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社会知觉主要包括哪些多选题(心理学中的“社会自我”是什么意思)

心理学中的“社会自我”是什么意思

《社会心理学》自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而且已发展成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应用科学。
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一出生,就处在先前已经形成的社会中,受到家庭、父母的关照,社会文化环境的教育与影响,学会与人沟通,形成自我意识和人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社会活动增多,个人也会有意识地通过行动对他人、群体与社会发挥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社会决定和影响着个人,个人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个人的一切心理与行为的问题大都可以找到社会的原因,一切社会问题也都与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有关。
人类的行为是很复杂的,但不是深不可测的。一个人对社会的理解主要来自两种基本动机:维护自尊的需求;正确了解自己和社会的需求。要了解我们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必须了解我们进行知觉、思维的过程。社会心理学的两个主要概念是:社会影响对人们有强大的作用;我们必须考察决定人们如何解读社会环境的动机,才能了解社会环境的力量。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社会影响,我们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们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是以怎样的受到真实或者想象中的他人影响。
二、自学方法
认真阅读教材,了解基本的理论概念。社会心理学又是一门实证科学,它的目的是科学地解答有关社会行为的问题,因此我们学习本课程,不仅要理解理论、掌握理论,还要能运用理论于实践,可以结合现实中的案例来加深理解。
除教材外,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有关书籍:
《社会心理学》(美)Elliot Aronson 等著,侯玉波等译,
轻工业出版社2019、8
《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金盛华 张杰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8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运用》申荷永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0、10
三、各章需要掌握的要点:
第一章 绪论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本课程打下基础。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重点)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究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和伦理问题。(重点)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和理论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及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重点)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第三章 社会化
在本章学习中,了解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的历程、内容以及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等。
社会化的定义;(重点)
社会化的历程;
社会化的内容;(重点)
社会化的因素: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计算机网络。(重点)
社会化的理论:精神分析学说,认识发展论的观点,社会学习理论等。
第四章 社会角色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社会角色是沟通和连接个人与社会的桥梁,理解社会角色的功能和作用,掌握角色的扮演的技能和解决角色的方法,还要了解性别角色差异。
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的分类;(重点)
角色理论;
角色的学习,角色扮演;
角色;(重点)
性别角色差异。
第五章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个体对社会生活的适应。
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的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共我与私我;现实的自我与可能的自我。(重点)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自我过程,自我评价,自我增强,自我表现。
第六章 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社会行为的直接因素,因此,了解社会动机的有关知识对于理解人们社会行为的产生、变化非常重要。
社会动机的含义和特征;
社会动机的类型: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亲和动机;
动机理论:佛罗伊德的性本能学说;马斯洛的动机理论;(重点)系统动机论。
动机受挫和行为反应:挫折的产生;受挫后的反应及应对。(重点)
第七章 社会认知
了解社会认知的特征、范围、影响因素,特别是掌握认知偏见和印象的形成模式及运用。
社会认知的定义、特征和图式;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重点)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认知者因素,对象因素,认知情景因素。(重点)
印象形成的规则和模式;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第八章 社会态度
社会态度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学习本章,重点掌握态度及其特点,态度的构成要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以及偏见问题。
态度的定义和特征,态度的构成要素;(重点)
态度与价值、信念的关系;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偏见:偏见的产生原因,偏见产生的结果,偏见的消除办法。(重点)
态度的测评。
第九章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态度是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且随着主客观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掌握态度形成、改变的原因和方法。
态度的形成: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影响;
态度改变理论;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重点)
态度改变的方法:劝说宣传法,(重点)角色扮演法,团体影响法,活动参与法。
第十章 人际关系
了解人际关系的特点、类型,人际吸引的主要形式及影响因素,学会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人际关系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人际吸引:亲和,喜欢和爱情;(重点)
改善人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
第十一章 人际沟通
认识人际关系的含义和功能,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因素,了解人际沟通的障碍、人际沟通的分类,掌握人际沟通的心理过程。
人际沟通的含义和工具;
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
人际沟通的功能;(重点)
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重点)人际沟通过程分析;
人际沟通的分类。
第十二章 利他行为
通过学习本章知识,认识和了解利他行为的定义,以及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掌握有关利他行为的几种理论。
