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从2018年开始改为国家统考,考试内容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虽然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并给出了考试大纲,但是,教育部并没有指定参考教材。因此,目前很多人都是根据一些著名辅导班推荐的参考书目来复习的。下面是我把自己曾经用过的书目推荐给你: 普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要是没有看这本就别考了,绝对的主要复习参考资料! (2)普通心理学 叶奕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也挺重要,有些内容跟彭本不同,可以作为参考 (3)心理学与生活 Gerrig Jimbardo 这本好玩是挺好玩,但对考试帮助不大 (4)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和体系 叶浩生 主要了解一下重要的那些流派如结构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格式塔,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 实验心理学 (1)实验心理学 杨治良 浙江教育出版社 (2)实验心理学 朱滢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实验心理学 孟庆茂 (4)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实心绝不能只看一本,上面四本都挺重要,另外还有 (5)实验心理学纲要 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这本书超级有意思,里面有很多著名实验,看着又有趣又了解了著名实验 心理统计 (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其实这一本就够了,其它的爱看不看,内容差不多 (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张敏强 (3)教育统计学 王孝玲 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这本是主要的,因为考题是北师出的啊,和大纲也比较吻合 (2)教育心理学 皮连生 个人认为这本虽然体系不好,但是有年那题奥苏伯尔就考的里面的题目,所以不能轻视 (3)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 这本据说很重要,但我没看 发展心理学 (1)发展心理学(精) 林崇德 (2)发展心理学(简) 林崇德 这两本虽然是一个人写的,但内容有很多不同,对比来学 (3)儿童心理学 朱智贤 这本随便看看 心理测量学 (1)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 这本是我主要的复习材料,内容和大纲比较吻合 (2)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 参考书 目 说明(不记得在哪个网站上搜来的,我感觉说得很实在) 北师版本的彭老师的普心可视为权威;其中所有章节基本上都能与大纲相吻合; 北大的孟召兰老师的可以作为辅助版本,其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情绪一章;《心理学与生活》则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加以应用。这本书可以培养你将应用心理学知识于生活中的思维。 发展心理学主要以教育出版社的林崇德老师的书为主,这本书是发展心理学中的经典教材; 教育出版社朱智贤老师的儿童心理学以及华东师范出版社的刘金华老师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可以作为辅助教材,加深对发展心理学的了解。 教育心理学以北师大版本的陈琦、刘儒德老师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为主,虽然这本书只覆盖了大纲90%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都讲的很详细。 另外,教育出版社冯忠良老师的教育心理学也值得一看。 实验心理学,目前没有任何一本书是覆盖大纲所有的内容的,而这一部分又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建议在复习的时候多看一些书,增进理解。主要推荐的有教育出版社郭秀艳老师的实验心理学,以及北大版的朱滢老师的实验心理学。理科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北师大的孟庆茂老师的实验心理学。另外,如果想对实验设计报告多了解一些,可以看北师大的张学民的实验心理学纲要。 心理学统计,比较权威的是北师版的张厚粲的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如果逻辑思维能力好的话,推荐北大的甘怡群写的心理与行为统计学。 心理测量主要可以看看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戴海琦主编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人教版的郑日昌写的心理测量学则是对各心理测验介绍的比较详细,有条件也可以买来看看。 