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选择困难也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表现。举个例子,当我们找工作之前,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自己真正擅长的是什么?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们可能会尝试各种东西,在实习的时候会尝试很多工作。
只有当自己经历了,才知道是不是真的喜欢。,在心理学上,这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试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去排除那些不太适合自己的错误选项,最后保留下真正适合自己的选项如果你不去尝试的话,永远不知道自己应该排除什么,也就无法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联想到来访者在咨询室里,总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是一回事。
这是自然而正常的。“道理”,是逻辑的,符合一般逻辑的道理,都能够被常人理解。而“纠结”,是情感的,比较个人化、微妙,不容易理解、把握。但往往“纠结”才是问题的真正突破口。
心理学上讲,人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初级思维过程和次级思维过程。逻辑,跟次级思维过程有关,讲求推理、合理;情感,跟初级思维过程相关,讲求形神相似和感受相近。白天我们接触人事物时,能意识到自己关于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次级思维过程),但意识不到以图形、形象、象征为代表的初级思维过程也同时运行着,它是潜意识的,但却是对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思维过程。所以题主以及不少的来访者会感慨,道理想得明明白白,但冥冥之中却有一股力量,让自己踌躇不前,难以释怀,就是这个原因。也就是说,对于现实生活中遭遇的问题,我们的潜意识还没有形成好的解决办法或者没有接受意识的解决之道。
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做如下的一些事情:
觉察自己的纠结。发现自己处于纠结状态时,去体会自己因为什么事情而纠结,究竟纠结的关键点是什么。组织语言把它们说出来,即使说给自己听也很好。
跳出负面情绪。纠结矛盾会让人产生负性情绪,继而产生负性认知,负性认知又引发负性情绪,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铺开一张纸,把纠结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上。
换个思维。问题已经呈现在纸上,想象一下,身边的每个人会怎么处理同样的问题,或者直接去请教他们。如果还不行,可以请教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你看清楚自己的初级思维过程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涉及到哪些内心的、需要、过往情结等等,从而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抑郁焦虑症是抑郁症的一种,只不过更严重,抑郁症加上焦虑症,就如同火上浇油,燃烧得会更猛烈,所以,危害就更大,这个病不能拖,当然,这是在病人本身没有强大对抗和改善这种病的心理素质下,又不接受药物治疗,一旦病情加重,就很难了。
我们可以想见那些的抑郁症患者的病情严重到什么程度和痛苦到什么程度才选择,人要时,那种憋不住要暴炸得粉身碎骨的痛苦情绪,一般的人不知道,难道病人自己会不知道会好受吗?
得了这种病,如果你没有超强的心理素质,是沒有能力离开药物自愈的。如果有这个素质和能力,为了早日康复,最好同时用药,双管齐下,双保险。
为什么说患者必须医治和用药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种病的危害情况:
心情很差,怕见人,自闭,不与人交流,胡思乱想,认为世界黑暗;成了"哑巴";继续严重下去,记忆力丧失,行动力丧失,成了半个植物人,身体每况愈下,身体成了躯壳,躯壳成了自己思想的多余物,成了拖累,无时无刻不想甩下它,以致于连思想也是重负,重得不能再重…………最后,自认为死了最好,唯有死才能摆脱塞满头脑思绪里的多得不能再多的烦恼痛苦和,才能轻松,才能舒服,不这样,不足以平息心中那些不知由哪生出的极度烦燥情绪,不这样,不足以平息那一股股莫名之火,不,活着就是痛苦,就是架上火架子上的烤肉;因此,便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幻想,这种幻想的美好的内容是:转世一定幸福轻松,再不会这么累这么痛苦…………
得了严重的抑郁焦虑症,危害这么大,能拖能等吗?你不抓紧治疗,还在为吃药与否纠结,这不好;去看心理医生很有必要,吃什么药,剂量大小,还要听医生的。
您好,从您的描述看睡眠正常,晨起乏力,悲观后悔以前的事情,体重增加,沉默寡言。优甲乐口服。担心自己得精神疾病。,您的情况有轻度抑郁,你的体重增加和适量增多应该有一定关系,您自我认知有些消极悲观。考虑与您近期的生活、心理压力有一定关系。建议一方面体检身体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和心理咨询师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