利他行为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利他行为的唤起;受助者和助人者的特点;利他行为的环境因素。(重点)
利他行为理论分析。
第十三章 侵犯行为
通过学习本章知识,了解侵犯行为的判定标准,侵犯行为的种类,分析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掌握侵犯行为转移和消除的办法。
侵犯行为的定义;
侵犯行为的种类;
对侵犯行为发生的理论解释;
如何控制或消除侵犯行为。(重点)
第十四章 社会影响
通过学习本章知识,掌握他人在场的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作用,了解从众、服从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认识模仿和暗示的心理规律,以及时尚、流言、集群行为、去个性化等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
他人在场的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作用;
相符(从众)和服从及其影响因素;(重点)
模仿的概念和相关研究;
暗示的概念、种类及相关研究;(重点)
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时尚的特征及类型,流言的传播过程和条件,集群行为的表现形式、特征,去个性化的定义和特征。
第十五章 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要求通过学习了解群体与个体的关系,群体规范与功能,群体凝聚力等问题。
群体的含义和类型;
群体的功能;(重点)
群体规范的含义;
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重点)
群体的维持;
群体领导的概念和。
第十六章 文化与人格
在本章学习中,要了解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文化是通过何种影响人格的,尤其社会变迁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关系。
文化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人格的含义;
关于文化与人格的理论研究;
文化与民族心理,民族心理的含义、民族性格与人格,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关系;(重点)
文化变迁与人格发展,社会文化变迁及其原因,社会文化变迁对人格的影响。
第十七章 应用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社会心理学应用的广泛性。本章要重点认识和掌握社会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犯罪研究健康及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管理活动中的应用:动机理论在管理方面的应用,群体理论在管理方面的应用;(重点)
社会心理学在犯罪研究中的应用:罪犯人格形成的文化和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学关于犯罪原因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在健康方面的应用: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消除心身紧张状态的若干方法;(重点)
社会心理学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噪音、个人生活空间、拥挤等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四、复习题
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2、 社会心理学有那些研究方法?
3、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谁?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 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什么叫社会化?什么叫再社会化?
6、 社会化的内容、影响因素是什么?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的含义是什么?
7、 社会角色如何分类?
8、 如何理解角色学习?
9、 如何理解角色?
10、 在个性和行为方面、成就方面,男女主要有哪些性别差异?
11、 自我意识的内容是什么?
12、 影响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3、 什么叫社会动机?什么叫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亲和动机?
14、 什么叫挫折,挫折的构成原因和受挫后的反应是什么?
1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16、 什么叫社会认知,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哪些?
17、 归因会出现那些偏差?
18、 社会态度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成分是什么?
19、 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是什么?
20、 什么叫偏见?如何消除偏见?
21、 态度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22、 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哪些?怎样实施劝说宣传法?
23、 什么叫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24、 人际吸引的因素是什么?
25、 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有哪些?人际沟通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26、 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和障碍是什么?
27、 什么叫利他行为?如何理解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28、 什么叫侵犯?如何抑制侵犯行为?
29、 暴力电视对人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
30、 他人在场对个体行为有什么影响?
31、 什么叫从众?影响从众的因素是什么?
32、 什么叫时尚、模仿、暗示?暗示的种类及应用。
33、 去个性化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34、 群体如何分类?群体有何功能?
35、 什么叫群体凝聚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36、 什么叫民族性格?
37、 文化有哪些特点?
38、 民族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
39、 如何理解社会心理学在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40、 如何理解社会心理学在健康方面的应用?
五、考试题型及答题要求
1.考试题型
(1)常出题型:填空,名词解释,辨析,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2)不一定每次考试这几种题型全部出现,可能只出其中几种,但一般不超出这几种题型。
2.答题要求
(1)填空:填空的内容一般是固定的,不允许做随意的更改。
(2)名词解释:关于名词解释的答题方法比较简单,基本是书上的内容。
(3)辨析:辨析题要求先判断对错,然后再说明理由。有些同学不作判断,把各种理由都说一遍,这就被视为对本题的题意不清楚,不会辨析,作答错题处理。
(4)简答:将该题目的逻辑要点答全,不可缺少逻辑要点,并对要点有简单的展开,不一定全背书上的话,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但意思要清楚。
(5)论述:与简答题相比,论述题往往涉及的逻辑要点比较多,回答全面是基本要求。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与简答题相比,除要求逻辑要点不能缺少之外,还要求对要点进行更为详细的展开,能够举例的话尽量举例说明。
(6)案例分析:我们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大家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分析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背书本。案例分析要求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来解决现实问题,对所给例子进行分析,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安安静静许某怎么做到的