附上 各科比重 : 普通心理学 100 分 (具体可以分解为复习《普通心理学》和少量《心理学史》内容)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70 分 (具体可以分解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60 分 (具体可以分解为《实验心理学》和少量《认知心理学》内容) 心理统计与测量 70 分 (具体可以分解为《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 最后是 经验 (网站搜来的哦,希望对你有用) 一、 复习原则 这轮复习越细越好,边边角角的知识点都要复习到,坚持以下原则: 1、以基础为根本,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考试既是对考生本科阶段所学内容的检验,又是对是否具有从事心理学研究潜能的考查。大纲中明确规定考核目标为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的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全面复习,有所侧重。2018年的心理学统考覆盖面广,考察内容有:普通心理学100分,发展和教育心理学70分、实验心理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70分。而以前的考试中,某些院校,只考察了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考察面积广、范围大这就要求考生要全面复习,使得复习工作量加大了。对跨专业的考生来说,难度又加大了不少。在全面复习的同时,还要有所侧重,以上四部分内容总分是300分,其中普通心理学就占了1/3,应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 二、 各科复习全攻略 具体到心理学专业各个课程的复习攻略,我有如下一些建议: ◆普通心理学 这本书是基础,复习应以细和准为原则,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要放过。每章的基本概念都应该加以注意,历年的考题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都考过。对于各种理论要了解得很清楚,包括代表人物,观点,主张等。推荐彭聃聆老师编的《普通心理学》,看完一章做一下后面的习题,你会受益匪浅的。 大多普心教材只是对各理论的概述,更深入了解某个理论还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看相关的内容。有些理论的名称不止一个,最好能知道的全面一些,如“人格的五因素说”又称为“大五人格”,对此只有听得多,见得多,看的参考资料多,才能了解到。对每章的知识应能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理解了以后能合上书自己对自己讲讲书上说了什么,这样有助于记忆。试着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总之,普通心理学是整个复习的基础,一定要重视。 ◆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这两门专业课放在一张卷子上考,无论是基本理论,还是实践性很强的问题都是要考察的目标。所以,这些内容时光靠记忆是不行的,理论联系实际显得尤为重要,从实践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复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尤其是学习心理学部分是重中之重; 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至于各个年龄阶段有什么特征,各年龄段出现的重要心理问题,注意了解其原因与对策; 3、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另外,推荐朱智贤主编的《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出题有时会涉及这本书的内容。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的主干,重点院校往往很重视这门课。通过实际操作,就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心理学专业素养与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潜能。对于实验设计题,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有实践过才知道哪些地方易出现考虑不周的问题。所以,跨专业的有条件最好去上一下实验课,参与一下心理学实验(特别是经典实验)。看书时,要注意别人的实验是怎样设计的。 复习目标: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 心理学统计与测量 心理统计与测量是一本需要多看几遍的书,而且这本书会让你越来越有成就感!这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建议跨专业的考生尽早准备,本专业的学生也常常栽在这门课上。而且,这门课涉及到很多数学知识,所以,数学不好的同学要尽早补一补. 复习目标: 1、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记忆公式及其应用范围。 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记住每个方法的适用条件,比较不同方法的差异,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重点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非参数检验。 3、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多做练习;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 三、 复习方法 1、融会贯通。这四门课程之间有很多内在联系,复习过程中要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 2、做笔记。