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李文亮微博下的“哭墙”:不想让你当英雄|如何安放哀伤

写在前面:

我外婆走的时候,还很年轻。

她刚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没几天,本以为就要出院了,结果情况急转直下。

我没有妈妈了

”,我母亲靠着我,听不出任何感情。但她在一夜之间白了头。

在葬礼上,她让我们轮流献花、上香,对着墓碑许愿:

“保佑孩子们健康平安”。

我不太懂,死去的人真的可以保佑生者?为什么去了另一个世界,就拥有了超能力?

很奇怪,

我们不再谈论外婆的任何事。

在一年中少有的几次家庭、亲戚聚会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有关外婆的话题——除了柜子里的还摆着几张她的老照片。因为大家默认,“团聚的场合,应该是高兴的、愉快的”。

直到外婆过世很多年后,我才从那本《最好的告别》中认真地审视一遍“死亡”:

不提及、不回忆,也许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处理“丧失感”。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阿图医生跟父亲进行了艰难的对话——包括是否愿意用呼吸机、想要如何度过最后的时光。

“因为(生命的)结尾不仅仅对死者重要,对于留下的人也许更重要”。

在今天这篇文章中,咨询师刘海滢与你谈一谈“哀伤”。

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家人、朋友的离去,我们该处理自己的情绪?

希望这篇文章,也能让你开始认真审视“哀伤”这件事。


刘海滢✑ 撰文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硕士,心理咨询师

愿意待在最暗的地方陪你唠五毛钱的人”

江湖边✑ 编辑

忘记是哪天,朋友告诉我,“哭了,你去看李文亮医生的微博,现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评论下面留言、写日记“:

翻了翻他最后一条微博,已经有近百万条评论

有的人在这里悼念他:

电影《婚纱》中,小女孩在妈妈患病去世后,假装“让她再睡一会儿”

感觉不公平

。“为什么偏偏是你?”,觉得逝者本该值得更好的生活;

埋怨自己

。他们开始怀疑、自责,认为如果自己做了/不做某件事,他就不会去世。“如果我没有同意那个医疗方案,你就不会走”?我们可能会不断放大自己的责任和能力,甚至把自己放在能够决定逝者生死的位置。

闯入性思维

。它是指突然产生的、跟逝者有关的想法、冲动和画面。有时,我们的联想会不那么受控,逝者会在不经意间就冒出来,占据我们的大脑。

“我去海边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么好的地方,都没有和你来过。然后我突然就没有度假的心了。”

为了应对这一切,经历过“丧失”人们,每天的日常经验就会在面对这两项挑战的活动之间

来回摆动

“丧失导向”的活动,是为了哀悼和在内心保留及安置逝者而存在的。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努力抓住和逝者之间的关系和纽带;怀念逝者、怀念过去共同的生活事件、怀念他去世前发生的一切;看他的旧照片;想象他在各种场合的反应;为他的死亡而哭泣。

“恢复导向”的活动是为了适应逝者不在的世界而存在的。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专注于生活中的转变;去做新的事情;去忙工作、学习、进行一些利他行为;从悲伤中分神出来,开始适应新的角色、身份与关系。

Stroebe认为,

正常的哀伤过程里,我们往往在丧失导向和恢复导向的活动间来回摆动

,而“这种接近和逃避的摆动,

具有适应性的调节功能

“。

换言之,若没有摆动的发生,长期滞留在任何一端,都可能导致病态或复杂的哀伤。

例如,长期停留在丧失导向,悲痛和默想逝者的人,很容易发展出

延长哀伤障碍

;而延迟或抑制的悲痛者,长期停留在恢复导向,内心的感受没有被处理,容易出现一些

躯体化的症状

哀伤、丧失的感受并不是不好的。“拿起”与“放下”一样,在人们适应哀伤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合适的进行哀伤。

我想强调的是,

请尊重、看见自己在哀伤过程中的这种“来回摆动”。

03如何帮助自己进行哀伤

接受亲人、朋友的离去,也许并不像说起来这么容易。在最初的阶段,我们常常会对丧失有一些否认和难以相信,甚至,我们会依然保留他们的碗筷、整理他们的床铺等等。

但我们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和逝者告别。在生活上,我们为生死划定界限;在情感上,我们也要为自己的内心留出更多的空间。

1)不要回避哀伤,尝试表达哀伤的体验

哀伤的体验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去适应它,不要用力压抑,而是感受和体验、合理地表达。我们可以:

雪莉死后,真理商店节目组执行了她生前的公益项目,为低收入女性捐赠了卫生巾和性教育手册

逐步使生活步入正轨

。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重新分配原来逝者承担的那部分责任,也重新分配原先逝者所享有的那部分注意,尝试投入工作与生活;

想象未来的自己

。为自己写封信,或者画幅自画像,想象自己未来会以什么样的身份生活,有什么样的目标;

寻求社会支持

。当我们沉浸在哀伤中时,可能会倾向于社交回避,但这个过程中,你需要行动起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必要时也可以寻求一些心理热线的支持。

当你感到被哀伤吞没

哀伤的过程并不总是顺利的。

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被席卷进巨大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不知何时才是尽头。哀伤所引发的应激反应,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也有不少人会出现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困扰。

如果你感觉到你的

哀伤时间过长,强烈程度过深

,以至于你独自一人难以应对,甚至,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到影响到了你的工作、社交、学习等各个方面,为你带来了强烈痛苦,你就需要积极考虑寻求

专业的心理帮助

了。

最后,请相信,逝者可以被我们永远留在心中。即使有时候,我们不去注意他们,他们也仍然在我们心里。

以及,

每当悼念和祭祀时,我们都将在心里重逢。

References:

刘建鸿, 李晓文. 哀伤研究:新的视角与理论整合[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3):88-93.

何丽, 唐信峰, 朱志勇, et al. 殇痛:失独父母哀伤反应的质性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5):792-798.

Brenda J. Marshall. Silent grief: narratives of bereaved adult siblings. .2009

Stroebe M S , Schut H A W . The dual process model of coping with bereavement: Overview and update[J]. Death Studies, 1999, 23(3):197-224.

Stroebe M , Schut H , Stroebe W . Attachment in Coping With Bereavement: A Theoretical Integration.[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5, 9(1):48-66.

姜彤, 贾晓明.青少年多次丧友哀伤反应的定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00(11):838-842.

唐信峰, 贾晓明. 农村丧亲个体哀伤反应的质性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4):162+172-177.

罗伯特·内米歇尔. 哀伤治疗:陪伴丧亲者走过幽谷之路.2015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