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年龄指实际年龄,心理年龄就是心态。两个年龄是否一致,是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的定位问题,也是往往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这是和人生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紧密相关的。一般来说,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是遵循了人的发展规律,但实际上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是一致。我们经常听到的,你“长不大”、你“长得急”,就是对两个年龄不符的形象描述。一般情况,可以把人的心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30岁前多数是“长不大”;30—55岁为“长得急”;55以后又返回到“长不大”的心理状态。这是一个复杂的心态转换过程。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掉队,基础打得牢不牢来决定的。首先,还是家庭教育问题。城里的孩子,学前一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后一般都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延迟训练”“挫折训练”或“失败训练”。基本上到了而立之年,还是“老子天下最大”的幼稚思维;不同的是在农村、尤其是家境不富裕的家庭孩子,从小就没有享受到城里孩子的待遇。可能见识没有城里的孩子广,学习也跟不上城里孩子。但这种人,走进社会的抗压能力就比城里孩子强。第二,30岁以后,家庭负担与责任、工作压力和社会责任,市场竞争与知识储备不足的矛盾,出人头地的想法与社会现实的残酷,一起袭来。心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时都在超越实际年龄该承担的压力。就一定“长得急”。第三,人到老年,可能马上退休或已经退休,成了社会抛弃的人。过去的权力失效,过去的人脉渐行渐远。人老了心小了,就儿童化了。有人可能要说,现在有那么多年轻人犯了焦虑、抑郁,不正好说明“长得急”吗?恰恰相反,这正是“长不大”的突出表现。自我认知不清楚、自我定位不明白,导致了“长得急”。顶多可以归为“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第一个错误,是青少年不懂事,没有学到本事;第二个错误,没有知识储备,又好高骛远。有压力才有动力,要遵循适中原则,才能使动力最大化,超过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无用焦虑;压力过低,就是浪费人生资源。这都是年轻人常犯的错误。所以,表面上看,人生都在为追求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合拍而苦恼,实际上是没有解决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合理定位这个前提。人如春夏秋冬四季,春种、夏育、秋收、冬享,这是自然规律。不遵循规律,就会自己给自己设陷阱,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当然,也不是说,一步错步步错,“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补救的方法,这就能使其两个年龄不断调整,达到合拍。如,现在80多岁的院士,还在忘我的工作,并没有“长不大”。还有申怡飞,从17岁就开始研究5G,成为5G标准的制定者之一,也没有“长不大”。所以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谁超过谁,是靠实力说话的,而不是幻想。对于一般人来说,实现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同步是最理想的。人的一生中看清自己、定位自己最难,但也最重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你好:你问的问题是一个人,经常怀念过去的人是什么心理~这能是什么心理,回想怀念呗,虽然是过去了的人,他她们的好比方疼爱孩子的父母:就偶尔的严厉一点,也是给你的规矩教育吗,生了孩子如不给教育;长大了那会成什么样?管归管那种骨肉亲情,外人的永远比不上,就像女孩子嫁人,遇到个好人家那就是福气,如遇到那种见到外面的坏女人,见个爱一个,见两个爱一双回到家,还挑你浑身毛病;在他人眼里心里己全是,那坏女人的风骚影子,跟你没有半句真心话,吃喝嫖赌,了是外面的享受;输了钱家里倒霉你跟着受罪,想想还是以前在父母身边,享受到的那真诚的爱:没有一丝的虚假很甜蜜,所以经常的回想,也算是给自己的心灵,和精神上的一份安慰吧:虽然是过去的人,怎么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呢?所以还历历在脑海里怀念着~话就到此:我就这点比方的想法,也许和你的看法不同;没关系人本身不一样吗,是吧?~
《林中凋落了一片叶》一阵风儿吹过,林中凋落了一片叶。拾起来,夹到日记里~那是一片光阴,那是一段记载~甩甩头勇敢的去接受吧~!失去的不会再来~!!!
这样的人,大都是出马一条枪!仗义执言,来了脾气不管别人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干。完事后,也从来不后悔,这样的人只能让他自己消气”灭火!任何人都说不听,脾气暴躁,肝火旺盛,心烦意乱!一意孤行,一条路走到黑的人,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一点好处。
这个不一定。要看他从小是跟着谁长大的?带他的这个人是谁?是不是对他特别的关爱,如果是,心理上不一定有问题。当然,孩子从小最好是和父母一起长大,如果条件不允许。一定要把孩子托付给有爱心的人,特别爱孩子的人。我有一个学生,她是的爷爷奶奶带大的。从小她的爸爸妈妈不在国内,而他们的工作又不方便带孩子,所以,只得把她留给了奶奶。奶奶和爷爷都是有文化的人。他们对孩子除了无微不至的生活上的关心,对孩子的心理上,也是格外的理解。比如孩子过生日的时候,爷爷奶奶会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让宝贝孙子,过一个既热闹又充满爱的生日,每年如此。幼儿园开家长会,爷爷奶奶都是双双参加,而且每次都在家长会上作为家长代表发言。孩子上中学以后。他们更是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他们常常和我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其他方面的情况。有一次,这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爷爷奶奶第2天特意上学校来,和我说这孩子回家以后情绪不高,希望能给予更多的关注。这孩子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一点儿不比跟爸爸妈妈长大的孩子得到的爱少。顺利地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在某部委任职。所以,父母不在身边,把孩子托付给最有爱的人,孩子可以心理上没有问题。我是宁老师,一生做教育,现在与两个外孙朝夕相处,教育经验丰富,教育对象跨度大。欢迎您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