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长期焦虑时,即使是最好心的父母也会陷入恶性循环,因为不想让孩子受苦,父母预料到孩子的恐惧时,立马试图保护她免受恐惧时,实际上会加剧孩子的焦虑。这里有一些帮助孩子们摆脱焦虑的方法。
1. 我们的目标不是消除焦虑,而是帮助孩子克服焦虑。
我们都不希望看到孩子不开心,但帮助孩子克服焦虑的最好方法并不是试图消除引发焦虑的压力。而是帮助他们学会忍受和尽可能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来对抗焦虑。日积月累后,焦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或消失。
2. 不要因为事情让孩子感到焦虑而逃避。
帮助孩子们避免他们害怕的事情会让他们在短期内感觉更好,但从长远来看,它会加剧焦虑。如果一个孩子在一个不舒服的情况下变得沮丧,开始哭泣——不是为了控制别人,只是因为她的感受——她的父母就把她带离那个环境,或者移除她害怕的东西,她学会了应对机制,这个循环有可能会重复。
3.表达积极而现实的期望。
你不能向一个孩子保证他的恐惧是不现实的,他会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会享受滑冰的乐趣,或者另一个孩子会在课堂上嘲笑他。但你可以表达出他会好起来的信心,他会处理好这件事,当他面对恐惧时,焦虑水平会随着时间下降。这给了他信心,让他相信你的期望是现实的,你不会要求他做他不能做的事情。
4. 尊重她的感受。
重要的是要明白,认可并不总是意味着一致。如果一个孩子害怕去看医生,因为她要打一针,你不想贬低她的恐惧,但你也不想放大它们。你想要倾听,感同身受,帮助她理解她的焦虑,鼓励她觉得她可以面对自己的恐惧。你想要传达的信息是:“我知道你很害怕,没关系,我在这里,我会帮你度过难关。”
5. 不要问引导性的问题。
鼓励你的孩子谈论他的感受,但尽量不要问引导性的问题——“你对大考感到焦虑吗?你担心科学展吗?”。为了避免陷入焦虑的恶性循环,你可以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你对科学博览会感觉如何?”
6. 不要加重孩子的恐惧。
你不想做的是用你的语气或肢体语言说:“也许这是你应该害怕的事情。“让我们假设一个孩子和狗有过负面经历。下次她和狗狗在一起的时候,你可能会担心她会怎么回应,你可能会无意中发出一个信息,让她确实应该感到担心。
7. 鼓励孩子忍受他的焦虑。
让你的孩子知道,为了做他想做或需要做的事情,你很欣赏他忍受焦虑所付出的努力。让焦虑顺其自然。我们称之为“习惯曲线”——当他继续接触压力源时,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它可能不会降为零,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快,但这就是我们克服恐惧的方法。
8. 尽量缩短预期的时间。
当我们害怕某件事的时候,最艰难的时刻其实是在我们动手之前。所以对父母来说,另一个经验法则是尽量减少预期期。如果孩子对去看医生感到紧张,你不想在去之前两小时就开始讨论;这可能会让你的孩子更加兴奋。所以尽量把这段时间缩短到最少。
9. 和孩子一起好好想想。
讨论一下如果孩子的恐惧变成现实会时会发生什么,做什么是有帮助的——她会如何应对?一个担心与父母分离的孩子可能会担心如果他们不来接她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们会讨论这个。
如果妈在足球训练结束后没有来,你会怎么做?“嗯,我会告诉教练我妈妈不在这里。“你认为教练会怎么做?”“他会打给我妈妈。或者他会和我一起等。“一个害怕陌生人会来接她的孩子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个暗语,任何人都可以知道。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有一个计划可以以一种健康、有效的减少不确定性。
10. 试着以健康的处理焦虑。
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处理焦虑,让他们看看你自己是如何处理焦虑的。孩子们很有洞察力,如果你不停地在里向朋友抱怨你无法应对压力或焦虑,他们就会接收那样的信息。我并不是说要假装你没有压力和焦虑,而是让孩子们听到或看到你平静地处理它,容忍它,感觉很好地度过它。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在这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加关注一起讨论。谢谢!
家长您好,每个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有的孩子每天哭闹,有的孩子变得不愿意与人交流,这都是很正常的,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分离焦虑,要知道孩子也能感受家长的情绪,如果家长过于焦虑也会加重孩子的焦虑,因此建议家长每天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不管孩子哭闹再严重,孩子交给孩子以后就马上离开,如果您越舍不得,孩子就会哭闹情况就会更严重,另外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每天准时接送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长心中的低位从来没有变过,并且经常和孩子讨论关于幼儿园的事情,把孩子的点滴进步都与幼儿园联系在一起,让孩子对于上幼儿园产生期待与崇拜,另外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多给孩子准备可以换洗的衣服和裤子,防止孩子因为哭闹严重而尿湿裤子,另外家长可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多陪孩子去幼儿园参观,让孩子接触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降低孩子不安全感,也让孩子为上幼儿园有个心理准备最后家长需要给孩子做好一定的能力准备,如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往能力、调整孩子的生物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