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孩子十三虚岁得的这个病,刚开始也以为孩子得病年龄小,会更容易接受治疗,或者说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然而,十多年走过的历程告诉我,青少年时期出现这种问题比成年人更为难治。
十来岁的青少年,得病初期家属都不愿意相信,或者说不愿意相信,觉的孩子的问题不会是症,可能是抑郁或者是青春期叛逆。
我那时候也是上网查过,觉得孩子又像抑郁症又像是青春期叛逆……于是预约了心理医生,精神症患者,得病也不是每个人都精神错乱,至少我家的孩子是,并且她还能配合回答医生的问题,所以尽管头两次看的都是三甲医院的专家医生,他们还是误诊了,其中精神科医生的诊断是神经症状态,心理医生的诊断是情绪障碍……
我曾一度窃喜孩子不是,觉得那么小的孩子,只要父母愿意付出耐心陪伴凡事只要不出格都听她的养养病就好了。
当时心理医生开的药是路优泰,吃了一个月没有效果,又去专科医院看的儿科专家,诊断孩子是神经症状态的医生给孩子开了百忧解,还有思瑞康,医生要求孩子吃的药量很小,只有半片,尽管半片,半年时间孩子还是一下子就胖了二十多斤,并且情绪更加的糟糕,脾气更加暴躁,并开始不配合就医用药,睡眠质量也很差……
半年之后,医生在看诊之后说了一句“方向性错误”,然后调整了用药剂量……
青少年得精神疾病,医生一般都会保守治疗,作为家长我们也没法分辨青春期叛逆和精分,直到问题彻底出格才相信。
因为涉世不深,青少年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在理解和体会上,是十分青涩和懵懂的,随性而为居多。
而成年人,社会阅历丰富,懂得生活知道责任,在治愈上,会比青少年多一些自制力和克制。
而孩子们,从得病那天开始,懵懂加上病态,决定了他们治愈之路,比成年人艰辛得多!
其实这个瘾是一种人的表现,没有自制力,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感受。身边好多人就这样,对手机那个执着,连吃顿饭,上个洗手间也放不下手机。
又得举例了:1、家里开了个超市,客户过来买东西,喊了几次这位女主,女主抱着手机全然不觉。小孩在门口玩耍,突然听到刹车的声音,小孩哭了起来,女主走过去骂小孩不懂事乱跑,可小孩才三岁。小孩走到女主旁边说,奶奶,你别玩手机了,你陪我玩玩。女主一句自己去玩打发了小孩。
2、前段时间街边不是有小孩被公交车撞了,听说小孩妈妈好像也是去跳楼了。原因呢,就是妈妈拿着手机玩游戏,小孩跑了不知道。出了车祸,自己也无法面对失去小孩的痛苦。
这些都是真实的例子,不止我身边,相信很多人身边都是网络成瘾的“瘾君子”!
孩子的叛逆期,想必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头痛的问题了。初为人父人母,我们既兴奋又紧张,精神高度集中,总是担心孩子磕着碰着摔着,累得不行的时候便会安慰自己道:“没事,等孩子再长大一点就好了。”但后来,我们逐渐明白了,一旦成为父母就总有操不完的心。
第一个阶段就是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此时孩子已经逐步具有自我思维能力,一言不合就发脾气,俗话说三岁看老,并不是全无道理,此时家长应该多给予孩子陪伴,潜移默化的说一些小道理,正确引导心灵方向
第二个阶段是孩子七八岁的时候 七八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自我意识,好奇心和独立活动的能力大大增加,对家长说的话不再完全言听汁从,而是希望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甚至会为了显得与众不同而刻意与大人作对。
第三个阶段是孩子在13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孩子比较敏感,也很焦虑。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所有的决定都是对的。所以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大发脾气,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上说 你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 有些叛逆是极为正常的 也是人生的疾风怒淘期 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是正常的 所以这时候家长不用着急 做家长的在这个时候要多与孩子沟通 用权威的家庭教育 去发掘你的孩子的长处
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量太大,每天接收的比我们小时候一年知道的都多。竞争也很激烈,压力大,没有玩的时间,不光孩子,成年人焦虑抑郁的数量也在增加。
现在的孩子吃饱穿暖,想买啥就买啥,看似很幸福,其实不如我们小时候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