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们总认为自己很聪慧,而智者们却觉得自己很愚钝。”——莎士比亚
在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他们自认为聪明、幽默、能力很强,而事实却往往和他们的想象相差千里。相反,那些真正优秀厉害的反而很谦虚。
其实,早在1999年心理学家就有实验证明:那些表现不佳的人,更容易忽视自己的缺点。他们似乎没有能力去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技能上的缺失。
研究者请来65名大学本科生对30个笑话的有趣程度评级,然后将他们的评分与标准参考答案(专业喜剧演员对这30个笑话的评分)相比较,根据评分给他们排名次。之后他们还会询问这些本科生,看他们自认为的幽默感与平均水平相比,请他们为自己的水平排名。
得到的结果很有意思:大部分人对于自己幽默感的评价是过高的,尤其是那些表现糟糕的人。
测试结果比平均水平略高的人,对自己的成绩的预测非常准确。
研究者们之后又分别测试了志愿者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法水平。实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些表现最差的人,评价自己能力的准确性也最差。他们全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无法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最差的。
最后,研究者们对在逻辑推理中表现较差的一组人进行了能力培训,结果是,随着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这表明,能力高低的确会影响自我认知。
因此,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只有真的具备某种能力,真的了解这项能力是什么,才有办法对自己是否掌握这种能力做出精确的评估。所以那些不具备能力的人,因为不了解这个能力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欠缺。
同样,这一“能力低下且不自知”的现象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比如阅读、驾驶、下棋、球类运动等)也是存在的。譬如,对文字敏锐度很差的文字工作者,对于自身文笔水平的判断也是不准确的;而临床经验糟糕的医生,也往往察觉不到自身的。
这种现象后来由研究者的名字命名为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表现为“对自己无知这件事本身的无知”。他们因而沉浸于虚幻的优越感中,以为自己比大多数人都优秀。
而那些认知能力较强的人,往往是优秀的自我监督者,他们会不时地停下来,反思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思考。他们会不断地计划、检验、监督自己,以控制和引导自己的心智和认知过程。
怎么样,你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吗?欢迎来评论区聊一聊~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
关注KnowYourself公众号,可预约国内最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人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我不知道题主有多大年纪,你所谓的心理病的表现是怎么样的,是谁给你下了结论说你得了心理病。我本身是心理咨询师,我的建议是你要找一家正规医院的心理科看病,确诊你的病情再制定诊疗计划,配合医生的科学治疗。
如果你的心理疾病不太严重,并没有影响你的生活、工作、学习,只是心理压力过大、思虑过多,那你可以选择以下的项目来缓解紧张情绪,实现你走上“自救之路”的想法:1.学习一些情绪放松技巧,比如冥想、打坐等;2.要积极与人交往,不要自己一个人在自己的负面情绪里越陷越深;3.欣赏舒缓优美的音乐或者学习一种乐器;4.天气好的时候去户外,走进大自然晒太阳看天空赏美景;5.找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6.制定健身计划并且实现每天的锻炼小目标,让自己出汗,让自己感觉到身体的酸痛;7.每天早睡早起,规律生活;如果晚上失眠入睡困难可以在网上找助眠音频来听;8.尽量不独处,每天认识一些新朋友或者跟自己的老朋友多联系并且多深入交流。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早日走出心理困境,积极生活。
独立+努力变得优秀
自卑的人往往依赖性很强,依赖于自己的亲人、身边的朋友。虽然有人依靠很好,但是这种依靠会让一个人丧失自信,甚至产生自卑。
虽然独自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很难,但是当你自己去面对的时候,你的自信就会逐渐产生
比别人都要努力,然后让自己在尽可能多的方面更加优秀,你的优秀就是你的底气。想要什么就要自己努力争取,没有什么东西是平白无故来的,最后你的努力就会化为你的自信。
加油!
