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中说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核心症状为显著且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临床治愈率高,但是也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若罹患抑郁症,那么在投保健康险等对于带有身故责任的保险产品时会有一定的影响。
这类精神病患者,往往是我们所说的精神症。在他们的幻想中有一些不存在的人和事,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幻想,以为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会跟他们说话,在我们看来,就是自言自语。我怀孕五个月的时候,有一天上人流班,我同事怀孕6个月。我俩大肚子一个班,这时来了一对夫妇,要求做人流。女方一看就是精神症患者,一直在对着空气说话,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我跟同事十分忐忑,毕竟我俩都怀着孕,这要是做人流的时候,麻醉之前她忽然给我俩肚子上踹上一脚,或者发疯起来,我俩可没把握能搞定她,所以想让她去别的医院。她老公一直在很卑微地跟我们说话,他们已经如果好几个医院了,都不要他们,再拖就需要引产了,求求你们帮帮忙吧。我问他:她听你的话吗?丈夫说,听话,听话,你们放心。终于,人流做完了,我和同事一人一身冷汗,紧张的厉害。她丈夫一直拉着她的手哄她,从头到尾,她都很安静。希望他们一切安好吧。
您好,谢谢您的邀请!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本身就是一样,只是一件事物或者一个名词的两种说法而已。都是心理方面出现了不适、障碍与问题的一类症状的统称。但在不少人的眼里,总会觉得似乎心理疾病要比精神疾病症状轻微些,顶多类似于精神病学上的神经症之类以下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而认识精神疾病一定就是比较严重的就是我很问题,如人格障碍、精神等之类的重症。而实质上,两者并无分别,只不过在生活中,说一个人有心理问题与说一个人有精神问题,会让人感觉到症状程度的轻重,并且作为普罗大众在接受心理疾病上要比接受有精神疾病方面更容易。
谢谢平台邀请。这个问题很好,我可以回答你,但如何选择,肯定是因人而异,还得靠你自己。我本人就是“精神医学”专业,医师资格证上的执业范围就是“精神医学”。做为医学临床的一个学科,一般都是高中理科生可以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也可以直接报考医科大学的“精神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当然也可以一直读到硕士和博士。精神医学的就业方向肯定是精神卫生机构和三甲医院的临床心理科,既是精神科医生,同时也可以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一般都是在和病人和家属打交道。而心理学一般都设在综合性大学或师范大学的心理系,多是文科生报考,比如北京大学和北师大的心理学院。自然也可以继续深造报考硕士和博士,从业方向大多是心理学理论和基础研究,或是留校当老师,或是在大中小学担任心理老师,或是去大企业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心理学全国最高学术团体是“心理学会”,其挂靠单位是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而精神医学最高学术组织有两个:1.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2.心理卫生协会其挂靠单位均在主任委员和理事长所在单位。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搞临床做医生,就学“精神医学”专业;而如果你想当老师搞研究就去学心理学。祝你好运,心想事成!
躯体障碍又称为转换性障碍,是癔症的一种临床表现,没有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其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举个例子会比较直观,有一位女性来访者,因胸闷、呼吸不畅去求医。经过医院检查没有发现有与之相关的器官发生病变,医生建议住院观察,经过半个月治疗,症状没有好转,而且明显加重了,胸闷导致呼吸困难,并说有一条鱼在自己的胸口。辗转联系上了我,经过了解是因为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一直不融洽,社会支持系统也相对较弱,自己遇到问题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也没有及时向其他人寻求帮助,负面情绪一直在积压,没有释放的机会,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转向了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形式。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愈后理想。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有类似症状的人,不要惊慌,及时寻求有效的帮助。现在医学发达,心理治疗已经走进我们生活当中,两种方法相结合是能够改善甚至解决此类问题。(发病时间越短,治疗越及时,用药时间就短,对病人大脑伤害就小,社会功能就恢复的越快)那我们怎么去预防呢?就让我们从关注自己的情绪开始吧,多感受自己的情绪,有了负面情绪时要及时有效的处理,如果自己无法排解及时寻求帮助,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情绪没有好坏之分,负面情绪来临时也是为了告诉我们在某些方面需要做出调整了)最后,祝愿大家身心健康,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