感谢邀请

安安静静许某怎么做到的?不惊动邻居,把来女士送走的呢?

题主问题的核心是安安静静许某怎么做到的?不惊动邻居,把来女士送走的呢?现在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确实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不过从来女士的丈夫许某的行为来看,实际我们认为是提前准备好的,而且是计划好的,所以才会做的天衣无缝,让人很难去发现,那么许某到底是怎么做的,为啥邻居没有发现,一个大活人就这样被分尸,然后扔到化粪池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首先要解决的声音的问题,毕竟根据邻居描述当晚没有任何的异常声音,他们也说过隔音不好,之前来女士说话有时候就会听得很清楚。

首先许某的身份是之前开过养殖场,而且做过屠宰之类的工作,所以很有经验,再者及时我们说过了,这件事情要想不被发现,许某肯定是做过一番调查的,毕竟躲避了摄像头,而且家里面警察去过,包括警犬,但是最后都没有发现,所以才会导致全小区各家各户都被警察上门调查了冰箱和洗衣机之类的。

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首先来女士是在睡梦中被丈夫杀害的,那么这么一个大活人,直接背出去确实引人注目,而且即便是你扔到某些地方肯定是会被发现的,所以许某分尸,这当然我们都知道,关键是分尸的步骤:

1.既然是来女士丈夫之前在方面很在行。那么首先肯定是尸骨分离,意思就是说先把骨头分离出来,这样不需要声音,而且就像新闻所说,在化粪池中找到的人肉组织实际也是很小一块,因为18天的时间,本身尸体被切成了小块,再加上高温腐烂,所以确实和很难被发现,当然这肯定是他丈夫想要的结果。

2.关于粉碎骨头的声音。我一直觉得首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就是化学物质,比如硫酸,因为我们知道本身骨头很大块,所以要想不被发现,那就要切成小块,这个实际用一般的锯齿工具声音很小,比如我们看到冷冻的肉类确实有些商户会用比砍树小一号的那种锯子,分为几段。许某在分为几段之后用硫酸泡了一段时间然后,可能从下水道直接冲了出去。

或者是他直接把骨头之类的,不仍在化肥池,而是直接扔进去垃圾桶,每天都有人清理垃圾,谁也不会管倒是是什么东西,所以5日扔的垃圾,6日才立案调查,后面才开始掉监控之类的,这实际几天的时间,估计垃圾都被垃圾站直接粉碎了。而尸体除了骨头之外,剩下的就是扔进了化粪池中。

观点和看法:

本身是计划好的,所以一些按照计划就可以了。许某肯定知道房子隔音的效果,所以为了不被发现,选了分尸,当天用了2吨水,确实很多人说怎么通过下水道把大骨头冲下去了,实际他只需要把很碎的部分,可以冲下去的,采用马桶或者是其他的冲下去,而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另外做的处理,确实 有些残忍,希望警方可以严肃处理。

回答完毕

欢迎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你见过父母跟儿女之间发生的毁三观的事吗

几年前,一所大学艺术学院的一个男性院长,也是教授,他与女儿之间做了一件让常人无法接受的奇葩事儿,刷新了我们的认知。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毁三观,但确实很不可思议,讲出来让大家评判。