做笔记很重要,每看完一章,做一章的笔记,加深记忆。最好结合经典教材、专业期刊、专门著作、专业文献等,按照专题整理笔记,而不是简单的抄书。也可以做关系图,比如记忆、感觉等。一章一两页,做完后几本书等于都看过了一遍,书会越读越薄。另外,多总结一些心理学术语及其英语翻译,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的拿过来用,体现你的心理学素养,而且复试口语面试中有可能涉及到。笔记做好后,最好能看着笔记把这一章给自己讲一讲,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验。 3、搜集资料。复习资料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好的资料比如重要的上课讲义、笔记、习题集等,可以有效的帮助理解消化教材,掌握知识点,完成从课本到应试的过渡。事实上,搜集到这些资料并非易事,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就看自己的能力了。多上上心理学网站,参与讨论也不是错的选择. PS:如果楼主将来准备考心理学专业研,那么我的建议是最好能去旁听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尤其是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统计学的课程,因为这两门课程对于你将来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你考研的成功的重要性当然是毋庸置疑了。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
如果你是大一,可以先多关注一些专业课的书籍,好好提高一下自己的英语。如果你是大二、大三的话,想要考上研究生,而不是重在参与,当下就开始准备。你可能会听过有的学长或学姐努力了几个月就能考得上,首先你要看他们考上的是什么等级的院校,是本专业的还是跨专业的,你的专业知识基础是否像他们一样扎实,你的英语是否已经高分过了六级或是过了雅思托福,你是否可以像他们整夜整夜不睡觉来准备考研,你是否能承受住那么大的压力,那些人只是考研大军中的极其微小的人群,你是否像他们一样幸运。如果你不是当考研是一场,输赢你都接受的话,当下就开始准备,开始努力,不要让你的梦想只停留在梦想。
凡是对考研有所了解的同学都知道,考研是一场持久的战役,是一场竞争者毅力的角逐。考研从来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从概率的角度来说是不存在复习3个月就考名校的考生,所以各位不要轻信你是那个可以创造奇迹的人,奇迹之所以叫做奇迹是因为发生的概率极小。所以勤思老师给各位考生的建议是“别把自己当天才,把自己当成可塑造的人才”。人才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放在考研里就是成功的考生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而你努力你沉寂你最为黑暗的这一段由勤思的老师陪伴你,帮助你。目前我接触到部分同学已经好些日子了,永远在起跑线上,当大家都在起跑的时刻,她还在研究摆什么样的姿势会更有助于起跑更快,其实你已经慢了,不要追求完美,至少你得身体要在前线的路上。下面给大家分享是一份时间表,需要详细的心理学16年复习计划书的同学可以单独找我。
准备阶段 现在-2019年4月
1. 搜集考研资料,确定考研目标。这里会强调很多院校会有各种机构进行各类讲座,讲解各种考研信息,时不时的抖露一些所谓考研内幕来吸引眼球。具体到心理学考研,这个考试方向众多、考试院校情况不一的科目来说,众多公共课机构的讲座都把讲座重点放到公共课,而对于分值最大的心理学专业课提的很少。所以如果你想了解心理学考研专业课的具体问题,还是咨询勤思的心理学老师,比较稳妥O(∩_∩)O~
2. 选择心理学考研方向,结合自己的就业和本专业优势以及考试难度综合选择,并且着手准备对应教材。这里首要解决的不是怎样复习的问题,而是考学术和专硕的问题。参考这个视频
专硕学术如何选择视频
3. 根据对应方向的书单,结合科目精讲课程,泛读教材(勤思高分保过VVIP赠送全套教材)。教材阅读顺序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学术建议按照:普心、发展、教育、社会、实验、测量、统计(专硕具体在线问老师,可以分模块阅读)。由于基础班都是视频形式,不受听课时间的限制,所以大家可以灵活选择看视频找方向和自己看书摸索方向相结合,不必担心课程会影响自己的思路)在2019年4月份之前一定要泛读完,这样方便辅导员的配备,为后期跟着在读研究生辅导员复习打好基础。首轮看书大家习惯不一样
2019年考研书籍介绍
4. 英语已经通过四六级的同学,可以购买考研英语词汇书,建议背诵新概念英语三,提高语感,阅读同英文文章。未通过四、六级的同学继续按照四六级资料针对四六级复习即可。争取在2019年6月之前通过六级。之后有针对性的复习考研英语即可。(考研英语和四六级英语的机构和类型确实不相同,但是四六级的复习还是可以给考研英语做准备的。一般不建议大家在大学里弃过四六级的机会。
复习阶段 2019年4月-6月 第一轮复习:认真细致通读教材,结合基础班讲义开始做笔记,通过难点精讲课程将心理学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框架。VIP学员,在辅导员的监督和辅导下,已经可以开始进行部分的识记和辨析工作。普通班学员,还是要自己安排好复习时间,不能让复习阶段散漫拖沓,不能及时巩固和复习的话,这是效率低下的表现。同时不要忽视公共科目尤其是英语科目的学习,一定要在6月份之前攻克词汇关,当然这个单词是要一直背到考研结束的,前期可以花的时间多些。 5月底-6月初本专业的期末考试会影响本阶段的复习效果,大家在指定复习目标的时候这个阶段可以以松散知识点和看勤思视频巩固之前的看书成果复习为主。
