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也想知道原因。
认识一个挺帅气的小伙子,刚上初二。第一学期时积极上进,活泼开朗,每日笑容绽放。家境也不错,父亲开了个培训机构,母亲专职在家。期中考试,他由过去的班级落后考到了班级第七名,进步明显,家长、老师都为他而高兴。本想期末考试再看看怎样。谁承想,石门来袭,学校提前放假了,考试没有进行。第二学期刚刚一个月,他要么不来学校,要么到校后就萎靡不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在家表现的很烦躁,据说把家里所有的玻璃用具打了个稀巴烂。父母带他去就医,医生给的诊断是“躁郁症”,具有双相情感障碍。家长很着急,老师也很无奈,本来好好地在进步,不知什么原因就成了这样。
还知道一个小姑娘,也在初二。小学时天真可爱。父母为了培养孩子把她送进一个知名的私立初中去就读。结果,她表现的非常封闭,不再和周边人交流,甚至接受不了一点点意见,成绩也不断下滑。家长觉得是自己决策的错误,不该这么小就让孩子离开他们去住宿。所以,又想各种办法,把孩子转到了一所离家近的公立校去就读。谁知,就在去的第一天下午,老师找孩子问了问过往的情况,孩子回到教室就用小刀在手腕上划了三下,血流不止。可把老师和学校吓坏了。这样的孩子一旦在学校出了问题,老师和学校可承担不起啊。于是,只好回家休养。孩子基本上就是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屋子里,即便吃饭,也是放到门口自己吃。我们都感到惋惜,原来那么活泼的孩子,怎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近在身边的朋友,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说不上学就不上学了,就是封闭在家,初中、高中都有。远的如女儿班里的同学,也是原本前三的男生,前十的女生也是如此,男生是休学了好长时间,才回归,勉强上吧。成绩再也回不到前三的位置。女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勉强跟着,父母也再不对成绩有什么要求,只要能正常跟着上就可以了。
我猜想这些孩子之所以出现抑郁的表现,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对孩子的重视,准确说是高度的关注,深切的关爱和过度的溺爱。我是个70后,我们那时父母根本就顾不上管我们,因为他们一心为公,舍小家为大家。那是人们整体的思想状态是奉献于事业的。现在却不同,个体的位置提升,人们更为重视家庭的生活,也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为了孩子可以舍弃一切,生活的重心放到孩子身上的居多。所以,孩子享受着无微不至的关爱,自己对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极弱,这就使他们极为脆弱,承受不了生活上哪怕非常微小的磕碰。就如同血友病患者,一个小小的伤口,就会血流不止,痛苦不堪。
二是学业上过重的压力。不可否认,孩子们现在所承受的学业上的压力高于我们那时数倍。我们那时虽然也是应试教育,考大学的压力也很大,但似乎考不上的居多,考不上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坦然接受,进入社会大学呗。现在,却不一样了。社会分层很严重,从幼儿园起,就有种种差别。若想在有名的教育环境下,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好好学习。小升初、中考、高考哪一个都不轻松,学校里也是周测、月考、阶段检测,一个接一个,哪一个都不能松气。学习的硬件环境虽然好了,可学习的难度和要求却更是提高了很多。学习好的孩子也很难轻松应对,学习落下的同学更是要接受各种煎熬。这些日积月累难免就在心理上加重了很多负担。
三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的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方法比过去多了很多,孩子们关注的兴趣点也较以往更多。对于手机、电脑等等智能设备的依赖也更加明显。孩子们所面对的精神世界也比过往丰富了许多,这些周边丰富的世界影响着他们的审美以及整个精神状态。我可以说当下我们一些媒体所营造的世界也是脆弱的和多元的(实际应该用个贬义词,但)。看样学样,有些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也就更加敏感多愁。
当然,还有一些是因为家族的遗传或家庭里重大变故以及家庭氛围的压抑等等导致,这里就不再展开叙述了。
以上,仅仅是我的感受和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青春期的孩子,不听家长说的话,抗拒,判逆,你不让他做其他事,他偏要做,家长无论说什么,不服气“顶撞”,我儿子11岁左右,我让他先学习,再干其它,我布置的事多了一点,小顽童就顶撞我“妈妈,我快让你培训成奴才了”。我听后愕然,这是真实事,青春期孩子就不服管教,他认为听家长说的都是错的。唯唯诺诺,他就认为是奴才,所以他就抗拒,顶撞,,冲动,自尊心也强,这个年龄段孩子都有这个过程,过了这个时段就好了,他就懂事了。
牵挂你的人是我,关注潇洒芳子。
得看问题得严重程度。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不然,对自己的神态举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于抛头露面。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小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市侩、阴暗的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觉到困惑。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陷入情感的旋涡难以自拔,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谈恋爱是一种审美,一旦双方产生了恋情,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既应珍视纯洁的感情,又不能任其发展,注意适度控制,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于单相思和失恋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恋爱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的,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