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
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知识)(knowledge)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这种知识是特定知识,如:术语和事实;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知识:序列、分类、标准、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识:原理、理论、知识框架等。
与这一层次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等。
2.领会(comprehension)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包括(1)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不同的表达自己的思想;(2)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3)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或后果。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等。
3.应用(application)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
4.分析(analysis)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
5.综合(synthesis)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它涉及具有特色的 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等。
6.评价(evaluation)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 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1、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选择性注意)。
它分为三个亚类:
(1)觉察(awareness),指学习者意识到某一情境、现象、对象或事态。与“知识”不同的是这种意识不一定能用语言来表达。例如,形成对服装、陈设、建筑物、城市设计、美好的艺术品等事物中的美感因素的意识。
(2)愿意接受(willingness to receive),指学习者愿意承受某种特定刺激而不是去回避。例如,增强对人类需求和社会紧迫问题的敏感性。
(3)有控制的或有选择的注意(controlled or selected attention),指自觉地或半自觉地从给定的各种刺激中选择一种作为注意的对象而排除其他的无关的刺激。例如,注意文学作品中记载的人类价值和对生活的判断。
2、反应:指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
它包括三个亚类:
1)默认的反应(acquiescence in responding),指学习者对某种外在要求、刺激作出反应,但是还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例如,愿意遵守游戏的规则。
2)愿意的反应(willingness to respond),指学习者对于某项行为有了相当充分的责任感并自愿去做。例如,对自己的健康和保护他人健康承担责任。
3)满意的反应(satisfaction in response),指学习者不仅自愿做某件事,而且在做了之后产生一种满意感。例如,从消遣性阅读中获得乐趣。
3、评价或价值化:价值评价是指学习者确认某种事物、现象或行为是有价值的,学习者将外在价值变为他自己的价值标准,形成了某种价值观、信念,并以此来指引他的行为。
它包括三个亚类:
(1)价值的接受(acceptance of a value),即接受某种价值。例如,始终渴望形成良好的演讲和写作的能力。
(2)对某一价值的偏好(preference for a value),指不仅学习者接受某种价值,而且这种价值驱使着、指引着学习者的行为,同时,这种价值被学习者所追求,被学习者作为奋斗目标。例如,积极参与展示当代艺术成就的准备工作。
(3)信奉(commitment),指个体坚定不移地相信某种观念或事业,自己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这种他自认为有价值的观念或事业,并且他还力图使别人信服这种观念、参与这项事业。例如,献身于作为之基础的观念和思想。
4、组织: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
包括两个亚类:
(1)价值的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 of a value),即通过使价值特征化,使各种价值能够联系在一起。例如,试图识别所欣赏的某一艺术客体的特征。
(2)价值体系的组织(organization of a value system),指学习者把各种价值(可能是毫无联系的价值)组成一个价值复合体,并使这些价值形成有序的关系。例如,制订一个根据活动的要求来调节自己休息的计划。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学习者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个人的品性。各种价值被置于一个内在和谐的构架之中,并形成一定的体系。个人言行受该价值体系的支配;观念、信仰和态度等溶为一体,最终的表现是个人世界观的形成。达到这一阶段以后,行为是一致的和可以预测的。
这个领域也包括两个亚类:
(1)泛化心向,指一种在任何特定的时候都对态度和价值体系有一种内在一致的倾向性。例如,根据事实随时准备修正判断和改变行为。
(2)性格化,指外在价值已经内化为学习者的最深层的、整体的性格,包括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等。例如,形成一种始终如一的生活哲学。
三、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
1、反射动作
2、基础性基本动作(这两种动作是自然形成的,教学中不设定此目标。)
3、知觉能力:对所处环境中的刺激所做的观察和理解,并做出相应调节动作的能力。
4、生理能力:动作的耐力、力量、灵活性、敏捷性(学习高难度动作的基础)。
5、技能动作:熟练完成复杂动作的能力。
6、有意活动:传递感情的体态动作,即身体语言(姿势、手势、面部表情)。
