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见的人,那就去见了,不知你是害怕的什么,你是不自信吧?如果把自己当我是哥们老大,就不会紧张了。去吧,该见就见面吧。
很多人会疑惑,怎么自己就是研究心理学的,或是帮别人进行心理咨询的,自己就处理不了自己的问题呢?首先,心理学家是人,不是神,也有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是他们更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有更多更有效的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一、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也会有心理病?
心理学大师森田是神经症患者、心理学大师荣格曾患精神症、心理学大师埃里克森患有神经症和精神病,另外榜上有名的还有霍尼、马斯洛、阿德勒等,的的确确,这也是一个许多来访者和普通人群所关注的焦点,心理咨询师一定都有病吗?你都有病了,又怎么HOLD得住我呢?甚至有一些对心理学一知半解的人,直接就嘲讽心理咨询师了——你是不是有病才干这行的。
其实从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讲,世界上就三种人——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症。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常人,就是属于神经症,内心经常有男与女、生与死、成功与失败的纠葛与争斗。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一个人都无法幸免——都是病人。只是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敢于直面自己病痛的人——不讳病忌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我们看到的那些心理学大师,只要去读他们的生平,就知道他们的内心一直都处于苦难和挣扎当中——可谓拧巴之极,而越拧巴,反而越练就了他们解除内心疾苦的本事,当痛苦隐退、平静和喜悦现前的时候,也是他们开始行走人间、悬壶济世之始,他们要把自己毕生与自己内耗所悟,教给其他同样痛苦而善良的人们,让人们走出心灵的泥沼。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心理太健康的人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他们需要去做更大更重要的事业。如果没有对痛苦有过切身的体验,很难对别人的痛苦产生共情。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因素。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心理专家都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咱们需要定义一下 " 病 " 这个词,从广义上来说,没有人是没有病的,因为人面临环境变化、面对压力和事情时都会发生心理上的变化,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心理病,那么所有人都有病,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当然也有病。
二、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如果也有病,怎么治疗
实际上,一名经得起检验的心理咨询师一定是要经过专业学习、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这几部分完成之后,才可能承担接待来访者的重任的。而在这其中个人体验尤为重要。
1、心理学家或咨询师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个人体验。
所谓的“个人体验”,就是心理咨询师自己接受的心理咨询/治疗。可以是一次或几次(短程),也可以是长期,甚至持续多年的(长程);可以是一对一的个体咨询,也可以是团体咨询。换句话说,只要是心理咨询师本人接受的心理咨询,任何取向、形式,都可以称为“个人体验”,解决自己内心的伤痛和情结。
我们总说心理咨询师就像镜子,可以照出来访者身上的痛苦和人际模式,这面镜子究竟明不明净、通不通透是关键。如果咨询师自己都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话,就好象哈哈镜一样,把来访者照变形了,当你带着自己的伤痛来到咨询师面前,咨询师却带着偏见告诉你说是你想多了,是你不对,你有病?你是什么感觉?个人体验可以帮助咨询师成为“更好”的自己。
1)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咨询师在咨询与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压力事件,或受到来访者情绪的影响。当咨询师陷入抑郁、焦虑情绪时,个人体验可以有效缓解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及时调节情绪,减少症状,让咨询师能够以更好的、更安全的状态工作。
2)长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的成长。除了解决即时的个人议题之外,长期的个人体验能够提高自我觉察与自尊水平,改善人际关系,更成熟地应对压力,让咨询师得到全面的成长。
2、寻求督导
心理督导,是指对长期从事心理咨询/治疗工作的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的职业化过程的专业指导。心理督导是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在长期的心理治疗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是终其一生都需要接受督导。包括督导师本人,也要定期接受督导。
通过督导,除了可以帮助咨询师/治疗师在临床实践当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且使用所掌握的理论,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由督导师传授咨询/治疗的具体技术和技巧。
督导可以借助案例中的问题帮助咨询师和治疗师认识他自己的问题。提醒咨询师/治疗师进行反思反省,或者提示咨询师/治疗师需要做个人体验,来促进咨询师/治疗师本身的成长。
我来说说为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后来我了解了真实的世界才明白怎么回事。那很残酷。
这其实并不怪你的父母,而是因为你根本对这世界了解的太少。你的修为不够。
