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期刊上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刻板印象的出现,最初只是无心之举,但是随着人与人之间不断交流社会信息,最终不可避免地逐渐变得根深蒂固。
“我们研究了社会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当中是如何演化的。”主要研究者、英国阿伯丁大学人类知觉实验室主任、心理学家Doug Martin说道,“最初随机生成的、复杂的、难以记住的社会信息,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传递的过程中,逐渐演变出一套更简单的系统来,这套系统由一系列刻板印象组成,更加容易被记住。”
刻板印象有时候是负面的,会导致歧视和偏见的产生,但是,其它时候,刻板印象则有利于我们更快地领会和抓住周围世界的信息,帮助我们“组织、储存、使用与他人相关的信息”。
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是指对事物形成的一般看法和个人评价,认为某种事物应该具有其特定的属性,而忽视事物的个体差异。也是由社会按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分类而形成的固定印象。刻板印象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迅速洞悉概况,节省时间与精力,但是往往可能会形成偏见,忽略个体差异性,人们往往把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看作是某类人或事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或事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或事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若不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或可扭曲为歧视
确实是这样的,有些时候我们经常会把一个东西经常见到的刻画成我们自己心中的形象,那么这个形象是我们心中想象到的,这就是一种很刻板的东西。
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
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刻板印象主要应用于社会生活、组织管理领域。
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