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有孤独症买保险会受一定影响。
很高兴你提出一个这么专业的问题,精神症患者的大脑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整个精神医学界200多年。之前,碍于科学的发展限制,尤其是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没有到今天这样的程度,我们对于精神症患者的大脑是缺乏了解的,最正规的理解就是精神症患者的大脑没有器质性改变,所以精神症属于功能性问题。可到了今天,得益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我们在精神症患者的大脑对比中发现了很多共性的变化,所以,如果按照现在的观点,精神症患者的大脑是存在结构性改变的。精神症患者脑结构变化按照现在的研究结论,精神症患者大脑基底核、左枕叶、前扣带、左颞上回、海马右额中回等近20个区域存在明显的灰质减少现象,尤其是发病时间越长,这种减少的对比越明显。而相对应的,精神症患者大脑背外侧前额叶、海马、前扣带回下部、顶下小叶等脑区存在功能性缺失或紊乱现象。所以已经精神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诸如幻觉、妄想、情感反应、意志行为等等与常人明显不同的症状表现。所以不管是幻觉,还是妄想,或者是言语和行为上的紊乱,都很有可能是由于某一个脑区在疾病影响下的自主变化导致的。那具体是哪一个脑区,什么样的结构变化对应的幻觉?什么样的变化对应的妄想?什么样的变化对应的言语和行为紊乱?目前我们的发展水平还解释不了,可能还需要几代人不断的去研究,去总结,去发现。再说说精神症的治疗为什么医生总说精神症患者一定要坚持药物治疗?为什么精神症吃药好使?因为我们目前的药物治疗是基于精神症另外的一组病因研究结果诞生的。包括多巴胺假说、5-羟色胺假说和谷氨酸假说,而其中最为重要,对治疗帮助最大的就是多巴胺假说。多巴胺假说认为,精神症患者脑内多巴胺量的失衡及多巴胺受体活性的失调是引起精神症的主要原因。所以根据这一原理,人们通过补充患者多巴胺神经递质的药物来治疗和控制精神症的症状。可以说从上世纪中叶第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诞生,精神症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告别了无药可治的窘境。但我们的身边还是有一很多因为没有按时服药而导致精神症状有所反复,疾病复发的例子。可能我们还是对精神症慢性疾病特性有所误解。起码目前,在医学上,控制精神症的复发,最好的方法一定是坚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实在我工作的病区,反复住院的精神症患者中起码有80%是因为没有按时服药,或是擅自停药,或是私自减少药量,或是偶尔少吃一顿。服药,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如果希望减药甚至停药,一定要咨询你的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
越来越胆小又自言自语应该是内心自卑又孤独导致的,孩子是需要和同龄人多交流的,如果长期没有朋友就会导致孩子内心胆小、孤独,有思想又找不到适合的对象述说,就可能会导致孩子自言自语,这样时间长了对孩子不好。建议你教孩子主动找同学交朋友,经常邀请孩子的同学、或者邻居同龄人到家里来做客,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一切做饭吃、烤烧烤、玩音乐、外出郊游等…,至少每周一次,这样孩子会好起来的。如果孩子刚开始不具备邀请同学或者朋友到家里来玩的能力,家长要主动帮他邀请。在朋友们到家里来玩的时候,不要总提到学习,让他们尽情的玩,健康最重要!这只是我的看法。
孤独症是-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孤独症儿童的八个特征分别为:1.病态依恋某些特殊物品,孤独症患儿通常会对某些物品发生特殊的兴趣,如积木、收音机、球等,以至于达到依恋的程度。2.刻板重复动作,患儿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和生活活动模式,抵抗改变,缺乏变化和想象力,如反复给玩具排队,坐的位置不能改变等。3.人际交往障碍,患儿常常感到特别孤独,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情感的联系。4.语言发育障碍,为本症最突出的表现之一。5.感知觉障碍,患儿对听觉、视觉刺激反应迟钝,好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周围环境中出现的人或其他人物似乎没有看到,对他们的讲话也不予理睬。6.智能障碍,孤独症患儿外貌无明显呆滞,但社会适应能力明显落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多数有智力中、重度低下。7.患者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8.兴趣狭窄,对于周围任何事物都好像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