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精神类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症、躁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
第二类: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风心病、高心病、冠心病、肺心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第三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帕金森氏病、硬皮病、地中海贫血、干燥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
第四类:恶性肿瘤、术后抗排斥治疗、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骨髓增殖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脏病。
特殊门诊报销比例:一个治疗期内发生的符合门诊特殊疾病诊疗范围的医疗费用视为一次性住院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按照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标准支付费用。
特殊门诊报销起付标准:
1、职工医保:一级医院200元,二级医院400元,三级医院800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60元。
2、居民医保:一级医院100元,二级医院200元,三级医院500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00元。
你好。这个问题必须辨证来看。或者说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首先要明白,糖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七大营养素之一。糖的种类分为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蔗糖)和多糖(如淀粉),而我们吃的米饭富含淀粉,也是属于糖。糖尿病是血液中含糖量过高及尿中有糖,但原因是人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与摄入糖没有必然关系。如果胰岛功能正常,摄入再多的糖也能及时处理,血糖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也不能胰岛功能好,平时就多吃糖,因为机体为了平衡血糖,会让胰岛超负荷运转,久而久之,会出现胰岛素分泌下降,最后引发糖尿病。如果是1型糖尿病,这种往往比2型糖尿病更为严重,可以遗传,也就是可能一生下就胰岛素严重缺乏,是糖尿病患者,这就跟吃糖多少没有啥关系。所以,比较稳妥的说法就是糖尿病与胰岛素分泌有关,不能绝对地说与吃糖多有关。如果觉得满意,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定期更新健康科普文章。
双相障碍,这个名称你听说过吗?在,绝大部分人都知道抑郁症,然而却有99%的人不知道双相障碍!事实上,这是一个比抑郁症更难治也更痛苦的精神心理疾病。所谓双相情感障碍,就是说一个人会出现两种极端情绪上,一头是躁狂,另一头是抑郁。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抑郁和躁狂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存在,发作间歇期症状可完全缓解。病情发作时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产生带来不良影响。患者首次发作通常是因为应激生活事件(例如工作、学习失利,失恋,家庭变故等)。当躁狂发作时,其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兴奋、失眠、语速加快、感觉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更加活跃。当抑郁发作时,其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伤心、睡眠不足或嗜睡、焦虑、吃太多或太少、轻生。双相情感障碍发作的危险因素:滥用药物或者酗酒,压力过大(如所关心的人死亡或其他创伤件带来的压力),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的危害:1.威胁患者的健康,其的危险性高于任何其他类型的精神病或躯体疾病。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减少健康寿命。2.双相情感障碍还会损害大脑,导致记忆、语言、执行等认知功能衰退。3.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及自尊心。4.相较于普通人,更容易得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当出现双相情感障碍时,一般的治疗方法:戒酒、避免使用消遣性药物。与积极乐观的人在一起。有规律的睡眠作息和健康的饮食活动。双相障碍从发病到准确诊断的平均延迟时间是5-10年,超过1/3的患者至少10年或以上才被确诊为双相障碍,其中60%的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造成误诊率高、识别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轻躁狂的难以识别,对于轻躁狂状态常被患者感受到抑郁缓解或作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和具有自我协调的心境状态,故轻躁狂患者极少自发报告这种情况,那么这时家庭成员的细致观察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此,健康答任祝福每一个有抑郁或者躁狂情绪的人能在心态上有所改变,每个人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