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巴甫洛夫的资料(行为心理学中,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的中性刺)

行为心理学中,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的中性刺

一,华生

简介: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观点:人类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环境决定行为模式,正常行为还是病态行为是经过学习获得,也可通过学习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二,斯金纳

简介: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观点:把学习的历程分为两种类型:应答型条件作用和操作型条件作用。经典行为主义研究的是前者,而斯金纳研究的重点是后者。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依赖于有机体作出一定的动作反应;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依赖于有机体的无条件反射。

同时,对待意识不象古典行为主义那样,避而不谈,而是承认意识的存在,但认为意识不过是有机体皮肤之内所发生的私有事件,它不作为行为的生理中介物,而是作为行为本身的一部分,因此感觉知觉都可把它们作为刺激控制形式来加以分析。

三,班杜拉

简介:阿尔伯特·班杜拉,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观点:将学习分为直接经验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直接经验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离开学习者本身的经验及其所受到的强化,学习就不能产生。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应对外在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完成学习的过程。

四,桑代克

简介:爱德华·李·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观点:较早地对动物及人类的学习、教学原理和学习迁移进行深入的研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学习的本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以形成联结的过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为学习的主要规律。

准备律:学习者学习前预备定势;练习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多少增强或减弱,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前者指联系越多联结力越强。后者指一定时间范围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甚至消失;效果率:个体对某情境所起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减弱。

扩展资料: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基本假设: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环境看成刺激,伴随有机体行为看作反应,认为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要求教师掌握塑造矫正行为的方法,创设环境,尽可能最大程度强化学生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工具性条件反射的例子

1、看到辣椒或者杨梅,条件反射分泌唾液。 2、巴甫洛夫对狗的实验,狗听到钟声流口水 3、在寒冷的冬天看到别人衣服穿的少,自己就会感觉到冷。 4、看到水,就想上卫生间。 5、看到别人伤心流泪,自己也会变得伤感。 6、看到别人吃苹果,自己就倒牙齿。 7、吹口哨,条件反射想上小便。 8、眨眼反射,有小物体飞来,眼睛本能的反射,闭眼睛或者躲开。 9、缩手反射,当手去碰针尖时,本能反射的避开针尖。 10、看到别人吃好吃的,自己条件反射流口水。 拓展资料 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核心内容,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条件反射在解剖生理学上又称前馈控制系统。两样本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东西,因为长期一起出现,以后,当其中一样东西出现的时候,便无可避免地联想到另外一样东西。

“试图攻占巴甫洛夫大楼而阵亡的德军人数比

2018年的第一个回答,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谢谢!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在很多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文献资料中都会提到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楼”以及崔可夫的这句玩笑话,虽然是句玩笑,但如果认真研究一下,倒也没有偏离事实。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遭到严重破坏的“巴甫洛夫大楼”,但在巷战最激烈的时期,这座大楼始终掌握在苏军手中。

巴甫洛夫大楼是位于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一座四层居民楼,靠近伏尔加河岸,俯瞰一月九日广场,在9月中旬曾被德军占领。9月下旬,苏军近卫第13步兵师近卫第42步兵团的一个四人侦察小组在巴甫洛夫中士的带领下对这座大楼进行了侦察。9月27日,该师派出一支30~50人的突击队成功夺回了大楼,并依托坚固的建筑物建立了防御支撑点。苏军防御部队在各个楼层都设置了防御火力点,在大楼周围布设了地雷和铁丝网,通过一条交通壕与后方保持联系,获得增援和补给。由于这座大楼的位置十分重要,控制着广场周围的数条道路,且背靠河岸,因此德军极力想要重新占领该楼,与苏军爆发激战。据称,德军曾在一日内数次发起进攻,甚至出动坦克支援。但是,苏军依靠轻武器、机枪、反坦克枪和迫击炮顽强抵抗,始终坚守这座建筑物,期间楼内的守军保持在一个排左右,他们一直坚持到11月25日援军到来,前后坚守了近两个月,因此成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顽强防御的象征,并以领导防御的巴甫洛夫中士的名字命名为“巴甫洛夫大楼”,巴甫洛夫本人也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战后,在“巴甫洛夫大楼”的原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楼房,但原来大楼的的一面残墙被保留下来作为纪念。

关于德军为了进攻“巴甫洛夫大楼”到底损失了多少人,目前还没有确切数字,但是有资料显示德军在1942年8月下旬至11月中旬的进攻和巷战中至少损失了12万人,而围绕巴甫洛夫大楼这样的重点目标,德军肯定会投入大量兵力,参考巷战的一般伤亡情况,损失肯定不小,至少在数百人乃至上千人。那么德军为了夺取巴黎付出多少代价呢?时间回到1940年6月,德军在横扫法国北部,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撤退回国后,德军主力转向南,向法国腹地进攻,此时对法国来说大势已去,法国于6月10日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其实就是将首都拱手相让,同日,德国第18集团军开始部署向巴黎进军,少数法军在通往首都的道路上进行了抵抗,但很快被德军粉碎,6月14日,巴黎沦陷。由此不难看出,德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巴黎,前后仅有几天时间,其损失极为轻微,肯定不能与斯大林格勒城内持续两个月的血战相比,因此,崔可夫的这句玩笑话倒也真不是吹牛。

1940年6月,德军开进巴黎,注意背景中的门。德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法国首都。

二战中的巴普洛夫大楼,为何德军三个月都攻

巴普洛夫大楼,是一座位于斯大林格勒的四层红砖建筑,正好在一个十字路口,所以是个绝佳的观察所,而且距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苏军由东岸向西岸进行补给的重要哨所,重要性不言而喻,原本已经落入德军手中,只是他们认为没什么重要性,所以防卫松懈,又被苏军夺了回来,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是一个重要的据点,当时守着这座建筑的是23名苏军战士,和数倍于自己的德军浴血奋战,并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因为当时带领他们而一名叫巴甫洛夫的中士,所以最后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大楼。

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了抵御德军的堡垒,士兵的生命平均不超过24小时,军官也不超过三天,双方可能一个在厨房,另一个在客厅,就这么近距离射击,尸体都成了掩体,伤亡惨重,而德军的重型武器也根本无法在巷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只能硬攻。

而巷战是战争中最惨烈的一种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二战著名的巷战,这里原本就有很多工厂,所以建筑大多是混凝土加石头,比较坚固,而且这栋大楼底下的地下室,为了安全,至少有两个出口,同时用来作指挥所,和补给储藏室,而且当时留在这里的30多个居民,挖通了这里和周围汽油厂,面粉厂的通道,指挥官每天都会通过这些通道过来指挥战斗。

为了能更好的进行战斗,他们把整栋打楼的玻璃被全部拆下来,避免交战时,里面的人被玻璃碎片划伤,一层也都加了铁丝网,以防止德军从外面向里面扔炸弹。

地面也做了处理,用沙子铺起来,避免被崩起来的碎石块崩伤,在楼的在墙上画一些伪装的射击口,用来误导德军,而反坦克炮,则放在地下室通风口处,低矮隐蔽。迫击炮则放在阁楼视野开阔处,同一楼层的每个房间都被打通,方便进出,不同楼层之间也打了洞,然后做一个简易梯子可以上下活动。

经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御,来自不同民族的二十三个苏联士兵,在这幢建筑里苦苦支撑了三个月,堪称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巴普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学说

2021-08-24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