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您的信任和邀请!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朋友,她最终走出来了,分享一下她是如何走出来的。首先我们自己是正面积极阳光的人,之前自己或多或少也存在有一些心理问题或卡点,但最终我们都走出来了,患者朋友看到了我们自己的改变,把我们如何改变的故事分享给她,让她自己疗愈自己,而不是我们当作医生去给她看病,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强调造成我们的心理压力大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而是环境的问题,而是身边人造成的,而身边的人也是受害者,原生家庭的伤害代代相传,大家都是受害者,我们要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我们要感恩身边的亲人朋友,用爱和感恩来化解所有烦恼,其实表面上看是患者的问题,其实深层处是环境的问题,就好比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的问题,如果我们单纯去解决孩子的问题,而忽略了原生家庭的问题,往往是无解的。好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有需要的我也可以提供无偿的咨询和帮助。谢谢您的邀请!
我结合案例和专家思想,分享五点,希望帮您寻找到您要的答案!一,心理医生带您去理解抑郁症二,应对抑郁,心理医生李子勋的3点建议三,什么是对抑郁症者真正有效的陪伴?四,会伤害抑郁患者的话 五,抑郁症治疗是用药物还是心理治疗?当您对这几个清楚后,我想您就有整体理解,那么如何与抑郁症的人相处,就有了方法。一,心理医生带您去理解抑郁症理解了,认识了,才有方法啊!心理学家杨凤池老师:心理咨询有道有术,不解决悟道的问题只用术,不能奏效。正所谓:有道无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止于术!先看一个小案例 我老公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曾经试图。他整天不开心、不说话,封闭自己,还经常冲儿子发脾气。每天在外边他都会装得没事,可一进家门就情绪很糟……让整个家庭气氛非常压抑,我不知道如何是好,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走出来。您看了怎么想的?如果你是他家人或者同事过周围人,你会怎么做?有没有很快留意到?有没觉得他现在失去了正常社会功能?有没觉得对家庭也有影响?而家人却不知怎么帮他?很多家属都是这样的,这源于我们对抑郁症不太了解。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熟悉下,必要时也许可以救人助人自助。重性抑郁症障碍,它的特点为抑郁心境或者兴趣或者愉悦感减退的发作持续至少两周,并伴有典型的相关症状(如,睡眠、食欲或活动水平的改变,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无价值感,或过度自责,观念或行为),必须区别于其他其他几种障碍。(这个最好是医院医生诊断)抑郁症要和抑郁情绪是两回事。最好是由专业人士评估。(明星也经历过抑郁症)抑郁与保护,抑郁病不全是坏事他曾在《送走抑郁》中说:一个人被了,倒在地上,只要他不再爬起来,谁也不能再一次他。抑郁给了他一个休息的理由。既然谁都不能再加害于我,我就可以喘息了。当我们很累、很不安全的时候,容易被人的时候,我们欢迎抑郁的到来,我们可以合理地倒在地上,获得安全。在这个意义上,抑郁有的时候表达了身体的诉求,拯救了人的生命。 当精神还处于高涨的时候,我们忘我地工作,忘我地付出和奉献,忽视了肌体的耗竭和生命的日见脆弱。抑郁来了,它让我们倒下,得到了别人的奉献、关爱、帮助和体贴,精神虽然是不快乐的,身体却在休息,生命的力量也在恢复。我们的大导演、大画家陈逸飞先生如果当时有抑郁来帮助他,他可能还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拒绝抑郁帮助的人不能不说是一种愚蠢。其实,抑郁需要是一种能力,是身体对情绪、压力、疲劳的感知能力,缺少这种能力的人,不能感觉到自己已近崩溃,过劳死往往就找上他们。想想如果抑郁这个词没有被好事者发明,我们只会对抑郁的人说:“你太累了,你需要休息。你可以在床上多躺躺,让别人来照顾你。” 那么,你就不会张,也不会让自己情绪低落太久,因为你是正常人。 当你接受你是一个抑郁病人,你的很多过分的行为就变得合理,你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疾病给你带来的利益。疾病的确有一种很强的改变环境和关系的能力,关键是你是否知道如何来利用它。这么说来抑郁对自己有保护自己。心理学解释抑郁是愤怒的朝内释放。因为担心攻击性、愤怒和敌意的泄露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把它朝向自己,攻击自己是安全的。心理医生有时会故意激怒抑郁者,如果他们愤怒,抑郁立即就会减轻。抑郁的另一个心理解释是与责任有关。伴随抑郁有强烈的无力感、感、失去活力,这样的人是不能承担责任的。当一个人做错了什么事,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抑郁就来帮助他解脱这样的责任。人们只有接纳抑郁的情绪,把它视为一种情绪常态,并采取积极措施去适应和改变,才能成为抑郁的朋友。 德国的托·德特勒夫森说:“不要认为疾病是多了什么,换个角度想疾病是少了什么?比如车里的指示灯亮了,提示我们需要加油续水。” 抑郁也是人体的一盏指示灯,它提示我们身体需要休息,情绪需要宣泄,生命需要爱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制,减少过度的辛劳,因为抑郁使我们清心寡欲,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我们对抑郁的恐惧来源于我们的文化对抑郁的解释。 我们总看到抑郁可怕、糟糕的一面,我们得到的只有烦恼、灾难、绝境甚至决定结束生命。