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科普 > 心理暗示

瑜伽体式可以治疗抑郁症吗(瑜伽可以健身,现在有的人说还可以治疗疾病,这是真的吗)

瑜伽可以健身,现在有的人说还可以治疗疾病,这是真的吗

大家好,我是爱瑜伽爱分享的凡一。瑜伽可以健身这已经是公认的。16年体委还组建了“瑜伽推广委员会”来推广瑜伽。可见瑜伽可以健身不只民间有共识,官方也是认可的。但是瑜伽到底可不可以治病呢?作为一名多年瑜伽习练者和接触过很多瑜伽学员的瑜伽老师,我说说自已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瑜伽的功效特别说瑜伽在治病方面的功效被夸大甚至神化了。

我肯定不是瑜伽黑。我爱瑜伽从瑜伽中也受益很多,夸张一点的说瑜伽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但是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可能神话了瑜伽。比如《一个瑜伽行者的自述》这本被奉为瑜伽经典的书。我截几个图大家看一下

书中这样的情节从头到尾比比皆是。这一点我是无法认同的。或者说超出我的认知。

其次现在网上到处宣传谁谁谁因为练瑜伽出现逆生长,八十九十看上去如何如何。客观的说瑜伽只是他良好生活习惯的一方面。他长寿年轻,瑜伽肯定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作用到底占多少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而完全把这种长寿年轻的状况归功于练瑜伽是不科学不客观。也是不负责任的。

既说夸大,那么到底真实功效是什么样的呢?

瑜伽理疗法对因为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的体态上的疾病是可以治疗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因为身边例子太多。如肩周炎、高低肩、轻微脊柱侧弯、圆肩驼背、骨盆不正,腿型等。这些都可以改善甚至治愈。而客观的说这些不只瑜伽理疗可以,别的健身项目也可以。而身体其他方面疾病只能说是辅助疗效。

再说说瑜伽和心理疾病。瑜伽可以干预内心,这一点也可以肯定。对轻微的心理疾病比如抑郁前期、失眠等都有很积极的效果。可以改观甚至完全治愈,但对严重到已经需要医生介入治疗的情况,瑜伽只是辅助手段,却不能成为治疗方法。就算体委的瑜伽推广委员会刊发的内部资料上也没有肯定的说瑜伽对疾病有疗效。只是辅助手段。

我因为爱瑜伽,所以想还人们一个真实客观的瑜伽。不愿瑜伽背负太多莫名其妙的东西。也希望所有真爱瑜伽的人在谈到瑜伽时能客观,不要把瑜伽住神话或者妖魔化上带。

双向情感障碍练瑜伽会好么

您好,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练习瑜伽几周内,你就会觉得内心较以前平静,注意力较集中。几个月后,器官与腺体的回春会开始发生。希望能帮到您,谢谢!

规律的瑜伽练习可以让人遇事更平静,这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瑜伽的体式练习可以刺激整个神经系统,打通经络。当一个人经络堵塞的时候,他是很难体会到平静愉悦的;瑜伽的练习过程很强调呼吸。而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交换关键在于呼吸。当你掌握了缓慢深长的呼吸,并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和思想波动之后,你就能每天的每一刻都很平静了。


踢足球能改善抑郁吗

最近刚发布的一项研究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足坛向来不乏抑郁症

2011年11月27日,时任威尔士队教练斯皮德(Gary Speed)在家中自缢身亡。

斯皮德的母亲曾对《威尔士报》说:“假如当年他不是一名球员,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2012年,斯皮德姐姐莱斯利将斯皮德的抑郁与焦虑告诉了人们,他一直保持的坚强、成功和自信与他内心里抑郁、失落相互抵触。抑郁症如同光明里隐匿的黑狗,一点点吞噬了这个男人的心。但直到最后,加里-斯皮德也没有告知人们自己的痛苦,他对待人生就像他对待足球一样的理想、完美主义。

此外,16岁就被热刺看中选入青训营的英国球员里昂斯,因未能得到热刺合同而患上抑郁症,于2013年选择卧轨;2009年,德国天才门神恩克,因抑郁症选择卧轨;曾经被誉为德国最有才华的球员,球迷的宠儿代斯勒因无情的膝伤令状态一落千丈,最终患上抑郁症,年仅26岁选择退役;2012年,效力于釜山公园队的郑敏亨在汽车中身亡,警方在车内找到了郑敏亨的遗书,认定是悲观性格导致的忧郁症引起的......

