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内容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1.发展问题。这类的咨询对象属于心理基本健康、无明显心理、基本适应环境的学生。咨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开发潜能,提高学习与生活的质量,追求更完善的发展。例如,怎样处理好社会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怎样获得更多的朋友、选择什么职业更有利于自己发展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2.适应问题。这类咨询的对象属于基本健康、但学习生活中有各种烦恼、心理矛盾时有发生的学生。咨询的目的是排解心理烦忧,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这类的问题主要有:学习成绩不如意而忧虑,陷入失恋痛苦而难以自拔;人际关系不协调而烦恼;远离父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焦虑;环境改变而自我认知失调等。3.障碍咨询。这类咨询的对象属于有心理障碍、患有某种心理疾病、为此苦不堪言、影响了正常生活与学习的学生。咨询的对象是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克服障碍,缓解症状、恢复心理平衡。例如焦虑性神经症、严重的神经衰弱等。总结看来,高校学生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学业问题、人际关系的调整、恋爱与性问题、个性情绪问题、个人发展前途问题、健康问题、其他问题(包括家庭问题、经济困难、出国、危机状态等)为了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学校和个人两个方面来进行处理:学校需要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依托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感兴趣的事情去发展才能;大学生应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身有客观正确的评价;梳理正确的人生观并坚定信念。
一、地震灾害后可能出现的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是在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以严重的精神打击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刺激后(1小时之内)立即发病,表现为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又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实证研究资料表示,“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群众的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2.59%,幸存者会很快出现极度悲哀、痛哭流涕,然后出现呼吸急促,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知道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特点;随后会对周围环境表现出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以及自主性神经系统亢奋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甚至有的受灾群众不能回忆起发生地震时的情景。这些症状往往在震后24至48小时后开始减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一部分人可以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 (2)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突发性、威胁性的灾难件或处境,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心理障碍,其表现以再度体验地震情景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且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包括重新体验灾难情景:受灾群众通常会有做与地震相关的噩梦,体验非常清晰,即使睡醒后脑海里也不时出现地震时的片段,情绪激动。回避:受灾群众不愿提及与地震相关的事件,不想说话,甚至出现“选择性失忆”。因为他们希望把这些有关地震的记忆从脑海里消除。许多灾民表现出木讷、冷漠、反应缓慢,难以表达或感受细腻的情感,与周围人群疏远,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觉得万念俱灰,严重者有轻生念头。警觉性增高:不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到惊吓、难以集中精力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研究表示,汶川地震灾区群众焦虑—警觉性增高症状发生率为54.96%~68.76%,症状高发与地震的特殊类型有关,余震不断是警觉性症状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心理援助 (1)在心理应激期,用拥抱这类最直接的肢体动作。那时候,语言不起作用。在整个灾后心理工作中,作为“人”,和另一个“人”共同面对灾难,是心理援助最起作用的部分。 (2)即使过了应激期,破坏受害者的心理防御也是危险的。08年央视曾经播出这样一个片段,一个心理干预专家拉着一个正玩耍的小朋友询问他对死去的母亲的感受。那孩子不想回答,在再三追问下哇哇大哭。这段电视引起轩然大波,大家纷纷指责该专家造成二次伤害。而那个专家辩解说,一个伤口要好起来,就需要把里面的脓挤掉,他做的是挤脓工作。 (3)知道自己所知有限,知道自己能做的有限。别让自己成为这种无力感的牺牲品。
1、学校和家庭做好沟通。孩子在学校里面的事情家长要及时打听并进行干预,比如孩子经常遭到欺负,被要钱等等,要尽早和老师碰面,想办法解决,避免孩子心理有了阴影。而且孩子成绩不好,也要学会安抚孩子把,不能过度的打骂、惩罚。2、增加孩子社交面,培养孩子的乐观、外向的性格。现在孩子很多太内向,不喜欢和他人交往,有很多沉迷于平板、电脑等游戏中,这样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所以父母们应该增加孩子社交面,多带孩子去游玩、踏青等,逐渐培养孩子的乐观、外向的性格。3、心灵式沟通。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采用心灵式的沟通,因为孩子的内心已经开始逐渐成熟,因此,多跟孩子交心会有好效果。
一般来说,我们把儿童的心理问题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类。一般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多动症等。特殊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精神症等。也许你会说你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些。的确如此。孩子们的问题不仅在上面提到过。然而,我们列出这些常见的心理疾病不是为了给孩子的心理问题分类,而是为了让父母知道孩子必须注意甚至治疗的行为。自闭症儿童是典型的自闭症患者,他们经常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他们的眼睛、言语和行为上与他人没有接触,并且脾气极其暴躁。同时,他们会固执地听某些旋律或玩具,甚至有灵巧的动作和想法。在日常生活中,他对“事物”的兴趣高于对“人”的兴趣。有时他甚至把人的四肢当作玩物。演奏时,经常有重复和有节奏的动作。我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非常执着,不变。自闭症的可能原因包括遗传、脑损伤和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的态度。其治疗方法,积极方面:应注意自身的纪律态度,及时提供关爱,并适当设计合适的学习环境。消极方面:应该给予行为治疗,例如象征性学习或社会强化,以建立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和饮食行为。过度活跃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安,整天跑来跑去,爬上爬下,说得太多,做得太多。父母或老师经常非常讨厌这样的孩子。他们有时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淘气的。一般来说,这些孩子的特点是:注意力难以集中。肌肉协调性差。缺乏克制和对挫折的容忍度低。情绪不稳定会让你生气。过度敏感。儿童多动症有三个可能的原因:一个是家庭压力太大,另一个是轻微的脑损伤,另一个是天生好动的孩子。治疗可以分为两部分。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家庭压力,不应该在怀孕期间不加选择地服用成药。消极的一面是,镇静剂可以用来减少儿童的活动(但不适合长时间服用)。在教学方面,应尽可能安排体力活动或简单的活动,并不时给予必要的加强。对鬼、神和未知物体的恐惧在恐惧症儿童中似乎很普遍,但是如果这种恐惧持续下去,它将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恐惧症的原因不超过三个。一种是由过去可怕的经历引起的——比如突然的巨大噪音、朋友或兄弟的恐吓等等。其次,恐惧可能是焦虑的替代品。第三,社会已经从中吸取了教训。纠正应该尽量避免危言耸听和恐吓。如果有过度的恐惧,可以服用温和的镇静剂来降低恐惧的程度,然后使用系统敏感度消除法来消除恐惧。如果你的孩子不具备上述条件,那么恭喜你,如果是的话;也不要太担心,早期治疗可以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