提高阶段 2019年7月-8月 第二轮复习:开始全面复习专业课,可以结合历年统考心理学考研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普心、发心、教心知识点庞杂,记忆量大,做笔记的同时要把知识点勾画好。书上每个章节后面的练习题要开始做了。 统计、测量、实验更偏重理科,暑假需要重点掌握梳理,跟随强化班课程把各个科目的细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不可以有任何遗漏。另外勤思建议,不管暑假学校环境有多么艰苦,都希望同学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学校,且上完强化班一定要及时巩固,不要回家放松,这样不利于消化和吸收。
2019年9月
1. 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对于考研目标院校要全面掌握,尤其关注推免生和统考生名额分配,结合自身复习情况及时调整目标。
2. 强化专业课、公共课的复习效果,专业课学术要开始做《必胜习题库》,专硕做《通关宝典》进行细致的分章习题,专业课每过一章,都要做一章的习题进行巩固。
2019年10月 -11月
1. 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十一长假,进行首次全真模拟,勤思学术VIP学员在北京参加国庆特训,梳理历年真题和进行专门的报考指导。VIP学员这边可以把重点坚持放在复习上, 不会因报考事情影响复习进度。
2. 10月开始网上报名, 咨询目标院校的招生信息和历年考试情况,根据自己之前掌握的信息,谨慎填报,牢记报名信息。勤思学员可以联系勤思老师,咨询院校和报考的相关问题,在报考时不存遗憾。
3. 11月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确认开始,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天气转寒,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冲刺班面授开班,面授学员要及时复习完所有知识点,做完配套练习,准备冲刺班的串讲,追赶进度。
冲刺考试阶段 2019年12月
调整心态,准备考试
第三轮复习:进行全面冲刺复习,注意调整心态,各种整理和背诵。 跟随勤思冲刺串讲班进行重难点讲解查缺补漏。根据勤思冲刺班提供相应的真题和模拟题,对真题进行研究,并且定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最后梳理考点。大题唯有多背,别无它法。 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能放松。越是到后期,越是考验我们沉稳心态的时刻。也是查漏补缺进行孤注一掷的时候。(这里有很多前辈们的血泪史)
复试调剂阶段
2019年1月末-2月 放松心情,了解报考院校往年复试信息,参加勤思VIP复试班的学员,将会收到勤思教研室发送的报考院校的复试信息和需要阅读的参考文献,进行复试准备。
2019年3月-4月 查询复试成绩,关注排名和复试分数线,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开始联系导师,勤思的VIP复试班学员有相应的服务,帮助学员更好的跟导师联系沟通,为最后的面试做准备。 如果没能进入复试,大家也要再第一时间搜集调剂信息,这部分学员要尽快联系相关专业院校,准备调剂。 另外勤思也会在此阶段在北京组织相应的模拟复试,请相关有经验的老师或者师兄师姐为大家的模拟复试进行考核和现场点评。
2019年4月-5月 联系招生单位,关注复试成绩。
报到阶段 2019年5月-8月 关注录取通知书,如果已经确定被录取,要及时联系勤思老师申请奖学金。同时在完成本科学习、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积累,可以阅读一些心理学经典著作或是目标导师现在的研究课题相关资料,为顺利从本科生过渡到研究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注:勤思的VIP学员可以自己跟辅导员商量指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并由辅导员进行定期监督。这个计划是总体让大家梳理考研阶段要做的事情
一、《普通心理学》部分,我看了下面四本书(第三本是浏览的,因为先看了第四本,觉得第四本和第三本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第四本的内容比第三本的详实很多。):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师大出版 (我们普心课程的教材)
《普通心理学》 孟昭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修订2版)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 梁宁建 上海教育出版社
我们都知道彭聃龄的《普心》是重中之重。大纲就是按这本书为编排的,但它也有和大纲有出入的地方:
(1)“注意”这一章大纲中有一个考点:
(四)注意的品质
1. 注意广度
2. 注意稳定性
3. 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彭的《普心》中是按注意的两个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来描述的,外加分配性注意。其实注意的指向性决定了注意广度,注意的集中性决定了注意稳定性。关于注意的这四个品质的具体描述,在孟昭兰的《普心》和梁宁建的《心理学导论》中都有,只是相对来说,梁宁建的《心理学导论》中描述的更具体。
(2)“感觉”这一章:
(一)感觉概述
4. 感觉现象
彭的《普心》里没有这点,在孟昭兰的《普心》中有描述。它包括:感觉后像、感觉适应、感觉的空间积累和空间融合、感觉的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2010年统考的一道简答题就根据这点出了题: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往往会感觉食而无味?)
