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本来就很聪明,就是太聪明了,才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才会那么特别,才总是觉得身边的人都和自己不一样,才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因为你说的别人不理解,也不懂,你就会变的苦闷,没有人懂你,干脆封闭自己,其实就是你太特别了,只是自己没有感觉到而已。
吃巧克力能让人变得开心的说法是一直都有的,但是到底有没有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巧克力为什么让人开心?它是否有什么特殊成分呢?其实是真的有!! 科学研究发现,巧克力中含有、可可碱、酪氨酸、色氨酸等能使人情绪高昂的化学物质。 其中的苯乙胺可以帮助调节人的情绪。巧克力中还含有丰富的镁元素,镁具有安神和抗忧郁的作用。巧克力的甜蜜“诱惑”具有神奇的魔力。在远古玛雅文明时期,人们坚信是天神将可可豆赐予人类,他们认为可可豆的芳香使人精神振奋并能刺激。现代社会也有同样的研究报道,适量食用巧克力可以帮助爱人们享受甜蜜的“”。最早食用的是玛雅人,而最初是由墨西哥人制作,16世纪初期的西班牙探险家荷南多·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发现当地的阿兹特克国王饮用一种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饮料,科尔特斯品尝后在1528年带回西班牙,并在西非一个小岛上种植了可可树。西班牙人将可可豆磨成了粉,从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热后被制成的饮料称为“巧克力”,深受大众的欢迎。不久其制作方法被意大利人学会,并且很快传遍整个欧洲。1642年,巧克力被作为药品引入法国,由天主教人士食用。1765年,巧克力进入美国,被托马斯·杰斐逊赞为“具有健康和营养的甜点”。1847年,巧克力饮料中被加入可可脂,制成如今人们熟知的可咀嚼巧克力块。1875年,瑞士发明了制造牛奶巧克力的方法,从而有了所看到的巧克力。食用巧克力时最好选择可可含量高的黑巧克力。因为相较于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的营养价值更高、脂肪含量更低、并且富含抗氧化物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巧克力中分离出的成分之一——生物碱,可能会提高大脑血清素的水平,而血清素不仅仅对于情绪调节有重要作用,科学家也推测,在人体血清素缺乏或不足的情况下,巧克力“成瘾”的生物学基础可能真的存在。因此,也人们说吃巧克力上瘾,其实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上瘾,而是出于身体对血清素的需要,这恰好用一两包巧克力再加点糖就可以满足。另外,制作巧克力的过程中也会添加糖调整甜度,糖类也是上瘾的一个因素。人们对于糖的天生喜爱引导着我们选择更加安全、营养、有能量的食物。另外,糖的摄入还会导致人体大脑中与动机、新奇感和奖励相关的区域释放多巴胺,让我们在吃糖的时候感觉更加开心。虽然食用巧克力会让人产生愉悦感,但以下几类人还是要控制摄入量:产妇,选择母乳哺乳的产妇,若食用过多巧克力不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巧克力中的生物碱可能会渗入母乳中,新生儿食用后可能会使神经系统和心脏受到损伤,出现消化不良、睡不安稳、哭啼不停、体重减轻等症状;儿童,由于巧克力中具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会影响小朋友的睡眠和精神状态;糖尿病患者,巧克力中糖及脂肪的含量比较高,使糖尿病人的血糖无常有效代谢。任何事物包括食物总是过犹不及的。因此巧克力一类的甜食,即便喜欢也要克制。性的物质如可可碱等。除去口感,巧克力还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增强体质、提神解乏。
抑郁症的人感觉不到快乐吗?不是的,抑郁症患者只是快乐感缺乏,而并非感觉不到快乐,尤其是轻度的抑郁症患者,是能够感觉到快乐的,但是重度抑郁症患者所感觉到的快乐世界,与非抑郁症患者是不同的。抑郁症患者只是快乐感缺乏,并非是没有快乐抑郁症患者最突出的三大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和愉缺乏,而愉也就是快乐感,患者只是缺乏,并非是没有,抑郁症患者同样有了个自己观念性的快乐,尤其是在患者情绪产生很大变化或抑郁症状发作的时候,如果自己得到满足,会产生一定的愉悦感。当然,抑郁症患者痛苦感觉和快乐感觉,是患者并存的两种情绪的反应,当患者秉持着一种观点而得到他人认可的时候,虽然是在情绪不稳或症状发作的时候,患者其本身也会感到一定的欣慰,也就是快乐。