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左叔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的工作者,也有过一段自学心理学的历程,对你提出的问题“想自学心理学该从哪下手?如何考证?”,我有感同身受的深刻体会,所以我想从三个方面来与你分享。首先,自学心理学该如何下手?从我的自学心理学的体会看,一定要打好心理学的基础,从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开始,推荐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美国人编写)、《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工作者彭聃龄)、《心理学史导论》(美国人编著);这三本书都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是国内外高校普遍使用的心理学专业教材;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了解心理学,可以帮助你解决诸如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属于什么学科,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心理学的局限性有哪些?心理学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问题,也可以帮助你理清心理咨询是什么?心理健康是什么?伪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区别,心理学与神学(教、、教等宗教)的关系,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等问题。其次,在打好心理学基本知识根基的基础上,专注并聚焦心理学的某些领域研习;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眼界有限,不可能穷尽所有“我”想学想要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因此需要“我”专注、聚焦某些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学派,而对心理学中的其他流派和理论,只能粗读或浏览,正如一位美国诗人所言“沿途的风景很美,小路很多,但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往前走。”我建议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认知行为、格式塔、心理分析等所有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的流派和它们的理论观点与方法都浏览浏览,但在基本学习以后,可以深入某个流派或几个主要流派,例如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行为疗法、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掌握它们的学术主张和方法特点,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践行这些理论与方法,为我所用,服务于生活。再次,如何考证?我们国家曾于2002年开考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但是2017年国家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国内已经没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考试;可是为了填补由于取消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带来的职业发展空白期,科学院心理所、心理卫生协会分别在2018年、2019年推出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作为替代,其学习内容、培训、考试均借鉴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模式,每年考试两次,时间分别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建议你参加这两家单位推出的心理咨询师培培训项目,通过学习和实习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能力培训资质证明,为将来正式取得心理咨询职业资质做好准备。以上回答仅供你参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谢邀。总是觉得别人无意识的行为是在针对自己,而事实上他人并没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心理错觉有一些主客观的原因,这个问题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1长期处于某种刺激下,形成了习惯性反应。