这个教授是个很有天分的画家,在我们当地小有名气,以画著称,曾经荣获过省市级的奖项,但放在全国就成了无名小卒。艺术家自有艺术家的追求,他已经过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纪,一直梦想创作一幅大作,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也算是他绘画艺术人生的一个巅峰。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思考,他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准备创作《洛神系列》。

条友可能对“洛神”不太了解。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曹植曾有著名的《洛神赋》,其中的名句很多:“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洛神”是谁呢?洛神就是宓妃。传说,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部落,叫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当中,并教会有洛氏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给了有洛氏的人们。

那么,洛神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洛神赋》有详细的描绘:“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朋友,如果你对文言文不很精通,就记住最后这一句就行啦。曹植说“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你要知,曹植是谁?是曹操的第三子,在文学造诣上位居“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他《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信你都耳熟能详。能让曹植这样风流倜傥的大才子“茶饭不思”,可见,洛神长得貌若天仙,国色天香,倾国倾城胜莫愁啊。

啰里啰嗦讲了这么多关于“洛神”的话题,实在是绕不开。因为,这件奇葩事的焦点就在这位副院长画作“洛神”的模特人选上。

画家之所以一拖数年迟迟没有动笔,就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女主角。作为一个三线城市,发展到了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还不是很开放,一般人家的父母根本不会同意女孩子去做人体模特。而画家所接触到模特中,没有特别中意的。要么,形貌一般般,与传说中的洛神不相匹配;要么,空有一副姣好的面容,气质欠佳,与曹植所描述的“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相去甚远。

教授有个女儿,也是这所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学的是舞蹈专业。这位姑娘模样长得周正,出落得很耐端详,加上又是练舞蹈的一副好身材,这自不必说,关键是从小在知识分子家庭长大,耳濡目染之下,蕙心兰质,冰清玉洁,从艺术的角度考量,的确是“洛神”画作人体模特的最佳人选。

知父莫若女。这闺女知道他父亲的艺术梦想,也为他找不到模特而心焦。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何必舍近求远呢?!她就把自己愿意做父亲的模特的想法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刚开始,这个画家有些犹豫。虽说亲眼看着自己的女儿一天天长大,她小时候他还给她洗澡,可是,毕竟,现在她已经是二十好几的大姑娘了。按照世俗的伦理纲常来判断,这不是太出格了吗?再者说,如果将来这个事儿传开,女儿还能嫁人吗?还有人跟女儿谈对象吗?

但女儿一直鼓励她爸爸,一再表示,自己愿意为艺术献身。将来到了处对象那一天,如果对方连这个都很嫌弃,说明他就是一个俗人,也不符合自己的审美标准,肯定也无话可谈,还处什么对象呢?她让爸爸打消这个顾虑。

就这样,最终就开始这组人体。由于父女俩都有课业,作画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同时,为了创作精品,必须精雕细刻,文火炖好粥,前前后后进行了一年。

这一年里,由于作画是在其家里,外人并不知道此事。后来,弄得满城风雨,是因为一年后的画展。

一年后,画家在本地展览馆搞了个人画展。开幕的当天,来了不少学校的同事,以及画家的同学等熟人。《洛神》系列是画展的压轴之作。参观者到了展厅的最后,一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一个是油画上的洛神实在是太美了,典雅脱俗,唯美华丽,形象逼真;另一个,洛神三点全露,画风太大胆太前卫啦。

而最为关键的是,这个“洛神”分明就是他的女儿呀,像,太像了,莫非是以他女儿作为模特……人们开始窃窃私语,指指点点。本来是参观艺术作品的,这就开始跑了题,让陪着大家参展的画家本人当场就闹了个大红脸,情何以堪啊。

却说这位画家是个实在人,不会也不愿撒谎。面对大家纷纷投来疑惑的眼神,他只能坦言女儿就是这幅组画的模特。因为太像了,也没法掩饰啊。这可好,就像油锅里倒了一勺子水,立刻炸开了,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

