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亲子

心理学在日常生活的体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怎么理解自言自语的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怎么理解自言自语的现象

我一向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所以按照你这么简单的描述,我也不知道你怎么了。

所以只能就「自言自语」的心理学意义,做点科普。

非精神病性的字言自语可以分为两类:

1、有别人在场,但是说的话没有特定的指向对象。

2、没有别人在场,说话是给自己听的。

精神病性的自言自语,是人无法控制的。但是这里说的都是人可以控制的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是人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行为

2-7岁的幼儿的自言自语是很常见的,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而且每个人也或多或少保留了这个行为(只是频率不一样)

各种横向和纵向研究都表明,在问题解决情境中,自言自语一贯遵循从可听见的外部言语向较为内化的、不出声的言语转化这样一个发展顺序。

它常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孩子还在发育。对成年人来说,语言是主要一种沟通,但是对孩子来说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共同。对孩子来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和对动作的控制。由于大脑还没发育完全,孩子还无法控制哪些话说,哪些话不说。所以,他们会把想法和思维过程不自觉地通通说出来。

它的功能,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孩子还在学习说话。自言自语,对学习说话很有好处。

尽可能的多说话,哪怕是自言自语,都可以让孩子说话更流畅、通过听到自己的声音来校正自己说法的发音、节奏、声音大小(并不是说孩子有意识这么做)。

这个原理也可以用在成年人身上——学习外语的时候,多用外语自言自语,是对学习外语很有帮助的。

『假自言自语』:其实我们是希望别人听到的

这就是上面说的:有别人在场,但是说的话没有特定的指向对象。

1、避免尴尬和

举例来说,比如你在大学宿舍里。看见满地的垃圾,然后你自言自语说出来:『哇靠!这么多垃圾!怎么回事?』——其实你是希望在场的人回答你的,但是你不知道问谁好。

如果你问特定的人,可能就会让人误会:『你是不是怀疑我丢的,所以问我?』

所以,这种自言自语,就减少了被人误会的可能,也减少了尴尬。更像是一个开放的提问。

还有,你走在路上,被人撞了一下,自言自语:『怎么回事呢!?』既表达了情绪,也避免了直接和人。

2、希望有人支持自己

举例来说,你走在路上手里拿着一堆书,突然被人撞掉了在地上。这时候你说『糟糕!还赶着送过去给老师呢!』

那可能别人听到后,会来帮助你。

总结:其实都是一种增加自己对事情的掌控的尝试。

真自言自语:仪式、鼓励自己、宣泄情绪和集中注意力、练习自由表达

如果,没有别人在场,说话是给自己听的。那就是真自言自语了。

1、集中注意力

最熟悉的,大家其实都做过——中小学早上晨读。读出来声,把想法说出来,其实有助人集中注意力。有研究表明,这种方法确实可以提高人的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注意力。

2、宣泄情绪

玩游戏,比如《王者荣耀》,你一个人在家里。

眼看着自己就要干掉对面英雄了,突然对面的又多出一个人!你看到自己队友在不远处,你点了一下『请求集合』,然后开始跑。对面2个人追着你。然后,直到你死,你的队友一个都没来!

你就愤怒了!

你会自言自语说:『搞什么鬼啊!对面都快死了,来个人打死他就是2V1了!怎么一个人都没有!?』

不管自己队友有没有听到,反正你吼出来后,心理舒服一点了。

很多时候我们发泄情绪,未必要让别人听到才有效。

甚至就是因为别人听不到,所以我们才可以无法负担的发泄!

3、鼓励自己

虽然在心里鼓励自己,也是鼓励。但是发声后,还是不一样的。

因为说话是最简单最快速的「行动」。

你说:「这次一定要通过面试!」「这次一定要拿高分!」

代表着你郑重许诺。

说给自己听的过程中,你就不感觉那么孤单。因为所谓「自言自语」,有一部分的你是分离出来了。「说话的你」和「听话的你」,互相支持。

——这也是成人的自言自语和孩子的自言自语不太一样的地方。孩子是自动的、很难控制,成人是有意识的。

4、仪式感

看过日本电视剧的话,你会发现,他们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也会说:『我开动了。』这就是一种仪式。