虽然这种快乐是短暂的,甚至可以说是瞬间的,但是患者本身会体验到有一种满足感的快乐,这有可能是患者因为长期的抑郁心情沮丧,或者感到自己已经掉到了谷底,对生活已经产生无望的时候,容易接受一种快乐感的出现,那就是得到了他人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例如,我的一个来访者曾经叙述说,“当我的情绪低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真的对生活无望,感觉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可是当回到家里得到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对我所做的事情或是所说的话,很认可和理解的时候,我就感到非常的欣慰,当然也是一种快乐感觉”。“虽然这种感觉,在我的内心里不会持续时间很长,但有的时候从内心里发自一种需求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接纳的时候,如果感觉到了,这种需求已经达到了,真的心里很高兴,但很快又会被消极的情绪压制住了,很难持续时间长的快”。从这位来访者所说的能够体现出一个道理,就是抑郁症患者,他并不是感觉不到快乐,而是他恰恰希望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或者需求上得到满足以后而能够感觉到快乐,并且患者本人也一直在寻找着快乐,因为这是他们从情绪、情感上的一种需求。抑郁症患者的快乐世界与正常人是不同的,尤其是重度抑郁症患者有些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在出现无用妄想或罪恶妄想、惩罚妄想、疾病妄想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种妄想型的快乐,或者说是敌视性的快乐,甚至有的时候在产生幻听的时候,感觉到自己听到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评论,而这些别人都是“秘密”进行,让自己给听到了,同样自己心里感到很欣慰。我曾经在以预备重度抑郁症患者交谈的时候,我问过他,你在病程过程当中,有没有过快乐?他的回答是有的,他说,“当我的亲戚、朋友说帮助我的时候,尤其是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我就感觉他们不怀好意,是有目的性,而不是诚心诚意的想帮助我,我断然拒绝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能体会到有种快乐感,因为他们的阴谋被我识破而不可能得逞了”。这就是较为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所体现出的扭曲心理产生的错误观念形成的认知,让自己的快乐的感觉,是建立在对别人敌视或者仇视的基础上,所以说,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快乐是来自于扭曲的心理变化过程,而非常态的快乐。结语较为轻度的抑郁症患者的快乐,主要来自于他所能感受到别人的认同和接纳,尤其是理解,似乎是对自己的一种帮助和支持,是能贴身感受和体验到的,当然,这些因素的来源基本上都是亲戚、朋友或同事及家庭,这也是患者认知保持完整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尤其是抑郁情绪产生的情绪性的持续低落,他依然有快乐感和快乐的需求,并非自身体验不到,甚至可以说患者在一直的寻找自己的快乐,只不过是缺乏感觉罢了,也就是由于自己的情绪,一直朝着负向发展,很难去认定某种快乐,就是快乐。而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认知出现了缺失,或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而对快乐的感觉往往出自于一种病态的心理需求,不能以正确的意识思维观念,去体验到某种快乐,也就是正常的快乐存在,而是从扭曲的认知,去体验那些非正常的快乐。用自己错误的观念去评估自己所认定的某些事物或某些人所做的一些事情,是否符合自己错误的认知观念,一旦自己将别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认定为某种阴谋或某种目的的时候,对自己的判断感觉到扭曲性的快乐,尤其在一些妄想当中出现的自己有无限大的能力和权利的时候,快乐感有时会很强烈的,虽然这些快乐感都是扭曲性的,但对于患者来说同样是快乐,只不过与常人不同罢了。
这种现象确实是存在的。长期以来人们对抑郁症有一种偏见,不愿意接受这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是认为患者自己不上进、悲观、自暴自弃,他们觉得患者应该自强,应该努力,通过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也往往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抑郁症。他们也希望自己并没有病,但现实中各种尝试和努力又都以失败告终,所以是非常痛苦的事。这时,当医生终于明确告诉他是抑郁症,他反而会觉得轻松了一些,起码不用再为此纠结了。一个明确的答复,哪怕是坏消息,也往往好过继续处于蒙昧之中。而且,抑郁症也不是全无办法,还可以积极的治疗和调节。因此,知道了自己是抑郁症,正视现实,配合医生的治疗和自己的锻炼、调整,一般都有些改善,甚至全治好的也有。所以有些人知道了自己是抑郁症反而感觉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