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幼儿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并将详细情况记录在观察日记上,便于及时查看和总结规律,并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对待幼儿,做到个性化解决问题。第二,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一方面了解幼儿入园前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和爱好,从而准备幼儿感兴趣的图书、玩具等,以帮助幼儿快速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与家长在教育上达成一致意见,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
宝妈,你的想法特别正常。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前,妈妈和孩子都会出现焦虑心态,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分离焦虑。不止宝宝大哭大闹离不开妈妈,其实妈妈在心理上也离不开宝宝。你爱ta,所以担心ta,但这只是个过程,因为欺负等一些不好的事情都来自于你的想象。相信你给宝宝的幼儿园就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老师的素质和资质你都考察过,把孩子交给专业的人,你大可放心,相信老师是热心的,有实力的,负责的。不然你也不会送过去,不是吗?千万要注意,不要让你的紧张被宝宝发现,宝宝很聪明,发现了你的不安,ta会比你还紧张呢!退一万步说,宝宝如果上幼儿园真的出现了什么情况,再想办法解决也不迟,孩子总是要面对社会的,我们不可能保护ta一辈子啊!说不定,你想的那些负面都没有出现,反而孩子给你好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呢!多想想孩子的进步吧,上了幼儿园,ta的人生真的开启新阶段了呢!
我家孩子是我一手带大,分离焦虑很痛苦,只能熬熬熬。其实上幼儿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融入到园中,我家孩子在家也看动画片,到了幼儿园就不看还哭,问她,他说要看小猪佩奇和米奇,原来是园里放的不是她爱看的动画片。幼儿园集体活动,老师也不会因为一个孩子想看米奇就放米奇,都是有安排的。小朋友怎样才能融入进去,才是最重要的。老师耐心和细心也是重要因素。只要融入大集体,焦虑就迎刃而解了。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以后出现的焦虑,是对新环境产生的恐惧,是离别熟悉的抚养人的痛苦,是认为父母放弃自己、不要自己的担忧。这是每一个孩子新入园时的普遍表现。帮助幼儿克服入园焦虑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孩子哭是继续放在幼儿园还是抱回家?引导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两岁开始幼儿已经有了对交小朋友的渴望。在上幼儿园之前,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参观,见证幼儿园集体游戏,众多小朋友玩耍的场面,变集体生活的恐惧为兴趣,为上幼儿园做好前期准备。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良好的印象不再陌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沟通使家长和孩子共同建立入园的信心。一方面要和孩子沟通,要让孩子认识到只有到幼儿园才能结识更多的小朋友,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提高孩子入园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认识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孩子进入社会的一大步,是孩子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学会谦让,合作共事的历练场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集体生活乐趣体验家长狠下心,是孩子能否顺利入园的关键。第一次送孩子到幼儿园,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同样的场景,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孩子要么哭闹着抓住家长的衣服不放,要么豆大的泪珠挂在孩子的脸上无声抽泣。是放弃是坚持是对家长的考验。最不好的做法是恋恋不舍地放弃,最好的做法是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尤其是爷爷奶奶一见孙子哭闹就抱回家,继续“小皇帝”的生活。表面上是疼爱,实际上是阻止了孩子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让孩子别无选择,不自觉地实现从依附家长到依附幼儿园的转变,才是残忍中充满爱的做法。家长守信才能克服孩子的恐惧和担忧。孩子第一次入园都有离别之苦,在他们的心里总是有爱他的爸妈不要他的感觉。消除这种感觉主要是信守承诺,可以告诉孩子,爸妈送他到幼儿园是因为要工作,要养家,不是不要他,父母很爱他的,父母是会准时接他回家的。这一承诺就是刚入园孩子的期盼,切不可把时间忘了。一旦忘了,第二天再送去幼儿园就麻烦了。准时接送建立互信,有父母爱的感觉就会坚定,失去互信,孩子总是会埋下怕被父母丢弃的阴影。准时接回家,对父母爱的自信总之,说孩子入园是孩子和家长的心理较量过程,一点都不为过。心理学是祖宗,西方是青出于蓝,因此各派理论很混乱。心理学实际上是实践的科学,实用的才是最好的。我的孩子入园只用了四个词,即恒心、信心、狠心和守信,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的实践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