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人格障碍有以下几种类型: 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敏感多疑,常将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过分警惕与防卫,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往往将自己的挫折或失败归咎于他人。
型人格障碍 是以社会隔绝和情感疏远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他们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缺乏性兴趣,体验不到愉快,情感平淡,沉默寡言,孤单。
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这类人以情绪不稳定为特征。他们具有过分的情绪表达以引起他人注意,对人情感肤浅,说话装腔作势,易受他人或环境影响,以自我为中心,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择手段,不断渴望受到赞赏。
型人格障碍 型人格障碍此类人的特征是经常发生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患者在儿童少年期(15岁以前)即见端倪,表现为品行不良如离家外出、与人斗殴、伤害动物、毁坏他人财物、经常说谎、偷窃等。
成人(18岁以后)出现不负责任的或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他们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吸取教训,无自知之明 焦虑型人格障碍 焦虑型人格障碍又称回避型人格障碍,此类人的特征是长期和全面的脱离社会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怎么相处?这确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女,17岁,高三学生。 从小不愿与人相处,为了考上好高中,一直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高中后发现一切都与自己想象的不同,失望至极。
半年前被发现话少,反应迟钝,不高兴,疑心重。 当时被医院诊断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服用奥氮平和舍曲林,症状缓解不明显。 后来转学,仍然不喜欢和同学相处,经常在家不去上学,生活无规律。 曾经因为回避跟同学一起,自己用刀划伤手腕,不参加集体活动,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心情不好时会自残。
后来换另一家医院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服用奥氮平、丙戊酸钠、舍曲林和碳酸锂治疗,病情仍未好转,不能继续上学。有一段时间经常出现割腕未遂的行为,无法与人相处,一直在家复习,准备自学参加高考,但在家仍无法静心学习,经常和父母发脾气,自残。
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人,从这个病例几乎可以总结出:
一,患者人际关系、情感极其不稳定;
二,反复出现自残行为;
三,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四,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明显。
如题主所言,边缘性人格障碍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通常不晚于成年早期,可存在于各种背景之下。
往往这类人群,认为一旦被人拒绝,将会感觉失去所有支持,而失去这些支持后可能导致自我形象、情感和认知方面的改变。所以,在他们面对现实中短暂的分离或计划之外的事情发生时,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恐惧和不安,为了掩饰或抵抗这种恐惧和不安,患者可能采取一些不恰当的,如割腕、酗酒、吸烟等。就性别而言,女性发病更多见。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个体通常发病不晚于成年早期,最常见的问题便是情绪失控,由于人际关系不稳定而影响学业,其中不乏有些出现其他品行问题,如打架、酗酒、、过早的性行为等。还有一部分人群,与其他精神疾病共病,如抑郁症或双相障碍,为此增加了治疗难度。
第一,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如我前面所说,边缘性人格障碍,之所以频频做出疯狂举动,是因为自身的不安全感,所以第一件事,我们要给足他安全感,让他感觉我们是可以信任和依赖的。心理学讲:公众距离在3.7-7.6米,社交距离在1.2-3.6米,个人距离在46-76厘米,亲密距离在15-44厘米。所以,想要与这类特殊人群建立稳定关系,至少要在个人距离范围内。
第二,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通常对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来讲,我们既要改变其不正确的认知,又要鼓励其保持乐观心态,又要提醒其时刻对自身情绪进行管理。单单从理论上就已经这么繁琐,操作起来当然更加费力,这里面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忙做系统的治疗方案。
第三,抗精神病药物并非完全无效,可选择带有情感稳定剂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丙戊酸钠等。
第四,鼓励其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一个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患者形成稳定的情绪体验和思维模式,这里面,我附加一项,希望保持运动的习惯,因为此病的根本在于焦虑和不安,而运动恰恰能够对抗紧张焦虑。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关注,后续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