(3)“知觉”这一章: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模式识别理论
彭的《普心》只是简单的提到了知觉的两种信息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不详细,没有模式识别这个知识点。
这块知识在《认知心理学》这门课中有很详细的描述,但对于不想再多看一门课程的书的人来说,就看梁宁建的《心理学导论》。
(4)“记忆”这一章
强烈建议结合梁宁建的《导论》和孟的《普心》看。
(5)“思维”这一章
(二)概念
4. 概念的掌握
只在梁宁建的《导论》中有详细描述。另外对概念的分类也不一样。
(三)推理
还是看梁宁建的比较全
(四)问题解决
2.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彭的《普心》太概要,梁宁建的《导论》更符合大纲的描述
(五)创造性思维
彭的《普心》只有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影响因素的描述,没有大纲要求的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基本过程的描述。关于“创造性思维”这一块,还是看梁的《导论》或叶奕乾等人的《普心》。
(六)表象
3. 表象原理(即表象基本原理和双重表征系统理论)——在梁的《导论》,彭的《普心》没有。
(七)想象
3. 想象的功能——还是在梁的《导论》。
关于思维这一章,孟的《普心》描述的角度很独特,和大纲的出入自然很大,不过我觉得还是值得一读,特别是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的机制这两节。
(6)“言语”这一章
(一)言语概述
2. 言语的功能
只在梁的《导论》里有具体描述。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1.言语的运动中枢
2.言语听觉中枢
3.言语视觉中枢
这块结构是按梁的《导论》来的,其实就是彭的《普心》描述的分别与之对应的三大脑区: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和角回。
(三)言语感知和理解
1.言语感知
2.言语理解
3.句子理解
4.语篇理解
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这块知识结构还是一模一样的在梁的《导论》里有。不过彭的《普心》分别对影响不同水平的言语理解的影响因素描述得很详细!毕竟这是彭老的主要研究领域呵。
(7)“情意过程”部分(包括情绪和情感、动机和需要、意志这几章)
彭的《普心》和梁的《导论》无论在结构编排和描述的内容上都差不多,紧扣大纲,就看彭的《普心》就可以了。
(8)“能力”这一章
看彭的《普心》就可以了
(9)“人格”这一章
(二)人格理论
3.2011年的大纲将原来的人格大五理论改成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
这个知识点在孟的《普心》P509-512
(三)气质
3.气质理论
还是在梁的《导论》
(10)最后一点:关于社心,对照自己的教材并且在图书馆翻了很多本书,得出的结论就是:高教版的 金盛华的《社心》是最贴合大纲内容的,大纲的内容北大的那本社心很多都是没有的,比如社会助长与社会堕化、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等。而高教版那本社心除了社会化的理论没有阐述,其他的都有了。只是这本书比北大版的可厚多了~~·
至于出题的具体方向,我也不好把握。因为受以前课程的影响,觉得社会化,社会认知中的自我、归因,社会关系中的利他行为、侵犯行为以及社会影响中的从众、服从等都蛮重要的,都涉及到很多的理论和相关的研究。但是转念一想:社心部分毕竟只是作为导论中的一章来考查,应该不会考得那么细致。所以我也很矛盾,到底应该怎么准备~~~
《普通心理学》部分总结完毕!(还有一本书《心理学与生活》 津巴多等 轻工业出版社,已经是第17版了。这本书是国外译著,很大很厚也很贵!不过客观的讲,它确实写得很有意思。多亏了这本书,让我重燃了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我是在去年暑假看完它的,一看就停不下来了。但是,建议2011年考研的没看过的就不要看了,现在时间也不多了,看这么厚大的一本书会增加自己的焦虑情绪的。)
二、《实验心理学》部分
这门课程是自己的兴趣点所在,所以可能看得书比较多一些,现在手上有的参考书籍:
《实验心理学》 朱滢 (第一、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我们《实心》的教材,以下简称朱书、新版朱书)
《实验心理学》 杨志良 浙江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杨书)
