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所谓的心理地形图是指“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人格结构:而人格动力结构也即你说的“三我人格结构”是指“本我——自我——超我”.
其中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是弗洛伊德的早期人格理论,而“本我、自我、超我”是弗洛伊德的后期人格动力理论.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潜意识的概念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更关注的是不同层次之间的人格结构.进入二十世纪,弗洛伊德开始注重人格的完整性,注重平衡完整人格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完整的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已不再是被海水分割为上下两截的“冰山”.也就是说,三者之间,不再是深度层次的关系,而是更关注彼此之间的动力关系(或动力系统).因此,弗洛伊德后期的人格理论,又被称之为人格的动力结构.
但二者尽管有前后之分,却不能说弗洛伊德因此而放弃心理地形说.更准确地说,他是在早期“心理地形图”的背景之上,叠绘出他的人格结构图——二者融为一体——前者的层次分明衬托出后者的系统完整;后者的错综复杂又弥补了前者的平面简单.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遵循道德原则。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建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两个方面。人格结构: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在晚期,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人格发展: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自己或者父母在正常看护自己的过程中刺激个体的带可以得到满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带有所不同。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潜意识论、泛性论和人格论等。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本能及被压抑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它一旦发生障碍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的一生都受“力比多”性能的支配。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PS:标准答案,请放心使用。哈哈。学心理的孩子们如果在考场上遇到这样的问题,估计都在窃喜吧。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弗洛伊德曾提到人格的三个层面,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以原始的冲动和为主,遵循“快乐原则”,即以的满足和最大程度的快乐为最大目标(哪怕那些违背了伦理道德甚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