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心理学受伤害取决于怎么看待(为什么羞愧是对我们伤害最大的情绪)

为什么羞愧是对我们伤害最大的情绪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vid R. Hawkins分析了各类情感的能量等级,从最负面、伤身的情感,到最正面、滋润的情感,所有情感里面,排最低的最伤身的,竟然是羞愧。羞愧的能量级很危险地接近死亡,可能导致有有意识的。按照弗洛伊德的定义,耻辱导致神经官能症。由于非常低的自尊,身心的健康受到伤害,也容易导致生理疾病。以耻辱为基础的人格表现为害羞、退缩和内向。耻辱也常转化为残忍,牺牲者本身成为残忍者。比如蓝色大海的传说里面的马大英,因为别人对他态度不好让他很没面子继而感到愤怒,接着就残忍了杀害了别人。耻辱的孩子对他人和动物会很野蛮。甚至可能发展成偏执狂和罪犯。另外一些以耻辱为基础的人格变得过于完美和苛刻,易发强迫症并和缺乏宽容。典型的例子是道德极端主义分子,反射其自身潜意识的耻辱到他人身上,成为系列惩罚他认为“不道德”的女人。

在,我们更喜欢把“羞愧”称为丢脸。怕丢脸大概是最大的一个文化特征之一了吧,相信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不少类似的话: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就知道给我丢脸。丢脸连接着我们的敏感和细致,那时候我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还有诸如因为怕回答错误丢脸,而不敢举手发言;因为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被大家嘲笑,结果在台上真的忘词了。开会的时候想上洗手间,担心一起身就引来全体人员的注意,于是就一直憋着。

怪不得古今中外经常有人羞愧而死……

怎么用心理学解释责任感

是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形成的价值观。基本如此!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人发生变化的主要

我们知道这样一句话“道理我都懂,可是办不到”,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做到了像道理说的那样,那我们就是改变了。让一个人发生变化,可能是一本书,一首歌,或者一句话,说到底,改变人的不是心理学或其他刺激,而是人的内在自我。

在改变的过程中,其实也就两个东西,解构,重建。

解构固有认知,重建新的信念,你要把现在所持有的认知信念,通过各种方法,形成新的认知信念,而这需要三步:顺从——认同——内化。

顺从

当大家说你哪里做的不好,而你也认识到自己有这样的问题,但为了表现的正常一些,你会顺从别人的一些建议,比如说,办事应该快一点,提高效率。但你真的会心甘情愿的去这么做吗?这时你可能会使用一些隐形攻击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比如拖延、暴脾气等等。

认同

似乎这个道理对你产生了启发,你认同了这个道理,并且有决心去实践。但这还是存在于意识层面的,在你的潜意识层面,你庞大的内隐系统中,还是没有接受这个新的信念,所以你在进行实践中,会困难重重,你也会在自我和本我中不断地痛苦和自责。

内化

一个新的认知信念,必须要到内化的阶段,才能让你整个内在系统得到改变,才能真正的从心出发去实践。

为什么我们的改变非常困难,因为很多人都停留在第二个认同阶段。认知信念系统的改变是非常漫长的一个时间,如果你在实践中没有坚持,没有强化,就会导致改变失去了效果。

我们每一次成长都是螺旋上升的,就断走了十步又退了7步,那你也是比之前的自己进步了3步,所以,想要改变,慢慢来,急不得。

受同事情绪的影响,是自己的心理问题还是什

一、情绪情感与身心健康

人的情绪、情感的好与坏对于人的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乐观积极的情绪、情感赋予人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愉快的生活情趣;消极悲观的情绪、情感则损害着人们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妨碍人们在发展过程中机会的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与情绪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实际业务部门中,情绪情感问题是十分突出的。“情绪和情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另一种形式。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定的需要而这些又不可能都得到满足。因而,人们有时感到兴奋和快乐,有时感到悲哀与沮丧,有时感到骄傲与自豪,等等。这些不同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就是情感与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到来,人们都在争取跻身社会成员中最优的位置,都在力争实现自己最高的期望值,都具有很强烈的发展自己的愿望。在这种高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以期实现自我。行动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于是,相应地就会产生积极或消极情绪。情绪作为社会属性的产物,它是人们交际手段和活动动机,要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情绪作为自然属性的产物,它又受脑的低级中枢的支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控性。再加上刺激情境及其对人的意义的复杂性,以及情绪在种类和维度上的多样交织,致使情绪发生时的变异性较大,其产生的频率与强度均有不同。如果某些复兴情绪发生过多过强过过少过弱时,或在不同情绪之间以及情绪与认知、情绪与固有的人格特性之间发生时,就引起个体能否经受得住情感变化以及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问题。

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科学研究证明,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出现的是负向情绪,如恐惧、焦虑时,会抑制消化腺的活动和肠胃蠕动,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长期紧张、恐惧会使人的植物神经错乱,引发神经症;影响肠系统,出现腹泻、便秘;影响心脏血管,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这些皆由情绪因素所引起,可见情绪状态紧关个人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增进身体健康。只有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地成长。那么该如何有效地控制管理以致优化我们的的情绪情感呢?