《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 坎特威茨等 杨志良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坎书)
《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郭书,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本书是坎书和杨书的“杂合”。)
《实验心理学》 孟庆茂 常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孟书)
实心这部分大纲的编排主要还是按杨书的结构编排的,但是相对来说,杨书在这部分大纲的领导地位就没有像彭的《普心》在大纲的普心部分的地位来得权威。实心部分的大纲更像是将几本不同《实心》的内容杂糅在一起的“科学怪人”。以下罗列的是杨书里没有涉及的内容:
(1)“实验心理学概述”
(三)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
这部分是2011年大纲新增的内容,在坎书和郭书中有详细描述
(2)“心理学实验的变量和设计”
(二)心理学实验与伦理(2011年大纲新增内容)
1.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在朱书有
2.实验逻辑
翻遍资料也没发现有哪本书把它拎出来专门描述。但都蕴含在各实验中了。
按照我的理解,它一般包括一下几部分:
①根据已有的理论基础设计实验(包括为什么这么操纵自变量?控制哪些额外变量?以及因变量测量指标的选用以及因变量的记录,即对因变量的操作问题。)
②根据理论提出多个假设
③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也即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做出推论的过程(验证假设过程)
④最后得出结论。
以斯滕伯格的短时记忆提取的实验为例:斯滕伯格预测短时记忆的提取可能有三种: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完全系列扫描(实验的理论基础)。然后设计让被试再认探测数字的实验,通过改变数字系列的项目长度(对自变量的操纵),记录被试正确判断的反应时(因变量指标的选用及记录),制作反应时对数字系列的项目长度的函数关系图。三种提取分别对应不同的反应时对项目长度的函数关系(提出三种可能的实验结果,即提出三种可能的实验假设)。最后一步,看反应时随数字系列的项目长度的函数关系符合上述哪种实验假设,由此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整个设计实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实验逻辑的过程。
3.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不知道在哪本书上有专门描述。
不过我觉得掌握了实验逻辑的过程也就掌握了实验和理论的关系问题。正如上面所描述的:
①理论是实验的前提。实验总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才能设计出来的。根据理论提出各种可能的实验假设。
②实验是对理论的验证和发展。若实验结果符合实验假设,则是对理论的验证。若不符合,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理论进行修正,甚至提出新的理论。
③实验与理论的关系的准确性,可以结合构想效度来理解。构想效度不仅涉及某一个具体实验中变量间的关系构想,还包括了实验变量在实验的操作性定义与推论时的定义一致性程度,即对所研究的特质在理论上构想的全面性。关于构想效度的详细描述,请看孟书。
(3)“实验设计”部分
各书对实验设计的区分维度不一样。
杨书只是根据是否每个被试均参与每个实验处理这一维度,将其分为被室内设计、被试间设计和混合设计。
朱书根据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将其分为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孟书在朱书的基础上,又将非实验设计分为前实验设计和相关设计(事后回溯设计)。此外孟书还进行了更多维度的区分:实验组、控制组比较设计;事前测定、事后测定比较设计;随机化设计及区组设计;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等。
我觉得实验设计部分,这三本书是必须都要认真仔细得看的,并且在看的时候注意区分各书对其分类的维度,理解各种分类之间的联系,这很重要!
