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科普 > 心理暗示

只有心里放下了焦虑症才会好(内心无比的焦虑,怎么才能快乐一点)

内心无比的焦虑,怎么才能快乐一点

当下的我们很容易焦虑,害怕失去对事物的控制、患得患失的状态使得自己总是被焦虑缠身,而想要淡定排解焦虑,首先,就必须搞清楚焦虑有哪些?

对于求职者也好,学生也罢,理想与现实的不符引发的焦虑比比皆是,比如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薪资水平和期望不符等等、又比如考试成绩排名下降、没有收到理想学校的offer等。

而像我这样的已婚人士,怀上了孩子亦或者是那些家里已经有了孩子的人则要面对更多的家庭焦虑。于我而言,自从我怀孕之后,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变。所有的人生计划都是关于肚子里的孩子,家里的主要开支也开始是围绕着他,想给他更好的生活和光明的未来。为了让他健健康康地出生,吃的用的喝的细细挑选,给予他最好的物质营养,出入处处堤防,用的东西也仔细检查,日常惶恐做了什么不利于他健康成长的事情,让他输在人生起跑线上;我也慢慢开始研究当今流行的幼教,和其他父母打听哪里有最完善的育儿机构,哪个是最营养的奶粉……;同时我也在不断地自我激励更好更完美地完成工作,力求提高质量,想着现在的疲惫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一个人有焦虑很正常,更别说我这个大着肚子的孕妇了。为了调整自己的心情不影响肚子里的孩子,我也研究了一些解决焦虑的小方法。排解焦虑,首先是需要心理健康,调整心态;其次从本质上解决的话,需要加强对生活的掌控。

​一方面,焦虑源于压力,压力源于心理,健康的压力能够转换成人们前进的动力,但人们总喜欢瞻前顾后,外界和自己都给自己施加压力,而过度的压力则有可能会产生焦虑。要缓解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压力,我们不妨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放宽心态。

无谓的焦虑只会加重生活的负担,无限放大生活里的不愉快,倒不如放慢一下生活的节奏,着眼于现在,做自己理所能力的事情,与其为了未来强迫自己一身疲惫地去完成艰难的任务,倒不如准时下班,买点胎教的教材,听听音乐,摸摸孩子,给胎儿一个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当然,着眼于现在也不是说不看未来,毕竟未来是基于现在的发展。所以关于未来,我也给自己和家人们定下了目标,制定了相关的计划,比如,为了孩子日后的成长,自己的职业目标也相应作出阶段性调整,会把工作与生活的天平倾斜偏生活这边,花费更多时间在家庭的同时减少工作压力,保证孩子健康的母胎环境;又比如,孩子的前期成长花费计划与幼儿时期的规划,幼儿的成长需要一大笔支出:孩子的头三年,0-1岁时的奶粉纸尿裤等费用、1-3岁的早教费用,加上杂七杂八的生活费等,同时适度的幼儿规划能让孩子更加安稳的发展,如疫苗计划,早教规划、幼儿园课程等等。有目标才有动力,这样不但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安排有序不焦虑还能给宝宝提供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

养娃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需要花费大笔资金,买奶粉、买衣服、买玩具、买学位房等等。按日常开支来说,孩子在0-3岁阶段里,保守估计,奶粉钱每月1000、纸尿裤每月400、衣服每月500、其他杂七杂八每月600,这里每个月就花去了2500,尚且还没算上幼儿园开销和早教费用等,想想就瑟瑟发抖,不得不开始规划自己的钱。

我最近听身边的朋友说起定投,之前也有了解过,但没有实际操作,现在了解了一下,选了一个基金定投。之所以选择基金定投,是基于我的家庭规划,尤其是育儿这方面,一方面是出于我自身的不自律性,之前我一直缺少一个详尽的长期的计划,尽管有了计划但也总是抵不住剁手的诱惑,希望通过理财能强制自己学会理财,让资金升值;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理财小白,基金定投比较适合我,既能强制储蓄,还能平摊风险,所以我把存款拿出来进行定投。设置了理财通的定投计划,强制自己进行定投。在我看来,学习理财是保障自己物质满足感的有效方法之一,虽然人们都说不要过于看重物质带来的满足感,但当今时代来说,没有物质的基础保障又何来的精神富足。

当然,淡定排解焦虑的方法还有许多,而我在这里也不一一列举,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么一两个方法去战胜焦虑,所以啊不用惧怕焦虑,找到它的来源,战胜它,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为什么有的人在经历大的灾难或痛苦后,会突然变得很淡然或异常平静

2016年老公的企业资金链断了,孩子原本准备出国的钱没了,待业在家,母亲得了癌症,家里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困难,我当时走路都会无故摔倒,为了省1元钱的宁可走路。每周还需跑回百里之外老家照顾重病的母亲,分担姊妹们的辛苦,剩下微弱的钱给家人买好吃的,送走了母亲,没有要任何财产,省吃俭用的攒下钱还债,一步步又走出来了。没有人知道我曾经多么落魄,多么无助。我现在感恩所有的人,也许在我落魄时伤害过我,但我也得到了许多朋友无私的帮助。我的体会是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不要嘲笑失败者,因为他们在勇敢的活着,没有逃避。