我们成长过程中,多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应对系统,如果说从小被打压的环境特别多,经常被父母或者老师、同伴否定、批评,那就会自动吸收他们的“行为模式”,就是他一做出这个动作或者说某句话,你就知道他要开始攻击你了。这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同时,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接受这样的刺激,也会让我们形成习惯反应。这种习惯自己并不容易觉察到,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有当跟其他关系没那么亲密的人接触时,泛化出来才会觉得不对劲。如题目所说,别人是无意识的行为,你自己很可能也是无意识的反应,事实上内心也并不认可别人在针对你,但习惯的力量太强大。2主客观评价界限不清晰,判定标准太单一。举个例子来说,你正在办公室里坐着,突然有个人说了一句话,“有的人真是没有自知之明啊”,对于这句话,有很多不同的解读:说这句话的同事可能看了一个新闻、八卦,对事件中发感慨;可能她跟自己的同事朋友在聊天,对她们的行为不满;还有可能她在说办公室的某个冒犯她的人;还有可能她只是看到了这么一句话,读了出来……同一件事、一句话,有很多种不同的解读,当你能意识到多样性多角度后,就不大容易说把自己陷入到单一思维里,俗称钻牛角尖。但如果你的判定标准太单一,就会认为别人的行为是针对你的,尤其是爱往不好的方面想。比如说针对社交焦虑这件事,你特别担心自己会一紧张就揪衣服,让对方看到会很难堪。换位思考一下,你去看某人的演讲或者说跟某个人谈话时,盯着别人是否揪衣服这件事会盯多久呢?或者说会专门去盯人家有没有揪衣服吗?一换位思考我们都知道,我们不会凭一件事或一个动作就去判定别人,更不会去格外针对别人,既然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这一点,但为什么会判定别人会做到呢?更多的原因就是我们在自己在意的事情上,会格外的关注,过于紧张之后就容易思维单一,不能多方面的看问题。外在关系是内在关系的投射,更多的时候,我们内心里自导自演的大戏要比与外界互动的丰富多彩。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性格上过于敏感,敏感发挥不好就导致自卑。不得不说,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很多差别的,有的人就是大大咧咧,有的人就是小心谨慎,这与我们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遗传等因素有关。但如果经常性的太过敏感,就会对自己的工作生活造成困扰。根源来说,还是我们对自己不够认可,对外在评价和看法看的特别重,或者说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我想这样性格的人,一定很缺乏安全感,或许是父母没有给到足够的爱,或许是发生过一些重大的创伤件没有很好地处理。这跟第一点是相通的。即使现在处于安全的环境中,也很难去相信别人,更进一层说很难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值得被好好对待,总是怀疑、害怕,仿佛只有证明别人对我并不友善才能心安。其实心里还是很渴望被友善的对待。对于过度敏感这件事,可以尝试着多了解自己,敏感也好,迟钝也罢。每种性格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了解自己,并利用自己性格中的优势面,让自己获得更多。不管是哪种可能性,你都要清楚,自己是值得被好好对待的,别人有意冒犯你也有足够的力量去反击。不要把自己困在负面的情绪和想法里,去解决问题。另外,推荐一本书《高敏感是种天赋》,如果你也经常遭遇这种情绪困扰,可以去读读,为自己找到更多可利用的资源。
抖腿和性格没有关系,不过在很大程度上和生理和心理两个因素有关。曾经在图书馆看书时,发现坐在我右前方的一个小伙子,双脚的脚尖搭在椅子下部的横梁上,左右腿交替抖腿。一条腿抖的时长大概在五分钟到七分钟,暂停十几秒钟,然后换成另一条腿再继续抖腿,时长稍微会短一些。关键是,他还在聚精会神地在看一本书。我猜想,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抖腿。也许是习惯,也许是因为坐得时间太长了。后来,为了搞清楚抖腿的原因,打给上海的心理学朋友咨询“抖腿”的相关知识。下面的推测是根据心理学朋友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一些推测得出的结论,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结论一:抖腿和心理紧张有密切的关系。心理紧张带动了生理的反应。曾经看过央视频道播出的一个节目,探讨的内容是人在冷的时候为什么会发抖。科研人员给出的结论是,人为了“消除”或“对冲”寒冷,会在生理上不由自主地采取行动,这种生理行动就是骨骼之间的摩擦,表现出来的、让我们看到的外在形式就是发抖,它是一种生理的自发行为,人无法有意识地对这个生理现象进行控制,也就是管不住寒冷“带来”的发抖行为。