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客观的进行自我分析,积极的进行对我暗示,自我鼓励,要积极的与他人交往。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各方面都要重新开始适应和调整。如果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凡事患得患失,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持续性的焦虑、不安、担心、恐慌,并且还伴有明显的运动性不安以及各种躯体上的不舒适感。
你好,我是专门做心理咨询的,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
心理状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在不停的变化。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
而心理正常又分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如图所示)
下面就具体说一说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的标准。
一、心理正常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心理正常的人既能客观的评价别人,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对于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于自己的缺点能努力改正和克服。
2、正视现实并能接受现实,有正确的生活态度。
面对现实,有积极的处事态度。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能坦然面对并有方法解决,不逃避。
3、人际关系良好。
能与人为善,愿意和人交往,接受他人并认可别人的存在价值。
4、能控制情绪,心态良好
遇到问题,情绪反应适度,不会过于敏感,既不压抑,也不随意宣泄。
5、有健康的行为。
行为健康是心理正常的外部表现。
二、心理不正常的标准。
1、认知偏离正常状态。
如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情感肤浅或冷酷无情,缺少目的性、计划性和完整性,自控能力差。
2、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异常,但意识形态和智力均无明显缺陷。
3、自知力往往缺失。
多数心理不正常者对自身人格缺陷无自知之明,难以吸取教训,尽管经常碰壁,不断。
4、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不能好好的工作,跟人交往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有些人会常年待在家里不见人。
5、心理与现实处境没有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让人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
我们具体一点说,比如焦虑、抑郁、强迫、恐惧、躁狂这些都属于心理不正常的范围,当然还要加个症,更严重的还有几个。
这些就是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
谢邀!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进行思考,假如是自家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那么,比当事人的着急烦躁和焦虑,是有过之,无不及。除此之外,要处理事情的关键,是要视问题的轻重,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处理方法。若方法不对头,则白费力气。若对惩下药,则问题迎刃而解。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属于轻微的,那么,就不必兴师动众了,只要积极配合老师,以循序渐进之法,循循善诱就行了。如果属于严重的心理疾病,那么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了,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像对待病人那样关心备至,并设法处理事情了。这里的对惩下药,尤为重要。不然的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这个不一定。要看他从小是跟着谁长大的?带他的这个人是谁?是不是对他特别的关爱,如果是,心理上不一定有问题。
当然,孩子从小最好是和父母一起长大,如果条件不允许。一定要把孩子托付给有爱心的人,特别爱孩子的人。
我有一个学生,她是的爷爷奶奶带大的。从小她的爸爸妈妈不在国内,而他们的工作又不方便带孩子,所以,只得把她留给了奶奶。
奶奶和爷爷都是有文化的人。他们对孩子除了无微不至的生活上的关心,对孩子的心理上,也是格外的理解。
比如孩子过生日的时候,爷爷奶奶会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让宝贝孙子,过一个既热闹又充满爱的生日,每年如此。
幼儿园开家长会,爷爷奶奶都是双双参加,而且每次都在家长会上作为家长代表发言。
孩子上中学以后。他们更是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他们常常和我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其他方面的情况。
有一次,这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爷爷奶奶第2天特意上学校来,和我说这孩子回家以后情绪不高,希望能给予更多的关注。
这孩子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一点儿不比跟爸爸妈妈长大的孩子得到的爱少。顺利地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在某部委任职。
所以,父母不在身边,把孩子托付给最有爱的人,孩子可以心理上没有问题。
我是宁老师,一生做教育,现在与两个外孙朝夕相处,教育经验丰富,教育对象跨度大。欢迎您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