此外,郭书和坎书中涉及了另外一种实验设计——小样本设计,也需要了解一下。
(4)“实验效度”部分
杨书、朱书、郭书都只描述了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问题,关于统计结论效度和构思效度(也叫构想效度)的论述只在孟书中有。
(5)“反应时法”
(三)反应时技术
4.内隐联想测验
只在郭书和坎书中有详细论述
(6)“主要的心理学实验”部分
(三)知觉与觉察实验
1.无觉察知觉的测定;
2.盲视的实验
朱书中有涉及一点:DB的盲视现象,不够详细。
郭书、坎书中有及具体的描述。
(五)记忆实验
4.工作记忆的实验
没有在哪本实心的书上找到关于这方面的具体的实验论述,不过这块领域研究目前还挺热门的,我好几个同学上学期的学年论文都是关于这方面的,既然书上没有,我在想就找篇工作记忆的文献综述看看吧,大概了解关于工作记忆的几个主要理论、各种影响因素和发展现状就可以了。
5.内隐记忆的实验
6.前瞻记忆的实验
7.错误记忆的实验
这三点在郭书上有详细论述。
8.定向遗忘实验(2011年新增内容)
9.提取诱发遗忘实验(2011年新增内容)
注意:这两点是新版朱书(2009年出版)新加进去的内容,用来研究记忆的抑制过程,是相对来说比较前沿的实验范式。
(七)注意实验
这部分实验请一定看朱书,只有朱书有详细的论述。
5.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手上的资料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相对来说属于比较前沿的研究,以前对注意的稳定性的研究都集中在时间维度上,而注意的返回抑制则是在空间维度上研究注意的稳定性。还有注意瞬脱现象也是属于该范畴的研究。《认知心理学》这门课程的作业就是写关于注意瞬脱的文献综述的,现在还算有点印象。和工作记忆的实验一样,到时候再找篇文献综述看看好了。
6.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效应实验(2011年新增内容)
新版朱书里新增的内容,用来研究注意的控制过程。主要是stroop效应的各种变式的应用研究。
(八)常用心理实验技术(2011年大纲新增内容)
1.眼动技术
2.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
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看朱书就可以了。
总结:上面没有罗列出来的大纲内容在杨书上基本上能找到,但这并不表示只看杨书就可以。因为实验心理学部分靠的是理解领会,而每本书对每块心理过程的实验的论述的角度、详略各有不同,多看几本书就能从多方面了解,有助于深层次的加工。而且看2011年新增大纲的内容,有要求我们掌握心理学前沿研究的趋势啊!
所以建议就是多看几本书,上面所列的几本书中,郭书写得比较浅显易懂,同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大概是因为它吸收了杨书和坎书(国外译著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深入浅出,容易理解,适合入门)各自的优点所致。但同时也会感觉有点“杂”~~
朱书或者新版朱书、杨书是必看的两本书,孟书建议只看它的第一到第六章,里面有很多“高深”的数理推论过程,容易让人犯晕,我的策略是看得懂最好,看不懂拉倒,毕竟又不是考数理的。如果觉得负担过重,坎书可以不看。
三 、《心理统计》部分
这部分重在理解。所以找一本有助于理解的好书很重要!我看的是甘怡群的《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 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下简称甘书) ,也有人推荐《行为科学统计》,(这本书很厚很贵,我还没看过。)而甘书较薄,据说算是吸收了前者的精华了。
光看一本甘书还不够,因为它还不能涵盖大纲的所有内容。所以还得找一本更具系统性的书来看,我看得是:《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 张厚粲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我们的教材,以下简称张书。)最好先看甘书,再看张书。
心理统计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大块:
(1)首先要掌握统计上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描述统计部分,包括统计图表、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对量数,这部分的内容不是很难,仔仔细细看一遍书,应该能掌握了。
(3)“推论统计”部分
按我自己的理解,我把它分为五大块: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检验与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大纲中是将各种相关分析得到的相关量数划归到描述统计部分的,但是考虑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紧密关系,把它划归到推论统计部分了)、多元统计分析初步。此外,大纲中还有一章专门讲推论统计的数学基础,这里我把它融合到这五大块推论统计的具体运算过程中去了。
(一)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
1.假设检验
我觉得要掌握这块知识,必须掌握以下五个关键点:
①首先要弄清楚各种概率分布各自是怎么形成的。【包括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或z分布(用于总体方差已知的情况下平均数、比率、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等)、t分布(用于总体方差未知的平均数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等)、分布(用于方差的显著性检验和卡方检验)、F分布(用于方差齐性检验或方法同质性检验、方差分析)、二项分布(用于比率的显著性检验)】,以及它们各自的分布特点、区别和联系。可见这部分是后面各种推论统计的基础。
