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以至于我这个治疗抑郁症的医生都不知道如何能全部讲得清,抑郁症,是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困扰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二大疾病,抑郁症的表现一定不是单一的表现,而是复杂的变化的。既然我们说抑郁症,就应该遵循WHO的国际疾病诊断标准,总不能一个人上来就自以为是的凭自己的所谓“经验”去界定抑郁症吧?其实之前已经不止一次的说过这个问题,抑郁症最核心的症状包括持续的情感低落,其余较为典型的症状包括:体重减轻,睡眠障碍,兴趣丧失,社交退缩,晨重暮轻,自我评价过低,自罪自责,消极悲观等。大部分人都能说的出来,既然你问的是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我来说一说不常见的抑郁症症状吧,也好让你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很多人觉得抑郁症不会急躁,不会发脾气,起码不会经常发脾气。持有这种观念的甚至包括一些专业的医生,但其实陆林院士的《沈渔邨精神病学》中明确的写到,抑郁症患者是完全可以存在精神激越的状态的,处于精神激越状态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易激惹,好发脾气。所以实际上抑郁症是完全可以出现急躁,发脾气的表现的,总不要因为一名抑郁症患者因为发了几次脾气就说他是躁狂症吧?
其实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激越状态常常出现在中度甚至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的身上,与他们内心深处的消极、悲观以及绝望的负面情绪又很大的关系。
很多人说过抑郁症不会有幻觉和妄想,有幻觉妄想的就是精神症了。但其实抑郁症患者身上是完全可以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我们的诊断分类也证实了这一点,比如目前的ICD-10国际诊断标准中,对于重度抑郁发作的分类是分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和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的。
现实中我也接诊和治疗过很多有明显幻觉的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比如今年年初有一位病了十年之久才来就医的22岁小女孩,她对我说,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听见一个声音和自己聊天,有时候这个声音会让她,有时候会问她为什么还活着?这样可怕的命令性幻听,可以说在精神症患者身上都是不常见的,出现在一个22岁女孩身上究竟有多可怕,我问女孩是怎么挺过来的,她数忍不住了就拿小刀在胳膊内侧划一小刀,于是女孩双手臂上已经存在了40多道的细小瘢痕了。
抑郁症患者的幻觉或是妄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指向自己,与自己的消极和绝望情绪有关,而且绝对不会泛化。
不止一次的看到有人说,抑郁症患者是不会说自己抑郁的,说自己抑郁的不是抑郁症。但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是完全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抑郁情绪的,只是很多患者不愿去主动求治,但在我国这并不是患者自身的原因,而是社会对于抑郁症这个群体的误解和偏见,很差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就诊和正常治疗的机会。
前不久的一组关于抑郁症的图片里,关于药物治疗那一张,写到8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接受规范的治疗,药物剂量不足,疗程不足,频繁换药,擅自停药等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患者的系统治疗。
关于抑郁症的表现,其实还有很多,因为抑郁症毕竟是非常复杂的精神医学疾病,但不管如何表现,有一点是不会变的,持续最少两周的情感低落表现。只有满足这一条的患者才可以被诊断为抑郁症,反之,就不是抑郁症了。
2002年,崔永元由于主持压力太大,得了抑郁症。
得抑郁症会死吗?多么有趣的问题,抑郁症是精神障碍疾病,本身不死人的,但是抑郁症状和悲观情绪会逐渐折磨抑郁患者,所以抑郁症患者在极端情况下是会选择死亡的。
我的答案是抑郁症患者的往往是没有预见性的,也不是只有重度抑郁的患者才会,而是所有的患者都可能选择。甚至还曾经有过很顽固的患者在医生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症状,然后就在症状已经极大程度缓解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毫无征兆的行为。这一点可以说很难预料的,但在平日的临床观察中还是有据可循的。
比如容易产生风险的抑郁症患者特征是:
严重的抑郁情绪
明显自责、自罪
严重而持续的睡眠障碍
情绪紧张或激越状态
有抑郁症或家族史
缺乏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
如果认为自己家的抑郁症患者有可能出现行为,除了日常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加强监护外,日常应该注意观察的内容是:
抑郁情绪的变化
注意患者下定决心后情绪反而可能平静下来
对家人表达内疚感,反复自责
极力否认、回避问题
突然拒绝继续治疗
为做具体的准备,如写遗书、与亲人最后见面、对身后事做交待、嘱托等等
控制抑郁症状,加强日常监护,减少疾病复发,保持情感支持,都会减少抑郁症的几率。
然后最重要的一定是抑郁症的规范化治疗,治疗抑郁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抗抑郁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一定是对抑郁症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很多人以讹传讹,认为抑郁症存在相当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其实不是这样的,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也是完全可控的,起码对于任何一名精神科医生,处理药物副作用可以说都是手到擒来。
然后联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的模式主要为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进而改变患者对于情绪的管理能力,学会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而学会如何管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以这种疗法的机制是认知——情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