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你好,焦虑症不会引发心脏病这两个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焦虑症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昏厥,但绝对不会引发心脏病。心理指导:焦虑症发作的时候我确实仍有心慌,心跳加快,脸红,呼吸困难的感觉,但和心脏病没有任何关系。
我这个月也是,安静状态下心跳突然变重了,要很久才会安静下来,做了很多检查都没问题,医生觉得我可能是焦虑和神经衰弱和心悸,开了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只吃了1粒,感觉变好多了,回到了原来的状态。那时候睡觉前心跳有点重,可以听到心跳,还会担心心跳会不会停下来,乱想
是的。失恋的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心都碎了”,其实,失恋确实会引发一种少见的心脏病,称为“心碎综合征”,即应激性心肌病。在亲人去世、吵架、生气、车祸等重大的情感打击下,人体内肾上腺素会在短时间内激增,这些激素抑制了心脏的心肌收缩功能,使一部分心肌进入“冬眠”状态,也就是说,尽管这些心肌的心肌细胞是存活的,但发生了心肌顿抑,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导致心脏功能降低,而这些“冬眠”的心肌细胞,大多可在2~4周后苏醒过来,重新恢复生机,恢复正常的心脏收缩功能。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随着时间的流逝,心理感情平静了,就能完全恢复。但是,如果情绪长期无法调节,无法平静,血管就会加剧痉挛,严重的还会导致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甚至出现猝死。
焦虑是我们日常负面情绪的一种,确过度的焦虑不会直接导致胸痛,而是间接导致胸痛!精神和身体看似毫不相关,其实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讨论胸痛的形成前,我们需要先来回忆下:“一个特别有名的滴血实验”,这个试验是诺贝奖获得者Bernard Lowm在书中提到的,由于时间久远和的问题,很难进行重复及考证,但确实可以说明一部分问题。这个实验里的主人公,是一名死刑犯,他被牢牢在床上,同时将双眼遮住,在手腕上轻轻划开一道微小的伤口,随后在手腕下方放上一个铁盆,通过上方的水滴落在盆中,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随着时间的推移,犯人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好像真的失血过多一样,实际上他的伤口早已愈合,最终犯人真的死了。作者在书中对这个实验的解释是:副交感神经反弹所导致的死亡,常人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会处于激活当中,强行抑制副交感神经活动,而犯人心中的恐惧超过常人所能接受的应激条件,交感神经激活过度,副交感反弹强烈,企图减缓心跳活动过度,导致心脏骤停,出现死亡。凶手同样是神经,当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时,会影响到神经支配系统发生紊乱,这样血管也会出现异常变化,处于痉挛收缩状态,我们需要明白心脏是不会疼的,所谓的心脏痛(胸痛),往往都是因为供血无法满足心肌所需造成的,而痉挛收缩的血管自然会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但我们也需要明白,所谓的焦虑只是患者的个人感受,并不能作为依据,实际生活中,大量同类患者,除了存在情绪波动外,更存在病理性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心血管方面的,所以患者出现胸痛后,往往无法被常规检查所发现,这并不是说患者一切正常,而是没有看对和查对。比如说,我们刺激颈7神经根,患者就会明显感到腋下及胸痛疼痛;刺激颈4-6神经根,患者可以感到心动过缓;刺激胸1-2神经根,患者可以感到心动过速、心悸;刺激胸3-5神经根,可以出现室、房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至于治疗,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单纯通过抗抑郁类情绪的药物时,效果并不好,毕竟我们需要明白,除了情绪导致胸痛外,还有病理性变化存在,而且慢性疼痛也可能反向引起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