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科普 > 心理暗示

强迫症会不会引起心脏病呢(抗抑郁药五朵)

抗抑郁药五朵

三甲 解放军总医院 精神科

强迫症可以治愈吗,有什么好方法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近年来统计数据提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强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迁延等特点,常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另外患者常出于种种考虑在起病之初未及时就医,一些怕脏、反复洗手的患者可能要在症状严重到无常生活后才来就诊,起病与初次就诊间可能相隔十年之久,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我们应当提高对强迫症的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虽然强迫症的病因至今未阐明,但依据现有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发病不仅与人的个性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脑内神经递质分泌失衡有着莫大的联系。因而不论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心理治疗

强迫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具有相似症状的患者其心理机制可能千差万别。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帮助其发现并分析内心的矛盾,推动患者解决问题,增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重塑健全人格。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森田疗法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思维阻断法及暴露反应预防。思维阻断法是在患者反复出现强迫思维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施加外部控制,比如利用设置闹钟铃声,来阻断强迫思维,必要时配合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暴露反应预防是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鼓励患者逐步面对可引起强迫思维的各个情境而不产生强迫行为,比如患者很怕脏必须反复洗手以确保自己不会得病,在暴露反应预防中他就需要在几次治疗中逐步接触自己的汗水、鞋底、公共厕所的门把手及马桶坐垫而不洗手,因患者所担心的事情实际上并不会发生,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将在多次治疗后缓解直至消退,从而达到控制强迫症状的作用。

2.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使用比较多的主要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TIs),包括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等,及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必要时临床上也使用心得安及苯二氮卓类药物辅助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失眠。对于难治性强迫症常联合应用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作为增效剂提高疗效。同心理治疗一样,药物治疗的疗效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一般的SSRIs类药物需要10~12周才能达到充分的抗强迫作用,且如果治疗有效仍需维持用药1~2年以巩固疗效。

3.物理治疗

对于难治性的强迫症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采用改良电休克及经颅磁刺激。神经外科手术被视为治疗强迫症的最后一个选择,因其存在痉挛发作、感觉丧失等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患者应在经过三位精神科主任医师会诊后再考虑是否手术。

抑郁症和焦虑症会引发心脏病和心梗吗

你好,我是刘医生,专注分享医学、健康相关知识,有疑问欢迎留言或关注我私信,有问必答。

首先,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可能引发心脏病和心梗的!

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表明,如果长期抑郁或者焦虑,会影响我们身体的炎症反应机制,进而导致心脏病或者心梗的发生。

所以,在这里刘医生提醒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放松心情,别给自己太大压力,避免抑郁和焦虑。

那么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引发心脏病和心梗呢?

1、体重:肥胖的人患心脏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的2-3倍。

2、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持续偏高会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的缺血性改变。

3、吸烟:吸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直接因素,每天吸烟2包以上的人,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不吸烟的人高出至少10倍以上。

4、不运动:不运动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比运动的人高出至少2倍以上。

5、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影响心脏健康,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酒。

6、血压:血压是我们心脏健康的晴雨表,血压升高会导致我们动脉血管的压力增大,从而增加心脏的工作负荷,久而久之,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7、饮食:高糖、高盐、高脂肪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增加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所以,刘医生在这里提醒,对于以上影响心脏的因素,大家一定要注意预防,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心脏病的出现。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