焦虑症以及抑郁症患者,停止服用药物的后果会是怎样的

感谢邀请!焦虑抑郁患者停止服用药物后果会怎样?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分很多种,所以我的回答也得根据多种服药的可能性来分析:

首先,提到抗焦虑药物,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苯二氮卓类药物,由于其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又能帮助改善睡眠,所以,是我们大众的第一选择。然而,我们也熟知其具有明确的依赖、易成瘾特性,这就导致一旦停药可能出现停药反应,这里根据停药速度的快慢,分为急性停药反应和慢性停药反应。

急性停药反应:通常在药物停用的1-2个半衰期内出现,关于“半衰期”,我在之前的回答里面讲过:药物半衰期指的是血液中药物浓度或者是体内药物量减低到二分之一所消耗的时间。假设服药总量是1,一个半衰期过后,只留下0.5,再一个半衰期后剩0.25,通常,一种药物在体内全部代谢干净需要4-5个半衰期。拿我们熟知的阿普唑仑为例:其半衰期为6-12小时,那么停药1-2个半衰期就是大概6-24个小时,由于每个人个体差异,所以出现停药反应的时间和程度也不同。我曾见过比较严重的的急性停药反应是由于停用酒石酸唑吡坦后出现大量幻觉、恐惧、全身疼痛、心率增快。

慢性停药反应:通常在4-5个周期后,也就是药物几乎代谢干净之后出现,最为常见的还是原有症状的复发,比如焦虑、失眠、流涕、以及全身的不自在,类似感冒一样的症状。

追踪其主要原因是,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于脑腹侧被盖区和伏隔核,此区域均为中脑缘的部分,又叫“犒赏系统”,该系统受刺激后,大脑会产生“舒适,欣快”的感觉。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会引起GABA A受体的异常表达,突然停药时这种异常就会出现。就比如炎热的夏季,你承受不住高温的煎熬,跑到亲属家蹭个空调,一天、两天,三天,五天,终于你发现你已经更加承受不了家里闷热的空气,于是,你终于决定,自己也安装一台空调。

很多抗抑郁药物本身就具有抗焦虑的作用,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等,这些药物停用会出现什么表现?

临床上抗抑郁药物的应用以SSRI(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和SNRI类(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为主,虽然药物作用机理不同,但对于停药后的撤药反应大体类似,比如恶心、呕吐、心慌、冒汗、焦虑、失眠、头痛、乏力等症状,个别可能出现激越和认知障碍。

这里面顺便提一下,有些人刚服用抗抑郁要后反而可能出现上述症状,其主要原因是抗抑郁药物作用于5-HT受体,而药物通过肝肠循环时也可能作用于肠道,继而加速了肠道的活动,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对于SNRI类,由于其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可能增加了个体的警觉性,所以,同样有可能增加焦虑,不过上述两种情况多发生在服药初期,随着服药疗程增加,后期会逐渐适应。

丁螺环酮,一种五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停用后会如何?

丁螺环酮,坦度螺酮作为一种新型抗焦虑药物,相比于苯二氮卓类,没有过度镇静和肌肉松弛的作用,相对来讲药效比较温和,又没有依赖性。根据科学依据及临床经验,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停药后,80%以上的患者无不良反应。所以通常临床应用上,医生前期会把二者其一与苯二氮卓类同服,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停苯二氮卓类,后期应用丁螺环酮或坦度螺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放眼未来的停药计划,使患者不至于对药物过分依赖。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关注,后续内容更精彩!

抑郁症,焦虑症真的无法治愈吗

抑郁症、焦虑症一般都能治愈,但必须要到正规医院的精神卫生科规范、系统治疗,万不可听信广告到一些医院盲目就医,也不可迷信一些心灵鸡汤不做药物干预。

我大约在2000年前后就得了重度焦虑症,一开始以为是高血压引起的不适,连续五年都是以高血压的名义住院治疗,结果根本没有效果,偶然的一次机会朋友介绍的心血管专家建议到精神卫生科诊断一下,第二天便被收治入院,经过一个月的系统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后连续服药,一个月复诊一次,一直坚持正常上班。

以后病情有所反复,又住过两次院,大约每次相隔三年左右,每次住院一个月,现在差不多十年再没有复发了,药也早就停了,并且这些年发生了太多容易诱发焦虑的事,但健康一直很稳定。抑郁症、焦虑症除了药物治疗外,一定要做好工作、生活、学习方面的自我调节,想办法转移注意力。

一句话,抑郁症、焦虑症能治愈,到正规医院规范治,自我调节配合治。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