起先笔者也是抱着能够洞察他人心理活动的态度尝试选择心理学学习的,但伴随着不断深入学习心理学会逐渐有所改变,不在会不受控制的分析别人。在此笔者首先要明确的是心理学不是万能的,不是学了心理学就能完全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为意图。在学习心理学理论的初期,会出现不自觉的分析别人的情况,为的是从分析别人的过程来印证自己所学的心理实验。往往会出现主观臆断的分析,将别人的事物在脑中作出自己单纯认为是对的概念化,经常出现将心理学概念生搬硬套的分析。但伴随则心理学知识的不断丰富,不自觉的分析别人的情况就有了转变,会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不够用,关注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会觉得所有问题都是综合其他因素的综合问题,生怕会漏掉哪些变量因素导致看待问题不够全面。所以不自觉分析别人的行为模式会有所变化,变成了更强的求知。有了自己特有的思考问题的。例如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问题对个人层面,家庭层面甚至是环境层面的影响。当然学习心理学会对自己生活上带来很多变化,例如自我觉察能力的提高,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互动免不了出现问题和不适,学了心理学后能让自己变换不同的认知架构来理解问题和不适应。又如针对心理问题的敏感度也有所提高,伴随着心理学的深入学习,接触到的案例的增多,生活中看待问题的角度变得多样化,会逐渐对心理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具体化判断的标尺。生活中更能理解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言行,自己的为人处事渐渐变得宽容,情绪控制更加得心应手,能准确判读自己甚至是他人的需求。关注“鹈鹕心理”头条号,用心理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
您好, 谢谢邀请,首先要清楚妄想的来龙去脉,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幻想,幻想跟妄想只是一字之差,却有云泥之别,幻想是有意识的,而妄想是无意识的,跟做梦一样,梦里是没有意识的,人为什么会妄想!按照陈了凡在《了凡心疗愈》里的观点,妄想就是白日梦,它其实是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机制,在我们生命中起到的是保护者的角色,它会压抑我们所有痛苦不愉快以及不安全的感受,它的意图是要是我们对排斥的体验降到最低,然后它为我们在脑海之中营造出无觉知无意识的世界,它脱离于我们的身体而存在,我们会在精神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愉悦感,并会存储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所以人们都在享受他们的梦幻,他们在梦中尽其所能的让梦境充满五彩缤纷的色彩,他们装饰梦境,并让自己沉醉不已。所以每当梦想照进现实时,人们却发现自己异常地可怜、悲惨,当你内在不喜乐,因此你才会欲求感官的快乐,一个不快乐的人一定会进入梦境,妄想是不快乐的头脑追求快乐的。所以跟抑郁一样,每个人都会有抑郁情绪,同样每个人都会妄想,就跟抑郁情绪不能等同于抑郁症一样,妄想也不能等同于妄想症,精神症(精分)是最重性的精神疾病,相当于精神疾病里的癌症,抑郁症相当于感冒。精分以妄想和幻听为主要症状。妄想型精神症是精分的一个分支。妄想症不一定是精神症,病人除了妄想,意识清楚有自理能力判断力,虽然这些都因为妄想而扭曲。比如妄想自己被害了知道发微博找朋友报警求助。妄想型精神则更严重,除了妄想可能还有幻听。在精神极度刺激下,自己把自己逼疯了,不再有自理能力和判断力,就觉得疯了太痛苦了,冲出门大吼大叫甚至挥刀相向,我们常说的“疯子”。妄想症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发展成妄想型精神症妄想症的主要症状有那些 1.被害妄想 毫无根据地坚信别人在他及其家人。的多种多样,被跟踪、被诽谤、被隔离、被下毒等。 2.关系妄想 患者坚信周围环境中的一些与他不相关的现象均与他有关。如旁人之间的谈话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针对他。 3.嫉妒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的关系。跟踪、监视配偶,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物等。 4.夸大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能、至高无上的权利、大量的财富等等。 5.影响妄想 自觉有一种被控制感。患者坚信自己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受到外界特殊东西的干扰与控制。可以是无线电、光波、某种射线等等。患者体验有强烈的被动性和不自主性,此为精神症的特征性症状。 6.疑病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因而到处求医。患者反复找医生看病,重复做各种检查也不能消除疑心。 7.罪恶妄想 坚信自己犯有严重的错误。患者认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对不起别人,应该受到惩罚,应该判刑,甚至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因而患者采用各种来赎罪 8.钟情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受到某一异性或许多异性的爱恋。当遭到对方拒绝时认为这是在考验他,仍反复纠缠不休。 9.被洞悉感 称内心被洞悉或思维被揭露。患者坚信自己的思想未经过言语或其他表达出来,就被别人知道了,甚至尽人皆知,闹得满城风雨。妄想症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遗传:妄想症患者之家族中多有妄想症患者或精神症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说明有可能有遗传因素,和其他很多精神病一样,很可能妄想症相关基因是由父母传给子女的。 生化:科学家正在研究脑部不同区域的不正常和妄想症的关系,知觉与思考相关的脑部区域的不正常很可能和妄想症的发展有关,这些不正常包括脑部的化学物失去平衡等。 环境/心理:有证据显示压力会诱发妄想症,酒精和药物滥用也会诱发妄想症,与世隔绝的人、社交有限的移民、视力或听力不好等都比其他人容易发展成妄想症,说明环境和心理因素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妄想症的症状出现比较短暂,没有特定的诊断办法,医生会首先采取排除法,排除其他原因比如药物引起的老年痴呆、感染、代谢不正常、内分泌不正常等,然后排除其他心理不正常。进行《心理评估量表》的分析,通过各方面的信息做出诊断。妄想症应该如何治疗 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药物治疗包括已经使用了半个世纪的常规抗精神失常药物,这种药物阻断脑部多巴胺受体,包括氯丙嗪、洛沙平、氟非那嗪、氟哌丁苯等。但对不同类型的妄想症,应选用不同的治疗。抗精神病药是其中一类首选药物。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疗,可考虑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效针剂。如果病人情绪波动较大,包括出现精神病后的抑郁,便可使用抗抑郁药物。 其次是非典型抗精神失常药物,这种新药的副作用小,除了阻断多巴胺受体外,这种药物还阻断脑部血清素受体,包括利培酮、氯氮平、思瑞康、齐拉西酮等。如果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的话,可以服用镇静剂和抗抑郁药;如果病情严重到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话,就必须住院直到症状得到缓解。2.心理治疗这是在西方临床心理学比较主流的疗愈方法,提高认知治疗重点在抑郁症,精神症被遗忘。