首先,培养乐观的情绪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第一,树立崇高理想,使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感到充实。第二,要学会忘却经历中不愉快的往事。经常回顾一些愉快的往事,会导致乐观情绪的产生。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不快之事,如果经常回忆这些事会给自己造成无形的压力,引起紧张情绪。紧张与乐观正好相反,对心理健康危害很大。故要学会忘却不快的往事。最后一点,就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心理正常的人的情绪都是由适当原因引起来的。如欢乐是由可喜现象引起的,悲哀是由不愉快事件或不幸事故造成的。一定的事物引起相应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如果一个人受到挫折,就会情绪不正常,情绪一旦过度,也会损害身心健康,故应善于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做到坦然地应付各种意外事件,谨慎地应付重大事件,冷静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分析、判断每一件事。力争做到胜不过喜,败不过悲,气不暴怒。

二、情绪情感与工作效率

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愉快、平稳而持久的积极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它可以驱动人从事学习和活动,并放大和增强其作用,从而更有力地激发有机体的行动,发挥潜能,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保持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正常,使人的身心和谐,增进身心健康。

由情绪引发或推动的行为称情绪行为。情绪行为可以分为提高效率的增力行为和降低效率的减力行为。因而,情绪也属于行为的动力系统之一,如兴奋或低沉的情绪,将提高或降低学习和活动的效率。这与情绪对动机和认知的配合有关。如果配合得当,情绪提高行为效率的特性称增力性。发挥人的情绪的动机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行为效率。

情绪降低行为效率的特性称减力性。不良的心境、强烈的激情和应激状态下,情绪也可以阻碍人的行为。其主要原因是:①当某种需要过于强烈,引起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从而抑制了皮层其它部位的兴奋,于是整个皮层被这种强烈的情绪笼罩,认知局限,产生偏见。②情绪的本质是增力性的。强烈的情绪活动使皮层下中枢高度兴奋,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理智活动的功能,降低认知范围和能力,使对行为目标认知不清晰。产生不知所措,“吓呆了”的表现。这就是情绪对动机和认知的配合不当,产生了减力作用。

从上述对情绪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认识到情绪、情感的两面性。积极的情绪、情感能够提高人的学习和活动能力和记忆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消极的情绪、情感能抑制人的学习和活动能力,降低人的体力和活力和记忆力。也就是说: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消极情绪、情感则会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但是经过心理学家们的实验研究证实,消极情绪不是在所有时候都会减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比如焦虑在适度的情况下也会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适当的紧张情绪状态往往可以维持人们对任务的兴趣和警觉,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总之,情绪、情感和工作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时情绪和情感的积极的“增力”和消极的“减力”作用在方向上不是截然分明的。由于具体情境不同,个体的个性特点不同等,有时积极的肯定性情绪也可能会产生“减力”作用,消极的否定性情绪也能产生“增力”作用。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适度的情绪紧张有利于最佳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发挥。

情绪水平

情绪情感与社会活动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张是某防疫站食品卫生科的职员,不久前大学毕业分到该防疫站。她为人热情,活泼开朗,上班总是提前到办公室,先把全办公室打扫干净,然后就到水房把办公室的开水瓶充满。对此行为,大家也经常单面夸奖小张,但在私下却众说不一。科里的小李为人很直率,他最受不惯别人整天私下说三道四,因此针对那些人对小张的议论,他回敬道:“你们不要胡乱猜测别人好不好,你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最近,科里发生了一件事情,起因是科里这次评职称,只有两个名额,但有五个人申请,结果是小张、小李和科里的小王没有被评上。名单公布以后,小李非常气愤,他认为是科长刁难,对他有成见。因此,小李听到消息后,忍耐不住马上冲到科长办公室大吵大闹,并差点和科长动手打架.

小张也从其他途径了解到,这次她本人落榜的原因是科长在职称评定会上说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上班嘻嘻哈哈”结果没被评上。但事后小张好像无所谓一样,甚至看见科长,还表现得更加热情。

小王-平时就是一个少言的人,整天埋头做自己的工作,从不主动与同事交往,这次未被评上,小王更加沉默寡言,甚至在路上见科长就尽量避开。整个事件发生以后,小李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职称问题,无理取闹,受到通报批评;而小张、小王因姿态高受到领导的表扬

“看!人家小张和小王表现多好不计较个人得失,能正确对待,特别是小王,一点意见也没有,从不抱怨,仍努力工作。

原因:

情绪反应是由具体的可感知的现象、事物所引起的,案例中小张、小李、小王因为在科里没被评上职称,再加上他们各自的气质和性格特征不同,所以他们所产生的一系列情绪都不一样。

小李是属于胆汁质类型的人,在情绪反应上易冲动,易怒,自制能力差,易感情用事。他的愤怒产生是由于愿望受阻而逐渐积累起来的紧张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小王是属于抑郁质类型的人,是性格内倾型的人,不善言谈,不好交际,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易神经过敏,变得孤僻。

