在家庭照顾、帮助干预、预防等方面对于患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结语虽然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所体现出的病症症状都是很严重的,但是双向情感障碍是能够治疗的,有许多患者通过与医生的配合,严格遵守治疗计划,不间断的按时服药和心理治疗的介入,已经达到了减少病症的复发和缓解了症状的发作。所以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不要气馁,要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克服症状发作所带来的痛苦,积极改变与能力及现实情况不匹配的信念,重建人生观,树立对美好生活的信心,持续不断的治疗,一定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发病频率,减弱病症的严重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