5、获得自由表达的机会和练习

自言自语还有一个功能:如果一段话你自言自语过,对别人说的时候,也就更熟练。

如果你自言自语都说不清楚,跟人说就更说不清楚。

把心事在自言自语中说出来,等别人倾听你的时候,就更容易说出来。

还有排练演讲,也是类似的。

总的来说,自言自语对我们是有益处的。所以它会保留下来。

你以前很喜欢跟人沟通,现在喜欢自言自语,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为什么

提问者,你可以参考一下上面的几点,看看你更侧重哪一点。

可能是你发现: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无法畅所欲言,自言自语反而可以。所以你自言自语。

可能是你发现:有些话自己想清楚后再跟别人说比较好。

可能是你发现:虽然别人看你自言自语投来异样眼光,不过也是一种关注;总好过没被注意到,会感觉很寂寞。

可能是你发现:自言自语可以让你思路清晰……

还是那句老话:自己的事情,最终还是自己最清楚。

对2-3岁儿童自言自语现象的研究

&dbname=CMFD2009&filename=2009178447.nh&v=MDAwNDdlWnVSbkZ5SGxVYi9NVjEyN0Y3Sy9GdFhJcUp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DI=

论幼儿自言自语的自我调节作用

&dbname=CJFD2004&filename=HNSB200402015&v=MTQwMDZ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DJlWnVSbkZ5SGxVTHZPTFNQWWJMRzRIdFhNclk5RVlZUjhlWDFMdXg=

游戏中儿童自言自语的功能

&dbname=CJFDLASN2015&filename=YJYE201511006&v=MTAxODFyQ1VSTDJlWnVSbkZ5SG5VYnZNUENmU2E3RzRIOVROcm85Rllv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Y=

儿童的自言自语现象对外语获得的启示

&dbname=CJFDLAST2015&filename=CSZY201407054&v=MTk0NTd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DJlWnVSbkZ5RGtWYnpLSmo3UmQ3RzRIOVhNcUk5QVk=

作者简介:佘炤灼,首都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咨询方向)。熟悉正念冥想,带领过正念团体总计250小时以上。有两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待过167人次以上的个体心理咨询。目前是全职的自由撰稿人、心理咨询师。擅长情绪调节、婚恋关系、原生家庭等问题的回答。

为什么喜欢心理学、哲学的人往往在境界上显得很深邃,在生活当中显得很幼稚

我一朋友是某大学的哲学老师,40多岁年纪人渊博的不行。无论是西方哲学,各大名家的体系,他都可以如数家常。我们的古代哲学,诸子百家,他也烂熟于心,通篇能背。

更要命的是他还研究现代心理学,在融会贯通之下,他把这些东西搞得就像是一个超级外挂,和他谈话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我真没文化。

可是这位好朋友在生活中却是一个,一个极其幼稚的人。

他出门找不着北经常迷路。在单位里面被人排挤,领导也不喜欢,他从来融入不了任何集体,和圈子,那种怪癖,除了学生喜欢他,没人喜欢他。

他又极其不善于赚钱,好像对钱没什么兴趣,但是生活所迫子女老婆要养也还是需要去赚钱,学校里的死工资福利虽然可以,但是远远不够;两夫妻加起来的钱不足以开销,这也是他的痛苦。

我有一次问他,我说你为什么不改改你幼稚的性格。和领导搞好关系或者去社会上赚点钱呢?

他说:兄弟呀,不是我不愿意是我做不到啊。

我搞哲学的人就是和书本亲近和哲理亲近,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

我说:那就奇怪了,你是搞哲学的,应该是最明白这个世界的,你都懂这些道理,为什么活不好呢?

他说:实话和你说我懂的道理都是思维层面,讲课还行,放在生活中我一样都用不了。可以说没啥用。

我说:那在你看来哲理和心理学有什么用呢?