小张是属于多血质与粘液质混合型的人,综合了多血质人的乐观,适应性强的优点,有集合了粘液质的勤勉坚忍不拔的精神。

总的来说除了这

3

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性格影响外,还有环境因素。群体是环境中最重要的载体,群体生活具有一种类化的作用,对人的性格会有深刻的影响。小张是热情活泼开朗的人,却被科长说成“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上班嘻嘻哈哈

”,同事也一样,在小张面前说好话,背地里却说人家坏话,造成虚伪的环境,以至于小李在未被评选上时也对结果产生怀疑。而作为管理者的科长,也受到单位里人际环境的影响,没有客观的认识社会认知的偏见,这出现了巴纳姆效应。

建议:

小李:

1、加强自身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学会自我管理;

2、调节情绪合理需要,小李直率、坦白是值得保留的;

3、培养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4、把握自己的情绪规律。

小王:

1、应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与交往能力;

2、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的心态;

3、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找值得信任的人倾述心中的不快,以达到减压效果;

4、尽量融入集体,培养开朗阔达的性格。

科长:作为管理者,要正确认识社会认知的偏见,深入了解各员工的心理和对工的态度。知人善用,合理分配人才。平时注意关心员工,关注员工需要与情绪变化,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以免影响员工情绪。

单位同事:要培养良好阔达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宽容别人,切忌胡乱猜测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因素,主要指对先天素质产生影响作用的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实际上,能力就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先天素质的影响
  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能力都无从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听觉或视觉生来就失灵者,无法形成与发展音乐才能,也不能成为画家;早期脑损伤或发育不全的人,其智力发展会受严重 影响.
  神经系统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性(强度、灵活性、平衡性)对能力的形成是有影响的.如神经系统的强度水平影响人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神经系统的平衡性影响注意的分配;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影响知觉的广度.
  我们承认先天素质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并承认先天素质具有遗传性,但并不能由此而得出能力(主要指智力)由遗传决定的结论.第一,先天素质本身就不完全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有些是因胎儿期由于母体环境的各种变异的影响,如孕妇的营养、疾病、药物和受到辐射等,都会给儿童的智力形成和发展带来危害.这些危害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而非遗传因素.第二,先天素质只能为能力提供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并不能预定或决定能力的发展方向.例如,人的手指长短是由遗传决定的,手指长为学弹钢琴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这不能决定将来就一定能成为钢琴家,因为成为钢琴家还需要许多主客观条件.又如,个子矮的人不利于排球场上拦网,但如有较好的弹跳力,又灵活,就能补偿个子矮这一无法改变的先天素质条件而成为出色的拦网手.所以说,先天素质并不等于能力本身.第三,同样的先天素质可能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先天素质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胎儿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母亲怀孕期间服药、患病、大量吸烟、遭受过多的辐射、营养不良等,能造成染色体受损或影响胎儿细胞数量,使胎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出生后婴儿的智力发展.
2.早期环境的作用
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对近千人进行追踪研究后,提出这样的假说,即五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提出了智慧发展的递减规律,他认为,生下来就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一出生就得到最恰当的教育,那么就可以成为有100分能力的人;如从五岁才得到最恰当的教育,那么就只能具有80分能力;若从十岁才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有60分能力的人.可见,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的作用.
3.教育条件的影响
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歌德小时候,歌德的父亲就对他进行有计划多方面的教育,经常带他参观城市建筑物,并讲解城市的历史,以培养他对美的欣赏和历史的爱好;他的母亲也常给他讲故事,每讲到关键之处便停下来,留给歌德去想象,待歌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母亲再继续讲.歌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为他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大诗人打下了基础.
在教育条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能力发展中则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学习和训练的同时促进了其能力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自发的,而是依赖教育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等.
三、实践活动的影响
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前面提到的素质和环境、教育是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就曾提出过“施用累能”和“科用累能”的思想.前者是说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后者指从事不同职业活动可以积累不同的能力.许多关于劳动、体育、科研等实践活动影响能力形成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油漆工在长期的工作中,辨别漆色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可以分辨的颜色达四五百种;陶器和瓷器工人听觉很灵敏,他们可以根据轻敲制品时发出的声音的性质,来确定器皿质量的优劣.同样的道理,人的自学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人的组织能力也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人的各种能力,脱离了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无从提高和发展的.
四、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
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许多学者和有成就的人指出,人的智慧同坚强的信念、崇高的理想联系在一起.没有理想和信念,发展能力就缺乏强大的动力;兴趣和爱好是促使人们去探索实践,进而发展各种能力的重要条件.高尔基说过:才能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对事业的热爱.当人们迷恋于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就会给能力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内部力量;勤奋与坚强的毅力也是能力得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性格因素.歌德说过:天才就是勤奋.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从这个公式看出,爱因斯坦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多种因素的结合,但勤奋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把它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能促进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注重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