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离焦虑症表现为胆怯、怕生、有的不哭不闹,上课游戏都能正常进行但是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就会表现出怯懦的表情,也有大哭大宝,不肯吃饭,不肯午睡,不肯入园的情况。孩儿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增加孩儿独处的时间,也可以提前带孩儿到幼儿园熟悉环境,为孩儿以后上幼儿园的分离做铺垫,平时也一定要多鼓励孩儿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分离的焦虑感大人都有,何况一个两三岁的幼儿!让他离开父母,把他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他很不适应,由此而产生的焦虑、着急、哭闹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幼儿园的老师要尽量替代家长的职责,细心呵护,尽量让他开心。家长也要尽量早点去接他回来。
曾经就有这么一个家长,因有事误了时间,结果去幼儿园接孩子,全园的孩子都接走了,仅剩下他的孩子和老师了。这个仅三岁的孩子回家后竟对妈拳打脚踢!还睹气不吃不喝……可见他有多难受,多焦虑!
如果你默认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在父母那里得到安全感, 那一个三岁的孩子有焦虑情绪就再正常不过了。
分离焦虑就是个体对于从他强烈依附的人分离出来, 而表现出强烈恐惧的感受, 即焦虑。 分离焦虑多见于幼儿。
1, 孩子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如果一个孩子能预知事情会怎么发展, 那他就不会那么焦虑。 比如, 三岁孩子去幼儿园,我如果他知道在幼儿园是安全的,放学了妈妈会接他回家, 那他就没有分离焦虑, 相反, 他还会喜欢待在幼儿园跟其它小朋友玩。
2, 有逐步增强的记忆力。要有恐惧的情绪,必须有记忆力,如果记不起来什么让你害怕,日后碰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没办法害怕。大多数孩子在八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有所谓的分离焦虑。三岁的孩子他记得以前所受过分离的恐惧, 如果他又碰到要与他依附的人分离了, 那他肯定有分离焦虑。
3,在大脑中,与情绪最有关系的区域是杏仁核,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杏仁核的反应是比较强烈的。这是因为小孩子的生存能力差,所以需要通过强烈的情绪反应,来强化孩子的生存能力, 这也是当他面临分离时你能很清晰地感受到他有分离焦虑的原因。
其实对于焦虑这种情绪,我们需要的不是彻底清除,而是合理地控制,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比如, 一个孩子完全没有焦虑感, 放学很久了妈妈不来接他回家他一点都不着急。 其实是妈忘记了接他放学这件事。 如果他有一点焦虑感, 看见妈妈那么久都没来, 他会告诉老师的,那老师会留意他的安全, 会打给她妈妈。
1,建立亲密的亲子互动关系, 对于大脑发育得比较慢的孩子,更加要耐心。多读些关于情绪的绘本认识情绪,从书中讲解书中的主角是怎么面对环境的变化的; 多聊聊如果妈妈不在场会发生什么, 他应该怎么应对,我实际上是进行一次次的预演。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孩子幻想到分离造成的恐惧情绪。
2, 活动前要多给一些“预热”时间,提前告诉他们将要发生的事情,将要见到的人。这样可以缓解孩子在活动中的焦虑感。
这个时间是跟孩子实现定好的。 比如, 孩子进幼儿园前,你跟他说妈妈还在幼儿园外面待上五分钟才回去的。 这样做的原因,是给孩子有个心理缓冲期,也让他感到5分钟是安全的,那预知待在幼儿园是安全的。
3, 及时给孩子正面的鼓励。 孩子有时候表现得比较好,就要用结果鼓励他,告诉他说“你主动和那个孩子说话,现在你多了一个朋友,你们玩得很好。”这能让他们感到接纳别人和被接纳的喜悦。
(4)如果孩子的行为有反复,也不要勉强或指责,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
我是秋枫, 二宝妈, 持续分享育儿心得。 欢迎关注@秋枫聊育儿
之前原生家庭给我也带来了很多焦虑,但你说的分离焦虑我貌似没遇到。很多人都在说逃离原生家庭,可每个人都是逃离不了的,我们只能尽力让自己不再受它的影响,尤其是思维习惯,还有一些不好的小习惯。上次回家整理东西就发现我跟父母一样的小习惯,都喜欢买东西,买了东西就放着然后就没然后了,等想起来的时候都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如果是食品有些早就坏了,这是骨子里好东西要一直留着的思维定势完成的,意识到这点就会刻意的把买来的东西及时去享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太焦虑,一个一个习惯去改就好,总有1天会变成更好的自己,加油!
我刚开始送儿子去幼儿园时,就跟他讲园里有许多小朋友,里面有很多玩具,而且可以看动画片,这些都是真的。而且同他讲爸爸,妈妈要去上班挣钱,才可以喜欢的东西。下午准时去接他,经常表扬他,说他是小男子汉,这样过了几天他就习惯了,说幼儿园好玩。语文没学好,表达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