他说:我懂这些理论,觉得理论非常好,讲的非常的有智慧,可是我被这些理论困住了,我没有办法把这些理论实际的用到我的生活当中,或者去改变我的心性个性。

可以说我不是真正的懂,真正的懂,是能够融会贯通去理解这些哲理,并且一条一条去用生命生活去证悟。

所以这个事情也困扰着我,我没有办法解决这问题,因为我很着迷这些文字游戏,我一看到这些哲理思辨我就兴奋,我就很喜欢跟人家讲这些东西。

可能是因为职业病吧,我讲这些东西就有一种成就感,可是你让我去干别的事,我一点兴趣都没有,我的家人都说我是彻底的书虫书。骂我是生活白痴,说我心里非常幼稚,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说我非常怪癖,

我承认我是很怪癖,因为很多哲理性的东西会影响我,比如西方哲学的这些大师们,他们的这些理论观点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我的生活,让我变得清高自傲,与世难以融洽,另外咱们的诸子百家这些东西我虽然都能了解,可是好像在生活中又没什么好用的,所以都变成了书库。

现代心理学我也有研究,可是也都是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这个没有办法解决我的智慧,我有时候能知道人家的心理问题,但是基本上我也不知道怎么开解才好,因为我只知道讲理论。

我说:那你都明白自己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能改变呢?

他说:我要改变很大困难,必须把这些知识全都丢掉,忘记掉,全部卸掉,重新来过,变成一张白纸。

又或者我要把这些知识全部转化为生活中的拿到生活中去运用这个就更难了。

我曾经和朋友一起去做过一个商业项目。我感觉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是非常完整,非常精准,是符合哲学观念的。可是一接触实际操作进去才发现很多事情不是我想象的这样,面对这种变化,我很难去用哲学处理,

这时候我的心里产生了很多变化,我的情绪开始躁动,我很多时候无确地判断事情,所以我很快就退出了这个项目,我告诉自己我不是干这种事情的料子,我只能站在讲台上去讲课。

我说:其实我们这些朋友看你样子都是很深邃的,好像境界是很高的,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也不得知,可能正是因为你说的没有去实际运用吧,可是一个人思想深邃不也是挺好的吗?

他说:不是别人说你思想深邃就思想深邃,而是你是否真的是思想深邃,我觉得我搞哲学搞这些东西这么多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思维层次越多越复杂,吸纳的知识量越多。有可能会更影响你的心灵智慧和生活,

因为你不把它一条一条拿到现实当中去对应。你不亲自去体验它,你不亲自去操作玩一把游戏,你就不知道这个游戏到底好不好玩,这个装备到底好不好用,到了哪一关卡该用什么装备,这些你都一无所知,你只能站在一个讲台上空讲。

可是这些东西又解决不了你根本上性格上的这些缺陷,比如你不愿意勾心斗角,你不愿意和光同尘,你也不愿意去说点好话和领导打好关系,这些东西哲理全部都解决不了。

甚至于你看谁都看不顺眼,这个也解决不了,这些贪嗔痴的心理一点也解决不了,这些都是理论解决不了的,还有同样也都解决不了。

所以前几年开始,我开始用心看佛学的书并且认真修行,我想从佛学里面找到方法找到答案。

我说:哦,原来是这样,那希望你能够从佛学里找到答案吧。

他说:释迦牟尼我们要在现实当中去观察和洞察我们的烦恼和妄念。直到认识到它们是不可捉摸不可执着的表象。

这种东西对我来说起初也都只是理论,我不知道该怎么入手去洞察这些东西。因为一切对我来说都只是思维层面的事情。说实话,我自己都厌倦这种思维思辨的东西。我希望我有更灵敏,更简单,更质朴的感受。

所以前几年,我开始出门去旅行,抛开书本到外面去看看,去走走,和更多的人去接触,去说说话。

之前每当我的烦恼把我折磨的不行的时候我就抽烟。一根接一根地抽,我非常的痛苦,郁闷孤独,我感觉身边没有人能懂我。

可是我学佛后,我才发现,正是这个自我,正是我太关注这个自我,才使得这些烦恼痛苦来折磨我,我决定不给他们这些机会,我要把这个自我全部放掉,全部化空。

佛经上经常讲听佛讲课的人信受奉行。除了相信还要理解受用,还要依照着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我最差的就是奉行,如果不去做不去行,就没有真正的信受。

