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绪管理 > 情绪调节

心理问题的危害几点(多疑症的起因是什么)

多疑症的起因是什么

三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咨询科

手机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呢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孩子的神经系统比较敏感,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们的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引起头疼、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导致孩子在白天正常上课时会精神不集中,学习跟不上等问题。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组织中的含水量比成人丰富,而手机微波具有对水分越多的器官伤害越大的特点。

孩子们经常玩手机还会引起近视问题,现在的孩子视力都越来越差,好多孩子小学时期就戴上了眼镜,这都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管理失误而造成的。

另外美国儿科医生学会研究后发现,儿童在两岁之前应该尽量避免接触电子屏幕,因为在两岁之前,儿童的脑部发育迅速,他们最好的学习是与人、而非与屏幕接触。

孩子们学会用手机上网之后,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题目或者问题,他们会不自觉地想到了手机,通过手机上网很快找到答案,但这样孩子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会出现思考问题难以深入,凡事急于求成,遇事容易冲动等问题。

另外,如果孩子们经常玩手机,等到孩子稍微大点的时候,他们就会经常以打和发短信的与朋友沟通,这样就会失去与人面对面情感交流的机会,慢慢地有些孩子们就会变得孤独、偏执。

孩子们的自控力往往都很弱,孩子使用手机难免会玩起游戏,有些孩子遇到喜欢的游戏就难以控制,一旦成瘾,如果家长处理不当,不仅会耽误孩子的学习,还会增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

请问心理扭曲具体表现有哪些

心理扭曲就是从外界得到的信息经过大脑后,被封闭的心理给扭曲了,形成了错误的认知,进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它是一种逆向心理,往往对某些事物的发生感到抗拒。

其具体的特征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1.不守规则,无视道德底线

一般人大多被道德、法律和自制力约束着,维系着社会秩序。但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不想克制自己内心的欲念,只要一有机会,就各种钻空子,无视道德,甚至对所谓的规则表现出厌恶和不屑,这样的人以自己各种不择手段的成功为自豪,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即使形成了什么后果,他们也毫无悔意。

2.冷酷无情,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痛苦遭遇时,我们的同理心会使我们不自觉的将自己替换成事件中的主人公,来感受当事人的心情。但这种品质并非每个人都有,有的人在看到别人的不幸后,反而很冷漠,甚至表现出异常兴奋,情绪高涨。比如,这次中,某许姓女留学生面对大家抗疫行动,在微博上骂出了一句,“救逼”。

3.严重的被害妄想,报复心重

通常,对于伤害,我们会及时处理,然后会慢慢随着时间遗忘伤害带来的痛苦。但是,有这么一类人,随着喜欢到处收集别人对他造成的各种伤害,甚至一直对这些伤害耿耿于怀,哪怕这些伤害可能是细小的、无心的,他都能想象成各种阴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于这种“伤害”的记忆不是越来越模糊,而是越来越清晰,反复“复习”,报复心越来越重。而他们最明显的一个外在表现就是:只要一有人和他聊天,或旁边有人聊天,他就开始控诉某某对自己造成多大的“伤害”,并且强烈渴望引起他人的共鸣。

如果按性格特征,还可以分为七种类型

1.极度自卑型

自卑,很多时候来源于对自己的不够自信或某种挫折,即使是对于抗挫能力较强的人而言,也是或多或少有点自卑的。但一般人往往只是某方面自卑,还不至于全方位的自卑,甚至对自己不合理的低评价。而对于心理扭曲的人,他们的自卑也是扭曲的。他们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一味的抱怨、自怜自哀、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丝毫不会想着去分析事情产生的原因和自己不良情绪的根源,总结经验,东山再起。

2.自以为是型

自以为是,顾名思义就是自诩正确无误,容不得别人一丝批评。这种自以为是下,可能有两种心理作祟。一种是害怕别人比自己强,因而故作清高,表现出一副强势、傲慢、声色俱厉的样子,自欺欺人,本质上是害怕面对失败和自己的缺点。另一种是自高自大、飞扬跋扈,认为自己就是比任何人都强,目中无人,属于典型的婴儿期全能幻想,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任何情况下,不能客观的面对和分析事实,片面而偏执。

3.疯狂嫉妒型

人人都有一颗嫉妒的心,但对于心理扭曲者而言,他们的嫉妒是病态的,可以渗入到各个细节。通常,人们由于个人出身、学习能力、工作水平、个人技能等造成的不一样的结果,或因为财产、地位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平均造成的不平等、贫富贵贱,多少会产生一些嫉妒。有些人会把嫉妒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有些人则是反复攀比、细嚼慢咽,使得原本就不太理智的心理产生了过大的压力,导致心理扭曲,以至于别人的优点或成功对他是一种刺激,别人的失败反而成了他的安慰,整天打听别人,制造是非,对别人的不幸幸灾乐祸。

4.自私自利型

自私之心自古有之,是万恶根源之一。作为人性的阴暗面,自私在主观上表现为因私心杂念不顾情义,不讲公德,使坏心眼;客观上则表现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假公济私。一个人的自私一旦到了扭曲程度,便会只知索取,不知感恩,不愿付出,犹如吸血鬼、白眼狼,甚至可以翻脸不认人。

5.虚荣型

所谓虚荣,就是只讲究表面上的风光。心理学上将虚荣描述为一种扭曲了的自尊,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社会关注而表现出的一种不正常的情感,属于性格缺陷。例如,有些人成名后,各路“亲戚”都来认领,甲说这个人是他们学校毕业的;乙说这个人是他们村出生的;丙说这个人在他们的地区长大;丁说这个人在他们那里受教育……总之,怎么能让自己觉得脸上有光,就怎么往自己脸上贴金。但事实上,人家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6.妄想型

这种妄想,可以是指向个人未来的想象过程,也可以是一些不切实际的自我想象。例如严重的被害妄想,总怀疑别人对自己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是有阴谋的;整天幻想自己取得了各种成功却从不付诸行动;在自己实力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情况下,妄想别人钟情于自己或崇拜自己等,长期发展下去,会患上妄想症,甚至心理变态。

7.其他极端型

除了上述六种类型,心理扭曲还有一些极端型。例如自怜自哀的弱者心理和“我弱我有理”的强盗逻辑;再例如厌女症、整天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等等。

心理扭曲与心理变态不同

心理扭曲属于一种逆向心理,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偏差的,不能客观分析,和心理变态不同。

心理变态指的是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了常态,在思维、知觉、情感、意志等方面表现异常,属于一种病态心理。拥有变态心理的人,内心其实是可以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的,但是他不愿意尊重规则,而是利用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自己掌握的一切知识和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比如,、性侵、骚扰、癖、异装癖、念物癖等等。

一个人的心理扭曲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成长、性格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个人心理成长。它可能发生在学校里;可能发生在单位上;可能发生在家庭关系上;可能发生于别人的负面评价;还可能源于自身的自卑和原生家庭灌输的“不够好”观念……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遭遇到不信任或不安全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心理疏导、情绪宣泄,之后很可能发展成为情感隔离、认知偏差,甚至心理扭曲。无论基于何种源于,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并用诸如运动、K歌、逛街、瑜伽、写日记等各种情绪宣泄的及时疏导,并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支持资源,都可以大大缓解自己的焦虑和不适,避免心理上进一步的伤害和扭曲。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或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为什么一有事,总是各种乱想,焦虑的不行

(1)不要往坏处想;(2)鼓励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3)告诉自己我已尽力了;(4)出去走走,转移注意力;(5)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满足中学会淡忘。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