12岁之前参与足球比赛更容易罹患抑郁

相对于12岁之后踢球的人来说,在12岁以前就开始踢足球的人,其情感淡漠和抑郁症状的风险是前者的两倍。

一项对足球运动员的神经精神评估研究发现,在12岁之前开始进行这项运动的人比那些在12岁之后开始的人更容易表现出抑郁和情感淡漠的症状。这种联系独立于球员的当前年龄,足球比赛持续时间,或学习障碍史。

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副教授Yorghos Tripodis博士说,“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有两个相同年龄的足球运动员,他们有相同的命中次数,只不过其中一人从12岁开始踢球,而另一人从17岁开始,那么从12岁开始踢球的人有更大的行为问题风险。”

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早期足球运动与之后的精神障碍、认知问题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慢性创伤性脑病,CTE)有关联。虽然这些研究主要是在职业足球运动员中进行的,但Tripodis及其同事的研究也包括许多在高中或大学停止踢球的业余足球运动员。调查结果表明,即使在青少年时期短暂的踢球经历,也可能会产生长期影响。

研究人员对214名业余和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是正在进行的一项名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证据收集的纵向研究”(LEGEND)的一部分。这些前运动员(平均年龄50岁)进行了一系列年度认知测试和情绪测试,包括通过进行成人简明认知功能测试(BTACT)、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情感淡漠评定量表。

重大进展:CTE可能具有生物标记物

Triporei及其同事在对这种神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时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比较具有CTE的已故足球运动员的脑组织样本,并与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样本进行比较,他们鉴定了潜在的CTE生物标志物:CCL11蛋白。

这种蛋白在CTE组中水平升高,但在阿尔茨海默病样品中没有变化,并且CCL11的含量与所踢足球的年数相关。CCL11也存在于脑脊液(CSF)样品中,作者建议测量CSF中的CCL11可能有助于诊断CTE。不过,他们还提醒说,这是一个非常初步的分析,只评估了一部分捐赠大脑。该研究结果于9月26日在《PLoS One》杂志上发表。

当调查人员根据初次接触足球的年龄将他们分组后,他们发现在12岁之前开始上场的球员的执行功能和情感淡漠测试得分是之后年龄组的两倍,而抑郁得分更高,约为三倍。

Tripodis说,之所以将12岁作为分水岭,是因为有文献指出,10到12岁是男性大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完成重要的神经连接,特别是情绪调节区域。早期接触足球比赛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风险因素。所遭遇的累积打击次数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无论你什么时候开始,都有行为问题的风险。”

按照同样的标准,很多在青少年时期踢足球的参赛者的测试成绩都是正常的,所以早期暴露于足球并不能有明确的结论。

有趣的是,使用BTACT评估发现,早期暴露于足球并不会对认知有显著影响。这与2015年的一项研究刚好相反——早期的足球比赛与老年职业球员的记忆问题有关。Tripodis推测,或许因为BTACT是简短的采访,可能不够全面,难以捕捉到微妙的认知问题。他说,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

Tripodis也提醒说,这项工作虽然涉及到足球运动员,但并没有对足球暴露年龄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做出任何结论和联系。CTE只有在死后才能被诊断出来,尽管参与者中有很多症状与CTE有关,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

运动有益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但也得注意方法!