你以为我在说笑吧,请接着看。
从描述来讲大致可以判断出,你心中其实自负,认为自己的知识、方法、技能非常好非常有力,自己非常厉害,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应该很容易就能做好。
你的潜意识里对自我、对你做事的成果的要求和期望甚高,高到你的努力根本达不到你的要求,所以你会失望。
但是你在做事之前,没有考虑到会出现怎样的困难,且没有心里准备,所以很容易放弃。
你的世界观已经和真实现实割裂了。
我可以给你一条真实的观点,告诉你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做事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无论他多牛,无论他多聪明,无论他做事方法多么好,只要想把一件事做的杰出、做好、达到甚至超过他自己的期望,那么,一定,我告诉你,百分之一万,他会遇到阻碍,就是困难,不管他的计划多么完美。
这个事越大,困难就越大,经常会,让你束手无策乃至于无法忍受。
因为人会为自己的而愤怒。
因为这些困难在不停的折磨你,让你感到为力,让你感到心烦意乱,让你想要放弃,而且很多时候你还意识不到它们的威力。只是简单的就放弃了。
对每个人,都一样,不论你是天皇贵胄还是哈授,都一样,你想做好,你就得去面对困难,而困难之所以为困难,就是你认为你当下无法解决的问题,棘手的问题,难以忍受甚至想都不愿意去想的问题。
另一个是,只要你想做好一件事,哪怕是扫地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得用心,得付出的足够多。
就是这样,曾经我遍寻整个中西方哲学,看过了成功学不知凡几,多少的名人传记,多少的聪明方法,可仍然未能改变我的现状。
终于有一次,很久以前了吧,是写论文,我一直逃避到最后两天了,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写,也没有人教。我只能靠自己。最后,我决定要用我所有学到的方搞定它。
怎么写?不知道。能参考前人的吗,可以,去哪儿找?不知道。有对应专业的吗?不知道哪里有。老师是否有要求呢?不清楚。写作计划有没有?不知道。论文选题呢?不知道。查阅资料呢?不知道。太多的问题堆积在一起,我一个也难以解决。
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我决定要做下去。
来吧,有什么问题,我就收拾你什么问题,我这次一个都不躲开。
在我咬着牙忍受了所有令人恶心的困难之后,想尽所有的办法去攻克他们的时候,在我每一次没有办法想要放弃说去的我要打游戏的时候,我都忍住了。几乎是两天两夜我没有怎么休息,我顶着冬日的寒风,没洗的头发坐在电脑前,双眼布满血丝。
不停的出现问题,不停的解决,不停的逼自己继续坐着,比我高考复习的时候还要难受的多。
在最后截止日期,我把它交出来了。
它很漂亮,让人赏心悦目,版面舒服,结构完整,论点清晰资料翔实。
它的模样的正好跟我的狼狈,形成了两个极端。
直到如今我还我记得那次交论文,一大半的人被点了学号修改,唯独没有出现我的名字。
那一次以后我开始反思,看着草稿纸上我写了九页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思考喜欢借助纸笔储存思考信息),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如同晴天霹雳一样炸醒了我。
因为真正的让我最后做成、做好论文的,不是我学过那么多的哲学,那么多的方法,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付出和努力,一次又一次的直面自己当时无法解决的困境和挑战,然后征服它们。
面对恶心的问题,不放弃而是绞尽脑汁想办法,面对惰性,不是回头睡觉或者打游戏,而是逼着自己干下去。
我终于发现这个世界的伟大定理,如果你要做杰出的人、如果你要做杰出的工作,你的面前就只有一条路,不放弃的苦干。
这意味着,出现再多的问题,你必须面对而且解决,它们常常是你意料之外的。
出现再多的困境和惰性,你都必须坚持,即使你的内心几乎被火烧一样。
接着我去查曾经的书,曾经的偶像和伟人们,我想尽力去印证这个定理,我从他们是否遇到困难,怎样面对的角度去出发去看他们。
惊人的相似。
我的偶像,毛,五百年一遇的雄主,中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揭开盛世,扫平天下敌寇,外扬国威。成就不世伟业。
他是怎样的呢?十几岁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因为不愿听从父亲安排回家接管家业,在父亲断掉生活费的情况下仍旧不回头,毅然坚持理想和学业。
这好像听起来没什么,我们可以换位思考。
你读高中的时候,离家出走,家里断了你所有的的生活费,你没有经济来源,你怎么办?你还能有雄心壮志,抱负理想,坚持学业的心吗?换个比较轻松的,你还愿意考大学,自己供自己读书吗?
何况是在那样一个落后的年代里,物资匮乏,许多地方还饿死人。是多大的困难。
到了革命时期,困难更是数不胜数,敌我力量的悬殊、博古李德犯的错误,中央红军的巨大损失,强大日寇的侵略,上万的围剿,没日没夜的长征。
太多太多了。
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成就,而更在于他的坚韧、他的品格,也更可以说,的这种精神,也成就了他。
古今多少英雄,无一例外,都是如此的。
这就是,唯一的路。
这不是鸡汤,如果你不信的话你可以照着做几天,你真的坚持的下来,你完全可以用肉眼看到改变。因为这就是真实的法则。
以上。
会的,一定会。我就是一名焦虑症患者,记得确诊后,我就和家人讲了这个病的基本情况,发病原因,以及如何治疗等等,家人了解后,对于我所经受的痛苦,深感同情和理解,给我创造了良好的养病环境,使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基本痊愈。
当时,为什么要给家人讲自己的病?我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够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帮助,共同面对疾病。
现在社会上对抑郁症,焦虑症,精神衰弱等心理方面的疾病,并不是很了解,也存在一定的误解。有的人认为这些病就是精神病,也有的人认为这些病就不叫病。
如果你患上了以上疾病,不和家人沟通,交流。他们就会对你的行为不理解,觉得你是在小题大做,甚至对你就医产生排斥。所以,沟通交流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社交恐惧症有很多方面表现,核心问题是体验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而感到紧张焦虑,这里的别人指那些半生不熟的人,比如对领导,同事,邻居,某异性。克服需要综合的心理调整,比如森田疗法,精神分析,认知等,结合正确的生活实践,社恐是可以完全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