人抖腿的原因类似于人在寒冷的时候用“发抖”来对冲的现象。也就是说,人在精神紧张、心理紧张的时候,会用“抖腿”这种生理行为来消除和释放自己的心理紧张,下意识地让自己不感到紧张。这种抖腿,一个人往往不会有自我感觉,他并不知道自己在抖腿,只是心理带动生理的一种自发性反应。所以,我们可以推断,一个抖腿的人,可能出处于心理或精神紧张的状态。或者,我们也可以把抖腿看作掩盖紧张的一种自发性生理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抖腿都是因为心理或精神紧张引发的。它还有其他的独立原因。比如我刚才提到图书馆的那位小伙子,在图书馆看书不会出现什么精神紧张的心理,但为什么也会抖腿呢?所以我们有了以下的第二个结论。结论二:抖腿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有关。当一个人长时间保持某个姿势的时候,会发生身体疲惫的现象,比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坐着。身体疲惫时,人会下意识地去抵消或消除这种疲惫,比如换一个坐姿,从左倾斜改成右倾斜。但这样缓解疲劳比较“麻烦”和“费事”,不如直接开始抖腿来得更加便捷和容易。这种情况下的抖腿,本来一个个体自身是可以控制的,但一旦养成生理习惯,就不容易改掉,而且会变成自发的行为。一旦养成生理习惯,抖腿在他人的心里就成了一种的“标志”:他有抖腿的习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在开会的时候(尤其是开长会的时候)发现有些人有抖腿的动作。结论三:生理性地找事做。我们知道,人在闲暇、无聊、休息的时候,选择的因人而异。有些人会听音乐,有些人会看书,有些人会打游戏,有些人会看电视,有些人会听广播......而有些人会抖腿。抖腿,很多时候会伴随着以上说的一种形式同时进行。比如说,一边看电视、一边抖腿。人的大脑和身体在本性上是闲不住的。你看上去一个人眯着眼睛在打盹,事实上,他的脑子里可能都是一幅幅回忆的画面,或思考的问题;身体也一样闲不住,所以会用抖腿来释放身体“好动”的本能。因此,我们也会常常发现一些人在看电视、看书、闭眼养神的时候抖腿。这说明他的身体在本能地找事做:抖腿。心细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抖腿,而不是抖胳臂呢?其实这个并不难解释。人的心理紧张也好、人想调整坐姿也好,都不愿意明确地表现出来,以保持自己的某种“尊严”或“面子”。胳膊的位置长在人们的上半身,有个小动作很容易就会被发现,所以为了让自己释放紧张、改变坐姿能够悄悄进行,所以自然而然地使用了不容易被发现有“动作”的身体下部的腿。这是一种本能,而非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还有一个原因,如果用抖胳臂来缓解紧张或满足生理“好动”的需求,手就无法同时做其他事情,影响了人们做事的效率。一个人总不能捧着一本书抖胳臂,或者看着电视抖胳臂,那会影响自己看电视、看书、打游戏等活动的视觉。而抖腿,可以让胳臂和手腾出来做其他事情,抖腿的动作不会影响胳臂和手去做事,也不会牵连到脑袋晃动引起视觉的不适。有人说,抖腿可以增加血液循环,消耗身体的脂肪,对身体有好处。我没有做过这方便的调研,不好下结论。但如果几个人同处在一个空间里,一个人抖腿会影响他人的心情,这倒是真的。没有人喜欢对面坐着一个不停抖腿的人。因为抖腿,会影响他人的注意力,从而导致他人的反感。所以,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抖腿。而且,抖腿一旦成为生理习惯,就不太容易改掉。而且,抖腿,影响自己的形象,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成熟和稳重,要有意识地控制。毕竟,抖腿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闲得慌”或缺乏定力。
是自卑和不自信的表现。一般像言语攻击都会给自己身边最亲密的女人,比如女友和妻子。她们或许是比自己优秀,比如工作能力比他强,情商比他高,工资比他挣得多。优秀戳到了他的自尊心,所以就会用语言奚落和打击你,让看起来好像他比你厉害比你强。拥有这种心态的男人很危险,因为即时目前你没有人家赚的多能力强,但要是积极向上的生活,那么在心理层面,你也是强大的,她们也会佩服你的乐观和心态,最可怕就是明明不行,却又不从自身找原因,还嫉妒别人。而且像爱用语言攻击女人的男人,在情感上是属于缺爱和没有安全感,当没有把握能掌控一段关系的时候,就想用语言折断人家骄傲的翅膀,在他跟前服软和认怂。所以广大姑娘们,遇到这种男人,咱赶紧该分手分手该离婚离婚,他就是想打击你让你也变得缺爱和不自信,好对他们听话和付从。一段健康的关系是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你比我强,会由衷的为你鼓掌,然后自己也加倍努力,而不是用语言暴力来改造你的三观。
不知道没那么活过呀?咋那么惨呢?还天天挨打现在人你不打对得不好都走人啦!还天天打一天不打就感激个什么劲啊?我看打你的人他就不是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