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去逝后的禁忌:不能说死了,七八十岁的说“老了”,年的要说“走了”。子女一百天之内不能剪头发,等过了百日后才能理发。去逝第一年大年初一不能串门拜年,否则人家会不高兴,感觉很晦气。第一年过年不能贴对联,第二年贴蓝对联,等三年就可以贴红对联了。老人去逝后的风俗: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指路”,就是用谷秸绑一个像马驹形状的“罗马子”,上面搭上一件老人穿的上衣,到大门外的路口上,由长子手拿一根高梁桔,站在高凳子上,面朝西南方向,高梁桔指向西南方向,嘴里喊:(爹或娘)你上西南,连喊三遍,其他子女随声咐合:你上西南。然后长子跳下凳子的同时,并将凳子用力蹄倒在地,所有子女跪地磕头,帮忙办丧事的人将“罗马子”烧掉,子女哭着回家,“指路”的仪式就算结束了。第二天即二日,出嫁的女儿一路哭着回家,给婆婆磕头,名曰“谢婆婆”,也是给爹娘“哭路”,让老人去阴间的路上走得顺畅。二日,早、中、晚送三趟“江水”,就是去村头的路口上给阎王爷烧纸泼汤,希望能让老人过关。晚上“烧马子”,就烧一个纸马,让老人骑马去西天佛爷殿或殿报到,名曰“发盘缠”。第三天出殡下葬,中午,老人的女儿媳妇及侄女要到坟地“煎糕”,就是把墓穴烧热,免得老人去“新家”感到冷。出殡前,子女要在灵杦前陪老人吃最后一顿团圆饭,一生的亲缘就此了断。下葬后第三天大清早圆坟,中午上三日坟,烧五七,烧百日,烧忌日。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习俗已经越来越陌生了。
老年人固执是因为他一生坎坷不平坚苦奋斗走过来,对人生的各方面,各种情况都亲见听过见过,得到一些经验。虽然固执还是想教育青年人学好!常言道:反是要好,须问三老。(三老指老年人)有些事多找老年人参考参考!对青年人生道路还是有好处的!仅供参考!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都是老人对自己子女成才的肯定与表扬,也是老人心理的一种满足感。
人老了,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不再过高追求,知足常乐,简单生活,讲求实际,也自然少了。比如我,即将六十岁。过去的几十年,几乎每天都生存在各种各样的中,有获得的喜悦,有失去的痛苦,也有追求不得的煎熬。现在对钱财也没有了多大追求,有住房,养老金虽不是太高,但够花。能每天安享清闲,就蛮好。人不被物欲羁绊,心才悠游自在。不太想出去旅游,感觉旅游太疲惫,长途乘车辛苦,每天早起晚睡奔波,景点人挤人,商业气息过重。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不出门也能饱览各处大好河山。而形同花钱买罪受的旅游,实在是得不偿失。老年人,不愁吃喝,少管孩子的事,适当健身锻炼一下,有病及时治疗,然后就是遵循着自己的爱好,干喜欢的事。喜欢阅读就安心读书,喜欢摄影就到处溜达着拍照,喜欢下棋打牌就聚几个老友玩玩,随性生活,哪里还有之累。人在青年、中年阶段,是为家庭、为社会活着,都有追求个人成功、建功立业、收获更多财富、晋升职级的。而人活到拿养老金的老年阶段,就算比较有福气了,再多活十几年、二十几年,就是赚的。老年人,也有,那就是能健康的活着,像秋叶一样自然飘落,不生存在长年卧床不能自理、无有自尊的苟延残喘的活不好、死不了状态,这或许是很难实现的唯一。
谢谢!我每次给母亲送饭的时候看到母亲老去的脸,感觉心里特别难受,特别担心,担心母亲。人老真的特别的难干什么都很难,吃饭的时候也是很难。所以呢父母把孩子们都养大,孩子们都要替老人的想一想他们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