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亲子

心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心理暗示有作用吗)

心理暗示有作用吗

心理暗示是一种人类蕴含着的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是真实存在并通过很多著名而有趣的案例所证实的。

自我心理暗示是我们普遍存在的内心的心理现象。它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

苏联心理疗法专家B.莱维的暗示死亡的案例:有个被判处死刑的犯被告知用切断静脉法处决,刑具是一把手术刀,并明确暗示静脉切开后多一段时间将死去。然后蒙上他的双眼,接着有人用刀背在他的手臂静脉处划了一道,再将一股细细的温水在他的手臂上流过,放在地上的面盆不断发出水低落的声音,过了几分钟,犯人开始垂死挣扎然后断气了。解刨发现,犯人死于心脏。这个实验可靠地证明了心理暗示死亡的可能性,同时也证明了暗示的巨大力量。

生活中也常见这样的事情,一名患者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医生诊断为肝癌晚期,只有半年的生存期。得知患了绝症,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决定回家等死,他茶饭不思,意志消沉,没几个月果然去世了。但是在他刚去世不久,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医生当时的诊断是错误的,看错片子了,患者并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以为自己得了癌症”。这就是暗示的的力量,还有美国田纳西州中学“集体中毒事件”等屡见不鲜,这些都是负面暗示带来的。感兴趣可以网上查阅。笔者就不赘述了。

我们再讲一个正向的心理暗示的例子,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朗读前,主试者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另一组不告诉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第二组为31%。这个实验说明了权威暗示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既然心理暗示作用如此神奇强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利用正向心理暗示来积极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首先就是改变潜意识,进行积极健康的自我暗示。

法国心理学家埃米尔.库埃研究认为,通过正面心理暗示,可以开启潜意识的强大能量,使你梦想成真。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给与正向积极的暗示,就会得到更多好的结果,反之亦然。同样的一件事,我们要养成用正向积极的语言来代替负向的消极的语言,以正压斜,比如“不要跑,小心摔跤”==》“走稳了,保持身体平衡”;“今年不会又是个B吧”==》“今年一定拿A”;“这个困难打不到我”==》“我一定能战胜这个困难”等等。

同时积极地行动,学习正念觉内观方法,并循环往复的重复一种好的想法,比如“我很优秀,我一定能完成”,“每一天、每一个方面,我都变得越来越好”,进而让自身的潜意识认同你的想法,才能激发你的自信并行动积极起来,去全力实现目标。

其次,避免负面消极暗示的影响,建立自身消极心理暗示屏障。

从外部而来的外部消极暗示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比如别人和你说话的语气眼神,职场中别人不经意的负面评价等。同时我们自身潜意识也会产生消极负面的暗示,比如“今天的衣着不协调”,“我今天感觉那都不舒服”等等。

我们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不受心理暗示影响的人,只是程度不同。当一个人的“自我”不那么完美,表现出没有“主见”时,这个人就比较容易受到负面心理暗示的影响,当遇到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首先要不断的提醒自己,“我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潜意识中建立消极暗示屏障,同时“接纳不对抗”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不否认,也不强调,变负面暗示为正面暗示,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让正面负面的暗示共存。

希望以上文字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您认为的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班杜拉提出了哪些重要的学习心理学上的重要概念

班杜拉呀!他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任何有机体观察学习的过程都是在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行为和环境是可以通过特定的组织而加以改变的,三者对于儿童行为塑造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同时,班杜拉将对于有机体行为的强化分为三种:

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1.描述心理现象

描述心理现象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这方面的涉及很多,大到对整个心理现象的界定,小到对某一具体心理现象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具体来说,这就是要阐明某种心理现象是什么。只有对心理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说明,才能为揭示心理规律奠定基础。

2.揭示心理规律

科学心理学不能只限于描述心理现象,而应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现象的说明,即要求揭示这些现象所遵循的规律,这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一步。它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研究心理现象所赖以发生和表现的机制。它包括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两个层面上的研究。前者研究的是心理现象所涉及的结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及变化,后者研究心理现象背后所涉及的生理或生化成分的相互关系和变化。另一方面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相互间的联系以及表现出的特性和作用等。例如中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教育如何适应这些特点?这方面的规律性都是心理学要加以研究的对象。

3.指导教育实践

无论是对心理现象的描述还是对心理规律的揭示,都属于认识范畴,而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因此,在认识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运用这些认识参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之中。即通过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学习来指导我们的中学教育实践。这方面的任务具体表现为了解、预测、控制和调节。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心理个别差异来选择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还可以根据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来塑造自己。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