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如果确定是严重的焦虑症,应该吃抗焦虑药物。
这是因为,焦虑症是会影响心脏病的。我们生存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心理应激(受刺激起明显的反应)都可以引起和加重躯体(身体)疾病的。
心血管病的患者常常合并抑郁焦虑,抑郁焦虑的患者也容易合并心血管病,心脏病和“心病”常常是并存的,还可以互为因果,这在医学上叫做“共病”。 心脏病和“心病”的共病可以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像紧张、焦虑,都和人体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应激有关,既可以引起心血管病,又可以是心血管病的后果。有调查发现,从心血管病患者中检出焦虑症的比例可以从20%多到70%左右。
很多心血管病像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神经源性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原发性心动过缓、功能性期前收缩、心脏神经官能症等,都和心理因素有关。一些心理行为因素像抑郁焦虑、负面的生活事件、还有一些人格特征、社会孤立等,都可以导致不良的生活和心理行为习惯,比如吸烟、酗酒、夜生活、缺乏体力活动、生活节奏过快、持久紧张的工作压力等,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急性发作。
抑郁焦虑可以有躯体症状的。这些躯体症状常常和心脏病的症状混淆在一起,给临床判断、鉴别带来困难。抑郁焦虑还和心血管事件、心性猝死、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
像“惊恐发作”这种急性焦虑发作的表现,常常可以引起心动过速、血压飙升,和一些心血管病发作特别相像。患者可以突然感到强烈的不适,胸闷、憋气、甚至有窒息、频死感,可以心慌心悸、出汗、手足发麻、颤抖,严重的还会抽搐(因为感觉憋气而急促呼吸,过度换气,身体里的二氧化碳呼出多了,碱中毒了),有些人还会有要发疯的感觉。这种发作可以是无明显原因的,或者是无特殊情境的,也可以是在某些特殊情境中发作,比如拥挤的人群、商店、公交车、地铁,有些人甚至会在驾车时发作。
对于有心脏病的人,这样的发作或者处于焦虑状态显然是不利的。对这样的病人进行治疗,可以延缓、阻滞心血管病的进展。比如有研究发现,对存在焦虑情绪的老年高血压,采取降压联合抗焦虑治疗比起单用降压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降压疗效,还可以改善心室肥厚。
所以,如果心脏病人合并严重的焦虑症,是应该吃抗焦虑药物的。抑郁焦虑不是“思想问题”,而是脑子里的神经递质(神经之间的化学物质)出了问题,现代一些抗抑郁焦虑药物就是调节脑组织中的神经递质的。
但是,药物治疗中应该注意几点。
首先,治疗前是要经过充分检查明确诊断的。因为抗焦虑药物一旦吃上,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减量停药的。
第二,服用抗抑郁焦虑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初始逐渐增加剂量,停药时逐渐减少剂量,以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第三,和其他很多药一样,抗焦虑药物也是有不良反应的,尤其是老年人。比如可以引起睡眠障碍,引起血压升高,引起肌张力异常,还可以引起心电图的异常和心律失常等。所以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除了观察临床症状外,有时需要监测血压,或者复查心电图,这样来保证用药安全。
对于有心脏病的患者,有些抗抑郁焦虑药物相对安全性比较好,见下图。
当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有心理治疗,生物信息反馈治疗等。
现在“心病”和心脏病并存的情况很多,也引起了心血管医生的重视,一些综合医院还开设了“双心”门诊,也设立了心理科或精神科,为焦虑症的患者提供专业的治疗指导。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多人会在生活中出现焦虑或恐慌发作,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类似房颤(一种心律不齐)的症状。但在出现这种症状时,会误以为自己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导致过度紧张。
那我们如何分辨心律异常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问上医”将用美国家庭医生智库的权威知识为您解答。
1.症状模式
这是最直接的线索。如果是焦虑引起的心跳加速,那么首先会心情紧张,然后是心跳加速。但是,如果是心脏反应引起焦虑,那么首先出现的是心悸或心跳加速,然后才是焦虑反应。有时,心跳加速会引起头晕或胸部不适,焦虑也会增加。
2.昏迷或癫痫发作
焦虑症或恐慌发作很少会使人昏倒。当抽血或遇到令人不安的事情时,焦虑的人可能会昏倒。但是,如果昏倒之前没有警告标志,那么心脏问题的风险就会增加。许多人可能会在站立过快之后头昏目眩,但是坐下、站立或活动期间,人们很少会昏迷。如果锻炼时晕倒或者出现过癫痫发作,请去看心脏专科医生。
3.换气过度
焦虑或恐慌时,可能会换气过度。这可能会导致手指尖和嘴巴周围麻木和刺痛。通常,焦虑会导致这种换气过度。但是,如果同时还觉得头晕目眩,而且血压可能下降,则表明是心律异常。
4.触发因素
心律异常通常是由触发因素引起的。我们都时不时地会出现心跳异常,比如心脏漏跳或多跳一拍。但是心律不正常的人会经常感受到这些异常。而如果是焦虑引起的异常,心跳是均匀增加的,不会突然漏跳或多跳一拍。
5.心脏衰弱
如果是焦虑,心脏会以正常的回应。但心律不正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削弱心脏导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会导致胃、腿和脚肿胀(水肿)。患者躺下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需要额外的枕头让自己在夜间保持舒适。但焦虑相关的问题不会导致心脏减弱或水肿。