作为一个三线城市,屁大一点事儿,立刻就能传遍全城。这个画展顿时火爆起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本来吧,这个展馆在一条小街道上,停车不便,平日里都时不时地堵车。这下可好,那个月几乎天天堵车,附近居民的出行都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就不停打110,无奈之下,专门派了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画展进行了一个月,算是结束了,但画家和女儿在世人如剑一般的目光和唾沫星中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来自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让父女俩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在当地网站上,一篇题目为《爹让闺女做裸模实在可耻》的帖子转载率超高,更是推波助澜。发帖者称:“让亲生姑娘做模特,实在伤风败俗,于情于理都令人无法接受。”还有网友说,教授找模特没啥,但总不能不顾传统道德和伦理,把女儿作为自己博取功名的工具和阶梯,太恶心啦。

一石激起千层浪,跟帖几千条,说什么的都有。甚至,还有人索性就怀疑,教授这个就是一种吸睛的炒作,质疑为什么满城人都去参观那幅组画,是冲着“洛神”的传说去的吗?显然,就是去参观他女儿的,凭着这个赚了个盆满钵满,名利双收。拿自己女儿的身体赚取名利,这不是可耻是什么!什么绘画艺术,简直就是对艺术的亵渎,对洛神的亵渎,对女儿的亵渎!

当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一片质疑乃至叫骂声中,也有部分网友投了赞成票,尽管微弱,却也代表了另一种声音。他们跟帖说,教授也好,他女儿也罢,敢于冲破世俗观念,本身就需要勇气和魄力!父女俩顶着世俗,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值得敬佩。

这个还是网上的狂风巨浪,好在,现在的人注意力都不很持久,过了几个月,这件事就成了“剩饭”,成了明日黄花,没有多少人关注了,自然也就风平浪静了。

可是,在生活中的指指点点,这种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一时半霎不可能烟消云散。在学校里,父女俩成了“名人”,人们看他们都戴上了有色眼镜。从校园里走过去,他们能感受到,人们那种诡异得说不清道不明的目光以及指指戳戳的小动作……

教授本人有些后悔,他安慰女儿说,咱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嘴长在别人身上,咱管不住,唯一能管住的是咱自己,别在意他们。女儿也很郁闷,尽量减少了户外活动,尽量避免与外界的接触,除了不得不去上课之外,就躲在家里舔舐着心灵上的伤口。世态冷暖,让他们深切体会到,伦理道德的重重藩篱,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冲破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到了这一步,事件的进展也由不得自己能把控了。

父女俩觉得很委屈,可是,有社会学专家分析认为,这样的做法的确是有失妥当的。

从艺术角度来看,伦理上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教授是个画家,他的女儿也仅仅是审美对象,父女俩的目的很纯洁,思想认识很一致,不认为这一行为是所谓的“有伤风化、不道德的”。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的。

从伦理学角度来看,俩人不仅仅是画家与模特的关系,虽然不涉及人模的功利性(人模不要报酬),但是,他们是父女关系,这就涉及到伦理纲常问题,而这正是不少人不能接受的地方。他们的行为已经突破了伦理纲常。

假如他们的作品只是放置于自家,供家里人私下欣赏,那么这只是属于私人伦理,无所谓合不合理。可是,你把作品拿出来进行展览,就从私人的范围扩展到了社会的范围,必然引发全社会的伦理评价,也就产生了社会性伦理效应。试想,成年女儿在父亲面前,这符合大部分人的伦理纲常认知吗?此举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朋友,你对“洛神”画作这个事儿怎么看呢?期待您的真知灼见。

女模

传说中的洛神

国外女模漫画

(图来自网,如侵立删)

欧洲中世纪残害女性的“猎巫运动”是怎么回

一提到“女巫”,人们的眼前就会出现在黑斗篷下面,一张皱纹密布的脸和弯钩状的鼻子。手持魔杖,随身携带一个水晶球,衣兜里装着永远也用不完的魔幻药粉,身边紧跟着一只若即若离的猫。