②弄清楚什么叫做取样分布(无限多个样本容量一定的样本统计量所形成的概率分布,大纲称为抽样分布),以及它与总体分布、样本分布(样本原始数据所形成的概率分布)的区别和联系。(注意:张书中直接将取样分布称为样本分布,请注意区分。)
③弄清楚取样分布的样本统计量所形成的分布是哪种类型的概率分布,属于哪种类型的分布就计算哪种统计量,如:在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况下,无限多个样本容量为n的样本均值所形成的分布为t分布,假设检验的时候就要计算t统计量。)
④理解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总体方差未知时)和用总体方差计算取样分布的标准差(即标准误)的原理。[这里关键的是理解无偏估计、自由度、方差(均方)的可加性和可分解性等概念。]
⑤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包括取样分布与概率的关系;两类假设与两类错误及它们各自之间的关系;假设检验的出发点:判断虚无假设HO是否正确。(即应从证伪角度出发);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概率性质的反证法(即先假定HO为真,在此条件下,计算相对应的样本统计量,设定显著性水平,比较它与取样分布的临界值的大小,大于临界值,则说明小概率事件发生了,此时HO为假,拒绝HO。反之,接受HO)。
弄清了以上步骤后,再去看各种统计量的假设检验的计算过程就很轻松了。这部分涉及的公式很多,咋一看这么多公式很让人头疼。其实假设检验的计算过程的关键步骤在于标准误的计算。而只要理解了上面提及的第④点,那些公式其实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完全可以推导出来。(以均值的显著性检验为例,窃以为只要记住和方的基本计算公式和z分数或t分数的计算公式即可。)
最后可以罗列一张假设检验的结构图
在上述5步理解的基础上,看自己能否准确地写出各统计量的计算过程。
此外要注意一点,即参数检验的前提:总体正态分布、观察独立,当涉及两样本时,两样本代表的两总体方差具有同质性(方差齐性)。
切忌机械地背各种假设检验的计算步骤,而忽视原理的理解。当初我们统计老师(某著名大学发展与教育方向毕业的硕士)就这么机械地教了我们一学期,结果学完后我连样本均值分布都不知道,多杯具啊!~~
2.参数估计
掌握了假设检验的原理及计算,参数估计也就没啥问题了。参数估计即单样本假设检验的反过程。单样本假设检验时已知总体参数计算样本统计量,然后将其与临界值比较。而参数估计是已知统计量大小求总体参数。
(二)卡方检验与非参数检验
前者实质上也是一种非参数检验,适用于命名型变量(称名数据);后者适用于顺序型变量(等级数据)。
参照假设检验的复习思路:先弄清楚其原理,在此基础上理解计算公式,然后罗列一张结构图,检查自己是否能回忆出各种检验的计算公式。
(三)方差分析
关键点:①于学会分析各种变异的来源。
②理解和方除以自由度所得的样本方差可以作为其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同假设检验中提及的第④点)
③F检验的原理:计算处理引起的变异和误差引起的变异的比值即F统计量,若F大于临界值,则说明在总体方差中处理引起的变异贡献更大,拒接虚无假设,处理引起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罗列结构图:主要掌握完全随机方差分析、随机区组方差分析、二因素完全随机方差分析的计算过程。
检验自己能否熟练地写出各种方差分析的计算过程。
注意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总体正态分布、变异之间相互独立、各实验处理内方差一致。
关于协方差分析:这两本书都没有提及。需要另外找书看吧~
关于统计功效和统计量:即甘书的效力和效应大小。
(四)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还是那样先弄清楚原理,在此基础上理解公式。罗列结构图,检验自己是否能回忆起公式,若哪个回忆不起来或回忆错误,则说明这一步还没真正理解。
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
(五)多元统计分析初步
两本书上都有涉及,但是都比较简略,有点让人看不明白。甘书上更是直接以spss软件为工具来说明。
这部分就要看 张敏强的《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育出版社,特别是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部分。
附:就11年试题而言,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对于题目的考察更多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而非识记能力,记得有位老师说过,对于学科知识的考察可以通过一篇论文考察出来,其中可以囊括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学有余力的 同学不妨分析权威期刊的文献,或者对于实验心理学中出现的具体实验进行剖析,可以参照如下的(来自于楼主的帖子):
关于实验设计,
第一步:写实验采用的是哪种设计,(如3*2*2的重复测量设计)
第二步:写清楚自变量有哪些(要写清楚它们的操作性定义)及每个自变量的水平
第三步:写因变量(写清楚因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及因变量的指标)
第四步:写额外变量
第五步:写实验流程
第六步:写数据统计的(比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第七步:写实验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