以后,情感障碍成功治疗,cbt对精神症状治疗成为热点。简单把各种症状看成为异常并非可靠,更科学的方法是把它们置于心理现象的连续谱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推理和归因偏差(如快速得出结论,过度外在归因)可能在精神病性症状的形成与维持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这些成为cbt在精神症治疗的理论基础。精神症的CBT主要目标是增强患者的现实检验能力,减轻幻觉和妄想带来的不良后果,改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治疗过程结构化,治疗技术涉及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绪症状,药物依从性,预防复发。二)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这是一种目前在东方比较流行的一道家思想为基础的,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为治疗原则的心理治疗方法。森田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神经质症的症状。如初次在众人面前露面,会感到紧张;听说别人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后总觉得自家煤气阀口没关好,不反复检查就放心不下等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是生活中正常表现,也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事过之后就会消失。但是,某些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会把这些正常反应视为病态,拼命想消除,结果反而使这种不安感被病态地固定下来,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形成神经质症。采用森田疗法治疗广泛性妄想患者时,首先要帮助患者认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其症状是怎样发生的。搞清本质对治疗有极重要的作用。有些患者在弄清了症状的本质后,病情就很快就好转了。森田疗法不使用任何器具,也不需要特殊设施,主张在实际生活中象正常人一样生活从根本上说就是引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挥“生的”的动力作用,通过躯体的非言语性体验而产生治疗结果。患者应把自己的紧张看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来加以积极面对、充分接受、反复体验、不断纠正,从而减轻乃至打破病态的恶性循环,最终达到了康复。三)了凡心疗愈的意识疗法无论是认知行为疗法还是森田疗法,这都需要患者跟医生有个很漫长的磨合过程,才能找到那个节点,才能牵一发动全身,所以前期医患关系配合度要求十分高,但是在当下的国情之下,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去看过心理医生,这类疾病同时对于医生的要求也极高,所以导致诸多的误解跟偏见,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病耻感!《了凡心疗愈》是自我意识疗愈的方法,妄想症最大的症状就是没有意识,对于妄想症的治疗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患者自己没有意识到患病,对于精神病患者尤其是妄想症,很难自己意识到,也很难说服他们,即便意识到,也很难启齿,所以从意识入手,提升意识出离自己的头脑。无意识是被奴役着,意识是成为主人。你在习惯的驱使下不停地朝同一个无意识的方向走去。你一次次地碰壁,而你却在想: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幸?生活是绝对自由的。但要看见那自由,你首先必须解放你的意识。一旦你进入意识能量的领域,你就开始具有人生最美的经验,最轻盈的、最多采多姿的、最富有诗意的、最具有创造性的。真正的创造力并非来自于记忆,而是来自于意识。你必须变得更具有意识。当你愈具有意识时,你拥有的意识之网就愈大,当然能捕到的鱼就愈多。意识甚至比光还纯,它是存在里面最纯的。更多自疗方法详情可以参照《了凡心疗愈》
心理学从哲学分离出来那天开始,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知情意行”(即认知,情绪,意识与行为)四方面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从科学意义上讲,心理学从经验科学向实验科学转化,为探索人类发展变化的规律,利用规律帮助人们提高认知效率,保持健康情绪,了解自我意识状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从生活中的应用意义讲,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心理学让人们“分化”的更好。所谓分化,通俗地说就是“活得明白”,做自己该做的事。一个人活得明白了,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舒服,生活幸福,工作事半功倍。如今心理学有250多个治疗流派, 从主流的精神分析,人本,认知行为等主要流派结合非语言治疗的艺术流派等等流派 ,无论哪种流派,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流程大概是类似的,必须先把来访者的问题概念化,中间经历证实或者证伪的过程,然后就要对来访者的出现的症状进行诊断,再然后就是分析,最后是疗愈过程和验证新的感受和经历等等。事实证明,越是经验丰富的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越是会”洞察“来访者,但洞察不是目的,洞察后还要去验证,目的是给来访者正确的诊断,后面将会更加高效地能帮助精神正常但又存在某种心理困扰的人,比如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减轻他们内心世界出现的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使他们学会发掘自身的潜能,去更好地适应环境、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发展等。 如果普通人能够“洞察”别人的所思所想,可能说明其观察力强,能够猜测到别人的想法或者行为,这部分敏感的人群的特质也是做心理工作的潜质。但是如果过于把精力放到洞察别人,可能自己就会失去目标和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即使有洞察能力后,别人的所思所想也千差万别,甚至瞬间就变化万千,但不一定有意义。那么如果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世界还是跟现在差不多。没有人愿意去花时间和精力去洞察毫无意义的事情。而且洞察到也只是猜测,并没有专业方法去确认。专业方法和确认能力都需要很多心理学知识和实践的经验的积累才能做到。所以世界仍然是原来的样子。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姜娜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