(1)焦虑会提高心跳速率
焦虑和恐慌症状是帮助身体摆脱危险或伤害的自然反应。它们会迅速提高心跳速率,增加心脏每次跳动的力量,这种症状类似房颤。有时,突然遇到惊吓时会出现焦虑和恐慌,有一些异常反应也会引起身心焦虑。焦虑和恐慌发作的症状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严重的焦虑可能是因为抑郁症。5%-11%的人会在一生中的某一时刻出现一般的焦虑症,即在6个月内出现明显的焦虑症状。
(2)心动过速会导致焦虑
上心室每分钟超过100次的异常心跳被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它可以出现在心脏健康以及先前有心脏病或者心脏问题的人身上。
在大多数人中,SVT是随机事件,不会被锻炼或其他活动触发。SVT会引起心悸、头晕、胸部不适、气短等症状,有时可能会导致患者晕倒。而心动过速引起的大脑反应有可能引起进一步的焦虑和恐慌症状。医生可能会遇到焦虑了好几年但是药物治疗没有效果的患者,这会促使医生寻找更多的潜在原因。
要想真正了解是焦虑导致了心率过快,还是心率过快导致了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监测心脏。心脏监护仪可以全天记录心脏节律。有些会自动记录所有的心律,另一些则需要佩戴者在感觉到心脏症状时按下按钮。如果没有症状,心脏监护仪可能无法提供诊断所需的信息。出于这个原因,医生会建议患者使用2-4个礼拜,增加发现异常的可能性。
即使在活动很少或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心率也会每天变化。运动时,变化可能更明显更快,这使我们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挑战。了解自己的日常趋势,很快就会发现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正常的。夜间心率最低是正常的,而白天工作、休息和锻炼中的心率变化是可以预测的。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团队整理自美国家庭医生智库,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焦虑症即焦虑性神经症,多由遗传、个性、不良事件等所致,常表现为紧张、恐惧、害怕、忧虑等不良情绪,胸闷、心悸、震颤等神经紊乱及坐立不安、烦躁等不稳定状态。毫无疑问,焦虑症必定会干扰正常心脏心率,导致心律失常。那么,焦虑症会引起哪些心律失常?咱们不妨作一探讨。
1、窦性心动过速。本病可由运动、焦虑、情绪激动及某些疾病引起,临床表现为心悸,或出汗、头昏、眼花、乏力,心率多为100次/分钟~150次/分钟,可诱发其他心律失常或心绞痛,大多会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2、房性早搏。此病在中老年人群较多见。可能是因自经功能失调引起,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亢进均能引起期前收缩。主要表现为心悸、心脏“停跳”感,期前收缩次数过多时自觉“心跳很乱”,可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昏、乏力、摸脉有间歇等症状。有可能有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预后较差。
3、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人常诉说心悸、胸部有“撞击感”。此病,往往因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而诱发,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
4、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过速而整齐的心律。其特征是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每分钟心率在160-220次。
综上所述,焦虑症会导致心脏疾患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诱发作用,会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患有焦虑症应积极尽早治疗,在必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养成规律作息、善于自我解压、愉悦生活的良好习惯。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状态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类型,是对于不固定对象存在的忧虑、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同时还伴有自经功能异常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的躯体症状。
焦虑症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以下几种情况:
1、患者往往出现情绪失控,如坐立不安,注意力难集中,对事物过度敏感,容易受外界的信息干扰等,在这些情绪基础上,患者出现莫名心慌、多汗、晚上睡眠不佳、担心、害怕、焦躁不安等症状;
2、部分患者特别担心周围环境,如害怕人多或害怕封闭空间;还有部分患者出现强迫症的症状,如反复锁门等;也有部分患者出现洁癖或社交恐惧症。
目前致病因素尚不完全清楚,不过发病可能与遗传、性格、应激环境等因素有关。
1.遗传:据研究发现,该病发生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
2.性格:自卑,追求完美,犹豫不决,以自我为中心。
3.环境:儿童或青春期的成长经历,家庭暴力,受,受漠视,以及发病前一年内有应激性生活事件,激活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后,形成焦虑。
4.其他:患有心脏病、肿瘤等一些重症躯体疾病时,由于过分关注自身生命健康,也会比较容易发生焦虑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