如果文化提醒我们抑郁也有好处,我们无意识地就会把抑郁导向一种宽容,并利用它为自己获得在不抑郁的时候得不到的利益。善待你的抑郁也就是善待自己。二,应对抑郁,心理医生李子勋的3点建议 首先要注重家庭关系。情感是包括老板在内的任何人的生命线。家庭是最能充分舒展人性的所在,其安全感是无可替代的; 其次要有纯私人兴趣,这种兴趣要与生意和公司没有关系,比如绘画、摄影、钓鱼; 第三是要建立一个完全与生意无关的“社会支持系统”,要交一些即便破产时也可相处的朋友。你的存在对他们就是一种安慰,他们认为你很重要,你也认为他们很重要。“天塌下来你也不必担心他们不喜欢你。”比如追求博爱、利他的正统宗教的教友关系,可以使人产生充分的归属感,是从自我和自我矛盾中走出来的一个途径。 最后是认识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医生。寻找一位你满意的心理咨询师陪伴着你,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也足矣。事实上,一位能走进你内心的心理咨询师,足以让你充满希望和能量,而抑郁症的人最缺的就是能量和希望。 来访者主动接受咨询,配合治疗 ,是好的开始。其实抑郁症是非常好治的心灵感冒的,就是要防止复发。其实也不是治,或者好了,而是我们学会了一种应对方法。我们姑且叫治疗吧!治疗它,首先要确保安全,然后就是促进专业治疗,因为抑郁症可能会,那么有陪伴就降低很多。 三,什么是对抑郁症者真正有效的陪伴? 真正有效的陪伴是:适当的距离、适当的空间、适当的关注,鼓励他们向专业人员求助,给予足够的时间等待他们慢慢好起来。 四,会伤害抑郁患者的话 ❌“你有什么可抑郁的,那些残疾人比你可怜多了。”“想开点,别总是钻牛角尖。”“你整天这样消沉难过对得起关心你的人吗?”“你总是这样会把负能量传给别人。”“你太闲了,应该出去旅游/学习/健身。” “就你日子那么难过吗,别装了。”抑郁症治疗是用药物还是心理治疗我的建议:1,由医生评估,如果重先用药物,用药物先控制症状,好比有人发疯,先给打针麻药再说,安全第一,然后考虑副作用。2,有了1,尽量用心理治疗。这样,就不会耽误对方或者不合理或者伤害到正有抑郁症的人了。他也安全,自己也安全。和他们友好相处了!引用文献:李子勋《善待抑郁》贝克《认知行为疗法》和个人工作经验,希望可以多些了解,理解理解他们,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到他们。在此向在此领域做出贡献的专家致敬!回答者:解忧心理医生@解忧心理医生 ,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师,抑郁症心理治疗专家,婚恋情感咨询10年。
如何和有忧郁症的亲人生活, 这是我的建议:1. 爱这个人, 如果亲人再不爱,这个人完的更快了。2. 忍耐,因为爱所以任何都想他是病人,不要想他的讨厌,对待他如病人,切忌,他其实是个病人,如果看脑波图的话,忧郁症人的脑都有问题。3. 负责配合治疗关心关怀,病人自己可能不意识不吃药,要靠亲人才能坚持为他做这些事4. 想办法让他高兴,为他寻找快乐,减少,让他的心情平缓,坏想法的开关渐渐消逝了,坏事就不会引起过激的负面反应。5. 衷心为他祝福,下定决心,不论多困难都不放弃。绝不因为魔鬼的诱惑而这个人,偶尔嘴里生气说些气话,有时能让人崩溃,但是对魔鬼说你会坚持,要救这个人,这个你爱的人,不会轻易让魔鬼把他带走。只要有你在,你就会是他的后盾,帮助他。你是他的围墙,是他的驻防。6.另外建议药物,心理,行为,脑疗,灵魂多方位地帮助他。
为了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为了她得到专业的帮助,建议她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对她是一种负责,对你是一种解脱。因为当我听到你说“过度依赖”时,我已感觉到了你的疲倦,这种并不利于你们的友情长期发展。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师赵怀民:药物治疗抑郁症/双向,可以缓解症状,能否治愈,没人敢给予100%的答复。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对于严重的抑郁症/双向,我更倾向于药物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在药物缓解患者症状的同时,也寻获心灵的抚慰、释放和治愈。这样的治疗方案不但会让症状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点,也会让患者获得自我调整的能力以及后期的自我建设。即使他们后期有些情绪的波动和症状的呈现,但他们已有了应对的策略和自救能力。之所以很多人介意与被治愈的抑郁症/双向患者结婚,我想可能是他们对症状的片面理解和误解。他们聚焦的多是对患者症状的关注和对未来婚姻生活的顾虑,以及对遗传后代的担心和惧怕。而没有意识到患者在经历了长期的治疗后,已获得了自救的技能。看似同样的外表,但内心已变得强大和自力。我记得在美国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学生们都困惑于自己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人格障碍的特质。老师说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的障碍特质是一些刺激引发的短暂产物,意识到它们但不给予它们太多的关注,它们就会退出我们的生活,不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长期的影响。其实,我们正常人的自我调整过程也是被治愈的抑郁症/双向患者的正常表现。我们都不敢保证我们不会失控,但我们相信自己有愈合的能力。纵观历史,那些从大灾大难中活下来的人,对人生有更多的体会和领悟。只要我们摘掉有色眼镜,学会尊重,我们就会发现他们身上展现的生命力和人生的智慧。和一个有生命经历的人结合,可能有风险,但也有可能带动爱的流动,丰富夫妻关系的同时,也惠及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