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相由心生”,抑郁症的确会影响患病者的外表样貌。
导致抑郁症患者外表样貌发生异于常人的变化,是由于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决定的。抑郁症患者往往有较长的病史,可以说是长期地饱受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和打击。患者的体重会明显减轻,形容消瘦,并常常伴随心悸、失眠和厌食等症状。
另一方面,时时产生的罪恶感和负罪心理一直折磨着抑郁症患者,甚至会出现妄想和幻觉等情形。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抑郁症病人的外表特征是明显的。
外表的变化并不是抑郁症最主要的危害,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抑郁症有明确的躯体疾病。但长此以往,身体必然承受不住岁月叠加的重压。所以,抑郁症的预防干预应该贯彻“治未病”的原则,尽早自省自我觉察,及早就医治疗,避免贻误病情。当有持续多日的郁郁寡欢,不想见人也不想说话,或莫名其秒的流泪,睡眠质量和饮食发生异常,就应该趁早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助了。同时,自己要主动参加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坚持体育锻炼以强健身心。
近几年,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心理咨询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公众对自身心理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提高人们对自身心理状况的客观认识和初步评估真可谓是恰逢此时。抑郁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只要尽早发现治愈的希望非常大。希望全社会每个人行动起来,帮助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庭重新燃起希望和勇气,驱除心灵上的阴霾。
一个人患有重度抑郁症,平时却表现的正常,这基本上不可能,因为这里的“重度抑郁症”应该是凭借诊断依据诊断出来的重度抑郁症,而不是量表测评的抑郁症,我经常见到一些抑郁症患者来就诊时就说自己得了重度抑郁症,我追问这个重度抑郁症是怎么获知的,一般都是回答“测试的”,要知道诊断重度抑郁症不仅要求症状标准,而且还包括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轻度的抑郁症,除了症状达到抑郁症外,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有一定困难,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有影响;
而中度抑郁症患者的附加条件为患者的工作、社交或家务活动有相当困难;重度则是患者几乎不可能进行社交、工作或家务活动。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重度抑郁症患者几乎不可能进行社交、工作和家务活动,所以基本上不可能表现的像一个正常人一样。
那么为什么仍然有人说自己是重度抑郁症,但是表现的却像正常人一样呢?这个就是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人诊断抑郁症,确诊,这些都没有去正规的医疗单位,而是网上测评,或者去心理门诊测评,这些测评只是一种量化的标准,没有诊断价值和确诊意义。因此,在就诊治疗的时候,最好能去专业的精神专科医疗机构,接受正规的抗抑郁治疗和心理治疗,尽早远离抑郁症,康复社会功能,回归家人的怀抱。该指导意见是由好心情平台王亚刚医生回复的,如有相关问题,可以通过好心情app与王亚刚医生沟通交流。
轻微的时候有抑郁、猜疑,严重的时候就是“目中无人”。
我以前的一个邻居,年龄相仿,关系还挺不错,各自成家后都下岗疏于往来。听说在婆家跟谁都合不来,总是怀疑大家合伙不待见她,人家说啥都认为是针对她,看人的眼神就是不信任。有一次,大街上迎面看到她,我高兴地大声招呼,可她木呆无神直线向前,看都不看我一眼!我还以为她没听见,又叫她一声,还是竟自向前、不理不睬。当时既尴尬又生气!想着是自己啥时候得罪她了?还是感觉自己嫁得好看不起我?后来,跟我们双方的熟人说起这事,才知道她患了抑郁症。此后,也见她在大街上面无表情地无视与人地走过,再后来,我搬家到市内,就几乎没见过了。但,她那“目中无人”木然的眼睛一直记得!
如果自认为有抑郁症,建议到正规的医院精神科、心理门诊做个检查,确诊一下。如果真的确诊抑郁症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加上家庭支持和自我调节去改善,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