参考文献

M L Alosco, A B Kasimis, J M Stamm, et al. Age of first exposure to American football and long-term neuropsychiatric and cognitive outcomes.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17(7),e1236. doi:10.1038/tp.2017.197

焦虑抑郁的人适合冥想吗

冥想确实是一种修心养性的好方法,但是,已经被确诊为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并不适合冥想,因为冥想类似于一种“白日梦”的形式,他虽然是激发自我的“潜能”,又与现实的差距太大而又无法实现,尤其在一种病态心理的状态下,患者的思维与现实本身就不融合,很难不让他转变为一种需求或期盼的思维模式,最大的问题是理解上的差距所形成的后思维的失落感。

冥想的是多样化的,不论是静安的思维,还是佛系的禅作求定,将现实的思维转向为空旷的冥想,是心灵得以安化到一定的程度,换言之也就是将人的心灵得到一种安慰和期盼,这种冥想的形式,也确实能够使人达到心灵上的净化和灵魂上的安慰。

不论是哪种冥想的,都应该在专业的指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而非自我的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进行冥想,这样极容易误入歧途,这也是因为人的思维是带一定性的跳跃性,而非自我能够稳定的一种模式出现,尤其是在某种环境下,这一环境在配有适当音乐的前提下,能够引发人的自我思维纯模式的体现。

当人在冥想的时候,以情绪化的进入一种虚拟式的模式下,就完全等于脱离了现实而进入了一种状态下的思维,其实这就好比人们说“灵魂出窍”一个样,其内在的神经元所主导的意识思维是一种很可怕的模式体现出来。

如在此情况下有正确的语言上的引导,逐渐的导入到冥想状态,然后经历冥想逐一体验过程,由浅入深,再由深浅出,最后由冥想状态导出到正常状态,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体验过程,而亲身体验冥想的人似乎感觉不到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似乎真正能够导入到正常的冥想状态的人,都感觉到很简单或很轻松的一个过程,其大脑认知所散发出的各种思维意识性的概念却全然不知,这也是冥想过程中的一个奥妙之处,就像佛系的禅作一样,当你自身达到一定的心安境界的时候,一切全然可以忘却,不可得知,而只知的是进入一个虚拟性的冥想状态。

而也正是如此,如果是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的思维模式,本身就是一种病态化的思维,已经脱离了现实的认可性,而又进入了一种自我迷恋的虚拟状态,那么当他回入到现实当中,很难将虚拟和现实区分开来,把原来已经曲解的现实的存在,都归类于虚拟当中或病态的认知思维当中。

尤其是抑郁症患者或焦虑症患者的自我冥想是最为可怕的,因为从进入冥想状态开始,一种病态性的思维,已经占领了所有冥想当中所能期待或者期盼的情景,一旦走出冥想的状态与现实的,就会发生剧烈的碰撞,让患者本身感觉到现实中的变异和曲解都是存在的,因为与他冥想中的期盼是极为不符的。

尤其会加重抑郁症患者对现实误解出的一些观念性的错误,加重患者对现实所出现曲解或误解的程度,对病症的缓解和治愈,造成一定性的困难,甚至会加重患者的症状发作程度,以至于更加的回避现实和曲解现实的观念出现。

冥想只是一时的心灵解脱,当你从现实走入虚幻当中和从虚幻当中走入到现实当中,这样一过程不能够很好的去理解和加深自身的脱化性的认知,就是一个正常的人,也很难把自己的心态维持你正常的心理反应。

正所如,只要我们阿弥陀佛,似乎佛就能帮我们解决一切的苦难一样,而现实就是现实,所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你面对现实,而不是规避现实,如果你把一切的期盼都期望在一种虚无缥缈的,不可能实现的冥想当中,那么你的思维观念也不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更别说改变你的抑郁和焦虑的症状体现了。

总之,要想做冥想这一“游戏”必须有专业的指导师给予正确的指导,也就是引导,而非自我可以玩的“游戏”,但是你终归要记住一个道理,真实的东西永远是真实的,而虚拟的永远是虚拟的,你冥想中所期盼的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只能是你一种遥远的呼唤而非现实的存在。

而要具体说到冥想的“好处”,当然有!要看冥想之人是抱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冥想”!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