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生命》,作者灵遁者。作品总分24章,分别不同角度,从简单,从基础,到深刻,解释大脑意识。是心理科普作品的基础作品,同时有不乏深刻性。二《童话的心理分析》作者是荣格心理学派著名心理分析家卡斯特·维雷娜,在书中她还说明了童话在角色定位、静思想象练习以及在深层心理学梦的解析中的效用。三《自我与自性》荣格认为,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有一个原型至关重要,那就是自性。自性是与意识相对的概念,但是它容纳自性。自我包含着一个人有意识的人格和无意识的部分;自性必须透过自我来讨厌自身。
做梦有时候是人白天行为或是生活的一种写照,又或者是因为内心最深处的思想所影响的,就如同俗话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准确的是从精神分析的观点看,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这些冲动和愿望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压抑和控制,无法出现在意识中.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有所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你晚上做噩梦,可能是你某种情绪的波动或是某个事情的影响,或是因为你想起以前不好的事了,又或者是最近有压力,发生了什么事,可能受了刺激,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也就是某种情绪的波动或是某个事情的影响),才会做噩梦的,所以你应该要先缓解自己的压力(最好是用香熏了,你可以问以下专业人事哪种花香适合你),使自己轻松点,然后做一些你觉得开心的事,使自己冷静,然后克服自己的不安.还有自己的性情有时候也会影响自己晚上的睡眠,或是因为大脑还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做梦。要想晚上有个好睡眠,就要然自己处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在每天睡觉前,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让自己的心情平静,或是想一些高兴或是积极的事情,然后再入睡。最好是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依靠,比如和父母一起睡,或是和自己的恋人好友等,这样能使你心情好些,摆脱不安.其实,人,每天也会做梦,有时不觉得,可能是你忘记了,因为你睡觉的时候大脑还在活动滴,人是大脑所控制滴,即使你睡觉勒,也会因为大脑滴活动思想,从而造成梦。有时候即使你记得,也只觉得做了两三个左右吧,或者知道做了好几个梦,但不记得是什么,其实你只是记得那么小小滴一部分。在一个人正常的睡眠时间中,平均每个人每晚是做70个以上的梦滴,你只记得小小的一部分,是因为你睡觉,当你醒滴一刹那,大脑就要立刻反应过来,不能接受大量的记忆,从而忘记,所以,你只记得那么小小的一点梦。
《梦的解析》主要在说什么?
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森屿屿,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乍一听觉得这是 一本很神秘的书,但了解作者的话,或许会发现和我们想象中是有偏差的,它和我国的《周公解梦》也是不同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至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之后从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建立,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提出了“潜意识”“自我”“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和“力比多”等重要概念,其深刻影响不限于心理学史,且遍及哲学、美学、文学和流行文化等领域,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等。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甚至很多人都是因为该书才了解弗洛伊德这个人的,《梦的解析》一书中主要是弗洛伊德对“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分析了梦的凝缩、梦的转移和梦的二重加工,讨论了梦的隐意内容,解析了愿望满足的原理,描述了俄狄浦斯情结,阐述了幼儿生活对成人性格的影响。该书的问世不仅为人类潜意识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更是为人类认识自己确立了里程碑,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建立。同时,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对文学、哲学、教育等领域具有启示性的观点,可以说是心理学专业的必读刊物。
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不能当作文学读物去看待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大概率是通读不完的。且这本书作为心理学类的书籍来说,不如《社会心理学》更具有适读性。
但如果迈过了这个高门槛,深入进去阅读,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只是让读者知道梦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甚至是一些行为都能找到解释的理由,学习心理学其实也是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一个过程。
而该书侧重的主要内容就是人类的潜意识的作用和影响力,梦也就是潜意识的一种体现,比如人类个体一些非理智意识控制的行为,在本书都能找到相关的答案。甚至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类在幼年时期遭受到的伤害对成年以后产生的巨大影响都是通过潜意识表现出来的。
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种形象,对于这本书我的理解是每个人读完的感受不同,收获也不同,正因为如此,在这里我就不详细的赘述书里的细节内容,感兴趣的可以亲自拜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就像我们看到的日常行为只是暴露在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般,我们所不熟悉的海面下才隐藏着具体的潜意识,通过这本书了解人类的潜意识行为,也是更好了解自己,学会认识真正自己的一个有效。
《梦的解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7 年,在父亲去世后的一年,弗洛伊德开始了他的自我分析。进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自己的梦。在进行了两年的自我分析后,他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性紧张累积而引起的。他把分析的结论写成了《梦的解析》一书并于1899年出版(出版日期写的是1900年)。该书后来被许多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然而这本书也遭到大量批评。在其一生余下的时间里,弗洛伊德一直坚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后半小时被用于自我分析。关于《梦的解析》,弗洛伊德首先回顾了此前关于分析梦的科学著作,他认为虽然有趣但是不够充分。然后他记述了许多梦,来阐明他的理论。他的方法开始于分析他的梦“伊尔玛打针”,但也有许多来自病人的个案研究,书中引用的许多最重要的梦都来自他人。弗洛伊德进行分析的许多来源来自文学作品,该书更多的是一次文学分析的自觉尝试,超过心理学研究的成分。弗洛伊德在此首次讨论了后来发展的情结理论,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结。书中作者声称他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和儿时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意识和动机的。
梦的解析》有很多版本,但是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雷明的译本却为这本心理学巨著来到了全新的解读。在本书的译者序中,雷明分析了弗洛伊德的童年经历,希望读者不要把《梦的解析》当作真理来阅读,因为就连弗洛伊德本人也并没有说,他对梦境的分析理论都是对的,也不希望读者把它当做真理来膜拜。他鼓励读者带着求证、探寻的精神来阅读本书,对本书内容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和研究,而不是一味崇拜。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本书的译者雷明对于阅读《梦的解析》的一种观点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