学习障碍可能很少有人熟悉,这类疾病一般发生在儿童,这类患儿在倾听、阅读、书写、表达、推理、计算等方面的基本心里过程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殊性障碍,据推测这类疾病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某种功能障碍所致。
这类患儿不存在感觉器官和运动能力的缺陷,并且智力正常,学习困难并不是原发性情绪障碍所致。学习障碍在全部人口中的患病率为2%~10%,男女比例为4.3:1,近些年学习障碍发病率有递增趋势,这可能也和疾病误诊率下降有关。
学习障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系,也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遗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功能失调或结构异常所致。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排除不利的环境教育因素作用于易感素质儿童所致。一般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产伤所导致的轻度脑瘫、某些传染病、铅中毒等等。部分儿童生来就有生物学和神经心理方面的脆弱性,对后天不利因素更具易感性和缺乏耐受。
首先我们看看幼儿早期的表现,这类儿童往往在这一时期表现好动、易哭闹,对外界刺激敏感和容易引起过激反应。建立亲子依恋关系困难,比如孩子养育比较困难,喜欢独自玩耍等等。进入幼儿期,很多患儿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迟缓,揪头发、啃咬指甲、扔东西、攻击倾向、动作缺乏目的性、伙伴结交不良等等。这些往往会导致孩子出现团队适应困难,认识发展不平衡或兴趣狭窄,学龄前期出现认知偏差,比如视觉认知不良,协调运动困难,精细动作笨拙,沟通和书写困难等。
在学龄期,语言理解困难和表达不良比较突出,有些即使能够说出单词,但在构音上也明显困难。部分儿童虽然机械记忆字句较好,而且能运动较复杂的词汇,但对文章的理解较差,常出现文字或词语的错误,让人难以理解。语言表达障碍,某些患儿讲话延迟,讲话时言语略带辅音,语言中很少运用关系词。阅读障碍,患儿多出现字词的遗漏或增加,甚至音节顺序混乱,默读困难,需借助手指指点进行阅读。视空间障碍,患儿手指触觉辨别困难,精细协调动作笨拙,顺序或者左右认知障碍,计算和书写也存在障碍。比如患儿会把P看成q,b视为d,m看成W,计算时经常遗漏计算过程中的进位,抄写文字时经常漏字等。这些因素导致患儿空间知觉不良,方位确认障碍,因此易出现空间方位判断不良,远近、长短、大小、高低、方向以及图形的困难。
除了上述的几点外,很多孩子还伴有书写困难以及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缺乏主动书写兴趣,手部技巧笨拙,笔画潦草,字迹难认,常遗漏偏旁,错别字较多等,多数还伴有多动、冲动、注意集中困难等问题。
对于学习障碍的孩子,防治重点在于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前者包括加强围生期保健,优生优育,防止烟、酒、毒品等有害物质的侵害。一旦发现儿童有语言或其他类型学习问题时及时就诊,知道家长改进养育条件和方法,尽早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还可以通过特殊的矫治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感觉统合疗法,行为疗法,正负强化,社会技能训练等等;还比如可以进行手眼协调训练、图形辨认训练、物体体积面积判断训练等;在药物上目前尚无特殊疗效的药品上市,通常给予促进脑功能、增智类药物等,如脑复康、脑复新;如果患儿伴有注意功能缺陷,可服用中枢神经系统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可给予卡马西平等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主要表现是以情感的“三高”或“三低”为主,受情绪波动影响,患儿在上学期间可能无法集中注意力,学校效率低下,因其存在易激惹,很多患儿在学校也容易和人发生;除了情绪不稳定外,这类儿童一般没有学习基本功能的障碍;情感障碍通过积极应用情绪稳定剂,还是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所以认为情感障碍的孩子通过治疗,缓解期只要病情稳定, 是可以继续在学校上学的;而学习障碍的孩子,不光需要对症治疗,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恢复基本技能,学习障碍的孩子相较于情感障碍来说,困难程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