我说:难得你理解的这些东西,现在你应该有所改变了吧。

他说:是的,我的改变很大,自从我听了佛菩萨的教导信受奉行之后,我真正的深入我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观察我自己的心性,观察我的念头。

我依照客观不干扰不判定,纯粹第三者的态度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就这样我坚持了好几年。发现变化非常大,第1个变化是我的思维有点迟钝了,我原来是一个思维非常敏捷的,

你跟我说一句话,我能够马上反映出好几句对应的话,你跟我说一个哲学观点,我能马上跳出一大堆哲学理论,可是现在你跟我说一句话,我只知道很直接的直观地来回答你这句话,我不再思维乱跳了。我不再习惯于在自己的知识仓库里面去随便提取东西拿来炫耀了。

我经常默默地看着自己在这个社会上表演,有时候表演给别人看,有时候表演给自己看,这种表演我以前不觉得可笑,现在我觉得特别可笑。当我觉得可笑的时候,这个表演就已经没有意义了,他就自然停止了。所以人家说,唉,你怎么最近不怎么爱说话了?

其实他不知道,是因为我已经发现自己很多话是为了一些炫耀或者嘚瑟,又或者喜欢跟人家抬杠才说的,现在我发现的这个问题我当然不再继续去这样做了,可以说我变得成熟了,没有以前那么幼稚了。

另外在生活上我觉得男人太顾及知识分子面子,不去赚钱,不给家里人充足的支撑也是挺不好的,我老婆赚的钱都帮我分担家用,我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花费并不是很充裕,我的钱除了交房贷还有一些大的支出之后就所剩无几,

我们家的理财很糟糕,这个事情我也要好好的重新来规划,于是我去请我们学校的领导吃饭和他们开始交朋友,我要多上课多上一些选修课等等,多参加学校的这些课程项目,我要让我的家庭也要活得更加滋润一点,

以前我觉得这些东西很幼稚很可笑,不是我们这种搞哲学的人应该做的,可是现在我觉得这是迫不及待放在眼前就应该去做的。

以前呢,我发现我没有爱,我没有真正的爱,我只爱我的书本,爱那些遥不可及的大师们,爱我自己的表现,爱别人对我的崇拜,爱人家对我的赞美,这不是真正的爱,我没有去爱过别人,甚至我的家人,我没有真正的爱他们,因为我没有为他们做过什么。

可是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真正的爱是什么,是我真正的去欣赏他们去保护他们,去为他们奉献自己。在这种爱里面我发现无私地去成就你身边的人,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尼采的一句话,那就是——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当我把自己放下了,当我把别人放在第1位,我发现,每一个刹那都像是永恒一样,充满着光芒。

所以这两三年来我每一天都活得特别充实,非常感恩,我感觉许许多多的知识性的哲理,以前对我来讲就像仓库里的知识条,他们就像是毫无生命的产品,可是这些年我在生活中逐渐一一体悟,我想起了哲学家洛克的一句话,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这句话简直就是真理啊。

如果不是从个人体悟经历的经验而来的知识都是不靠谱的,都是道听途说的。就如现在搜索引擎里找出来的知识一样,它能够满足你当时的需求,可是并不能深入你的内心,对你真正的身心生活有帮助。

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

这个行万里路也并不是说要你走多远要走遍,而是说你要把书本里的东西全部用到生活现实当中来。

也就是必须注重实践,必须注重现实的体悟,而非虚空的理论。

我说很开心你能够变成这样,我要向你学习。

他说这都多亏了佛菩萨对我的教导啊!我在这种教导下,把清高我慢去掉了,把虚幻不实改掉了,把自我自私磨掉了,把虚浮虚荣铲除了,把逃避冷漠弥补了,我活在了大爱里,活在了充实的低调里,活在了真正的平凡里,享受着每一天。

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心理学.是人的思想行为研究,社会学,是一群人的思想行为研究。是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稳定的社会。

心理学可以学到什么

心理学可以学到:

1.帮助我们觉知自己、认识自己,让自己做到知行合一;

2.帮助我们觉知他人、认识他人,让彼此的相处更加舒服;

3.帮助我们认识头脑和内心,让头脑和内心更统一;

4.帮助我们客观看待事物,而不是把事物本身和对人的看法人混为一谈;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