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开头用彩色,可能是因为是营造一种古老,遥远但是又现实的氛围中,让人有一种质朴的厚重感。而后用彩色则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更让观众有参与其中的画面感。而一淡一彩,则也呼之欲出的表现了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单调的画面让人更心酸的领悟当时主人公身不由己的痛苦与无奈,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与落后。表达了制片人和作者强烈的愤慨。而后的彩色画面则为我们大家展示了一幅气势恢宏但又悲惋缠绵的爱之悲歌,使人为之动容。我想:颜色的对比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吧!
每年的这一天,纪念哥哥已经成了大家心照不宣仪式,我每年的这一天都会重温一不哥哥的电影,而哥哥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电影之一应该就是《霸王别姬》了。
《霸王别姬》可以说是电影的一个巅峰,这部作品是唯一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桐大奖的华语片。但这部电影虽然在国际上引起看轰动,但是由于后半部分因为涉及了,期初《霸王别姬》是禁止在大陆上映,后来是因为亲自放行才最终得以全面公映。到如今,这部电影也是豆瓣排名前十中唯一一部电影。
“不疯魔不成活”这句词不仅仅是说程蝶衣更是说张国荣。其实当年哥哥出演程蝶衣也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91年五月,哥哥接到了歌导演《霸王别姬》陈蝶衣的邀请。由于当时剧本还没有完成,陈凯歌导演就口述给哥哥讲述了《霸王别姬》的故事。后来陈凯歌说:他一直没有说活,一直静静地听着,有时候看看我,有时候不看。当我讲完之后,我觉突然认定他就是程蝶衣。然后,他突然站起来和我握手说:谢谢你为我讲的故事,我就是程蝶衣。这句话让陈凯歌时隔二十多年仍清晰记得,”这是一个令人汗毛直立的瞬间“
然而当时因为电影《末代皇帝》而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尊龙也同意出演程蝶衣,而且投资人认为尊龙奥斯卡影帝的身份更容易帮影片打开国际市场,便舍弃了张国荣,敲定了尊龙。此外,当时想让姜文饰演段小楼,但姜文觉得程蝶衣更具有挑战性,执意拍了试妆照。但最后种种原因,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程蝶衣。
《霸王别姬》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哥哥塑造的程蝶衣。哥哥像程蝶衣一样,为了心中的艺术那样的纯粹,那样痴迷。但是,一个人一旦具备程蝶衣的气质,那么这样的人注定是个悲剧,入戏容易出戏难。
程蝶衣从最开始唱《思凡》常常唱错,到最后入戏,对段小楼说: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程蝶衣进入了真正的不成魔不疯活的一生。
最后的批斗戏,导演将人的自私,丑陋甚至变态都表现了出来,程蝶衣与段小楼的相互揭发看得让人痛心。最后这场戏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批判,它探索的是在极致的环境下,人性会如何的扭曲与异化。电影最高的价值还是要回归到人,是对人性的探索。
曾经大家都以为《霸王别姬》是电影的崛起,没想到却是一个短暂的巅峰,政治与艺术的无论哪朝哪代都会存在,但如衡着两个因素,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这个的确!陈凯歌现在的作品都没有历史代入!格局太小,现在看来霸王真的是他父亲的作品!按现在陈的作品和霸王一比真的差了太有太多!
先分享一个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事业爬上坡的时候,战争同期爆发。1937年年底,上海沦陷,随后梅兰芳举家迁至。过了没多久,好像是1941年?也沦陷,梅兰芳又回到了上海。
日本人为了跟老百姓“圆谎”,鼓吹什么“大东亚共荣圈”,就三番五次找梅兰芳,请他上台演出。具体要求唱什么,没记住,但确实点名了几个经典曲目。
谁也没想到,梅兰芳又是蓄胡子(旦角留须不上台)又是装病,本以为逃过一劫,谁料日本人将其账户冻结。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梅兰芳的生活过得都很艰苦。好像是卖画也被捣乱,后来到处借钱。
我说这段历史的原因是,梅兰芳名震全国的大角儿,先是将孩子送到重庆,而后自己也不明着反抗,即便如此也没逃过被搞小动作的命运。而且梅先生的社交圈不说一等一,但至少借钱是没问题的。
简单来说,他既没有把柄(亲人)在人手里,也不需要跟日本人低声下气。
反观《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一个爱段小楼爱到痴狂的人,出发前既没犹豫也没担心。因为他只想救出段小楼,对给日本人唱戏这件事也没概念,所以才会在后面说出“要是青木还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这样的话。
不是不爱国,是他的经历和受到的教育,没给他灌输这个概念。
有时候想想,这个人物单纯到令人发指,大概也就哥哥能演好吧。
至于遭众人唾弃,那是放到现在也不会改变的事实。
因为别人没时间也没义务为了一件事,去了解一个人。大家看到的“”(虽然只是一部分)很简单:你一个戏子,居然给日本人唱戏?!
所以群众的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好死不如赖活着,生命可贵。程蝶衣是个戏痴,因为他为了戏而疯狂,不疯魔不成活。
段小楼是庸俗的人,凡尘的。无情,戏子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