她们总是在黑暗的夜晚,悄无声息地骑着一把破扫帚,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到处为非作歹,给人们带来噩梦和灾难。

在数百年的演变过程中,女巫成了、黑暗和暴力的代名词,甚至女巫就等同于死亡。

(影视中的女巫)

在15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曾经爆发了一场持续了近300年的“猎巫运动”。在这场疯狂的猎杀风潮中,数十万女性遭到,近十万“女巫”被处死。在人口只有6000人左右的德国小镇班贝克,3年间就有600名“女巫”被杀害;坐落在美丽的莱茵河畔的维尔茨堡小城,同样也只有约6000人,5年间被认定为“女巫”而丧命的达到900人。

为什么会爆发如此大规模的“猎巫运动”呢?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中世纪的欧洲,天灾人祸不断。

15世纪的欧洲,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农业大幅欠收,饥饿伴随着瘟疫肆掠欧洲大地。加上英法的百年战争,以及宗教之间的势力争夺,这一系列的危机,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百姓之间彼此缺乏信任感,相互敌视。

人们不约而同地将这些痛苦的根源指向了女巫,因为女巫是魔鬼的信徒,发誓效忠于魔鬼,所以,女巫自然就成为了替罪羊。

其次,教派之间的争斗也是导致“猎巫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时期,不断兴起的新教对天主教造成了很大的,不同教派之间为了争夺信徒,产生了激烈的教派斗争。互相指责对方为“巫术”,都曾发起过针对对方教派的“猎巫运动”。

(猎巫运动)

这期间一共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猎巫运动”。

第一次发生在1480到1520年之间。

1484年,教皇英诺森八世率先发布了缉捕女巫的谕令,吹响了女巫的号角,各地针对女巫的案件频发,大量的女巫被投进监狱,饱受折磨。两年后,两位宗教判官英斯蒂道里和斯伯伦吉编写的《女巫之锤》,更是被视为猎杀女巫的基本手册,将“猎巫运动”推向了。

这期间,在德国科隆被处决的女巫就达2000人。不少女巫被株连九族,满门斩杀,个别村庄的女人甚至被杀光。

第二次“猎巫运动”发生在1580至1670年间。

这次的波及面更广,涉及人数更多,手段更残暴,大规模的猎杀事件频发,无数的女人被绑上了熊熊燃烧的火刑架。

英格兰的马修•霍普金斯,因其在一年内将60多个女人送上了火刑架,而被冠以“猎巫将军”的称号。

那么,教会的法官又是如何认定女巫的呢?

(教会的法官)

一是水验法。将嫌疑女人手脚绑上石头,丢到水面上,如果不下沉,那就证明撒旦不愿他的信徒死亡,用魔法保住了她的性命,此人必定是女巫无疑。如果沉入水底,那此人就是清白的。因为在教中,水是用来洗礼的圣洁之物,上帝不会用水来拥抱女巫。

二是寻找“魔鬼标记”。人们相信,只要和魔鬼接触过的女巫,一定会在身体上留下记号。因此,法官会要求嫌疑人脱掉衣服,全身,甚至剃掉嫌疑人全身的毛发,仔细寻找魔鬼留下的痕迹。一旦找到后,他们就会用尖锐之物戳刺。如果嫌疑人毫无知觉,则断定这个人就是女巫。

三是采用观察法。如果嫌疑人太瘦,就说明她能在黑夜里飞行。如果一个女人长期独居,或是处子,性格孤僻,甚至满脸皱纹,身边有猫,就有可能被判定为女巫。

对女巫的刑罚也是相当残暴的。

如果嫌疑人主动承认,并揭发其他人,那就坦白从宽,只投入监牢,可以保住性命。如果死不认罪,那一律处以火刑。将女巫绑在火刑架上,下面堆上柴火,让熊熊大火吞噬“魔鬼”的,让光明驱散女巫带来的黑暗。

这场席卷欧洲300年的“猎巫运动”,充分暴露了人类野蛮与畸形的一面,书写了人类文明历史血腥而凝重的一笔。

(参考资料:《巫师与猎巫》)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