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娇宠于管制过分及环境影响是主因;在当今许多家庭中的少子女独苗苗,都把这些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的境况下!百般顺从,万般宠爱于无微不至照顾下!
因缺泛正确适当的教育培养育引导,这种不合情理的管制!且且相反得使孩子感觉厌恶,眼见你们大家都可做的事!例如;吸烟、喝酒、早恋等成年人的行为却不让自己碰当然不服!于是就不断的阳风阴为有意对抗,弄得全体象护卫一样的亲人无可奈何!
培养孩子应该从小就要用、规范的现实行动去引导教育!要让它尝试一下,再告诉它的利于弊!使孩子自己能辨别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或不能这样做的原由,使孩子懂得这样做的后果好或不好的结局!
要使孩子愿意接受你的教导,你的教导才有实质效果意义!
实际还是个小朋友,内心已经开始把自己定位成“大人”。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方面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矛盾。
以至于,不管家长说什么、怎么做,青春期的孩子都像个“深井冰”一样唱反调。
这让我想起以前一个初二男生告诉我的话。在和爸爸妈妈吵架以后,他义正严辞地说,其实好像爸妈说得也有道理,但是他还是忍不住唱反调,像一个“独立的自由人”!
想起来就好玩又好笑!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这样!
他和父母做对,好像也不为什么,只是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最后还是悄悄按照父母说的去做。
真是一个矛盾的个体,难怪有人说孩子的青春期是一种精神病期。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转变教育,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像朋友一样相处,给他空间,给你自己探索的机会,让他有一种“成人感”,也许会稍微投机一些。
孩子的行为都是信号,用不那么直接的表达着诉求。尽力满足这种诉求,是顺利教育的开端。
无论孩子表现如何,他们都不应该成为家长的一个“问题”。
这位家长好,不知您有没有看过去年的一部电影《狗十三》。电影的主角,那个13岁的小女孩,也正处于您所说的叛逆期。我是带着孩子一起去看的。
她今年小学毕业,即将升入初中。虽然还没到所谓的叛逆期,可是啊,已经相当有主见,每天必定要挑自己喜欢的衣服穿才出门,过生日会提前指定喜欢的礼物告知我们去置办,而且非常要强,在班里有自己的小小“假想敌”,每次考试超过人家,就会沾沾自喜,考不过就会垂头丧气。
看完了电影,平时喜欢叽叽喳喳的她,一路上都很沉默,小脑瓜里一直在思考着。晚上睡觉前,终于想通了什么,羞羞答答地对我说“妈妈,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知道,你是爱我的。”
那一刻,我心中五味杂陈。
回想电影中的一幕幕,家长由于很少和孩子沟通,完全不理解孩子的想法,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以“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我在她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她还是愿意去相信,我是爱她的。
无论她是听话还是叛逆,是乖顺还是调皮,成绩好还是坏,是的,我们都是爱她的。因为我们是爱她的,所以,她的任何表现,在我这里,都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一生要经历3个大的叛逆期,2-3岁、6-8岁、12-18岁,除此之外,处于各个年龄的孩子都可能有叛逆的表现。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爱说“不!”,这意味着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
从小小的她第一次推开我的手,跟我说“不”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需要把她当孩子去细心呵护,但我更需要在态度上,把她当成一个大人,当成我的一个朋友。
像大人一样看待她,所以我会尊重她,不剥夺她做决定的权利。
当然很多时候,她提出的需求是不合理的,那么我不会粗暴地说“你是我的女儿,就应该听我的。”而是跟她讲道理,和她谈判,如果她讲的有道理,那么我就应该听她的。
比如她幼儿园时期,晚上不想睡觉,怎么哄都不睡。我那时候当然很焦虑烦躁,就跟她说你不睡,明早起不来,幼儿园迟到了,你就赶不上和同学们一起唱早安歌了哟。
像大人一样看待她,所以我经常鼓励她,很少批评她,而且批评的时候是对事不对人的。
她考试考得好,我们会表扬她,满足她的一些小心愿。比如周末去吃同学间流行的,新开的甜品店,或者她一直心心念念的乐高积木。
但是她更看重的是父母的表扬和认可本身,而不是那些物质。
就像是惩罚她时,比如打屁股或者打手心时,她说“妈妈其实你打得不疼,可是我还是害怕你打我。”因为她感受到了父母的不认可,父母的不认可、不爱或者漠视,才是真正的惩罚。
而且,少用施加式的惩罚,多用剥夺式的惩罚。
比如,她每天最多可以看45分钟的电视,如果看得超时了,那么今天超时了,明天就不许看了。
她爱吃巧克力可是有蛀牙,那么每周至多吃3块,先给她2块。如果她马上吃光,那么第3块就没有了。
也许是自制力强或者自尊心强,她已经攒下了很多巧克力,说要攒到20块的时候,一口气吃光。
像大人一样看待她,所以我不希望她去做的事情,我也不会去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比如我们家人从姥姥姥爷到老公和我,晚间很少看电视,更不可能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一家子都坐在客厅的大餐桌前,看报的看报,看书的看书,办公的办公,写作业的写作业。
这个场景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的,我们也很想娱乐,看电视,但是为了孩子,我们会去改变自己,而不是总想让孩子去改变什么。
像大人一样对待她,我们会教她学着交换,而不是让她予取予求。
我现在不担心她的学习,可我曾经也担心过。
她不是那种聪慧过人的孩子,但是一旦发现用学习可以交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内驱力是很大的。
比如在她刚学汉字的时候,我们为了让她识字,会拿餐厅的菜单给她看,她只能点自己认识的字的菜名。第一次她只为自己点了一碗白米饭,她爱吃肉,就问姥爷肉怎么写。
现在快升入中学了,她越发有这个意识,自己给自己定了目标,并且要求完成目标后,我们就给与相应的奖励。
只要这个奖励是不过分的,我们都会去满足。这就让她的世界既不缺乏,也不会过分充裕,而是知道想要的东西,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
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一位家长的初心都是一样的。在怀胎十月的时候,我不会去想,这个孩子以后要多么优秀,成绩多么好,上多好的学校,以后干什么工作,挣多少钱.....
我只是希望她能顺利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健康快乐无病无灾地过这一生。
我想,只要还有这个初心,就不会因为一时的失望而否定或者放弃。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也会去回应,为了爱自己的人,去做更对更好的选择。
最后,我分享纪伯伦的写给父母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