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次面对选择都十分焦虑的话,我觉得就是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真的每次面临选择都会很纠结,很焦虑。一件衣服同一个款式,两个不同的颜色,都会纠结很久选哪个;吃早饭的时候,到底吃饼还是吃包子,又会纠结很久……但是我每次焦虑之后的结果还是会选择自己平时比较熟悉的东西,例如衣服我就会选我平时穿得颜色最多的那个颜色,而早饭就是几乎每天都吃的饼……
所以我觉得主观来说,除了我们本身就不是很果断的性格之外,还有就是过于保守,不敢去尝试新的东西。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每天都特别渴望尝试新东西的人来做选择时,我相信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就选择那个自己没有接触过的选项。
我身边就有同学是这样,总是喜欢尝试新东西,有一次我们两个去沙漠玩,在一个沙坡上,我看着沙坡就提议我们可以尝试滚下去,但我一想,又怕滚下去会把身上弄得全是沙子,就在我犹豫的时候,她已经兴高采烈的滚下去了,在坡下招呼我,还告诉我,原来滚的感觉是这样的,晕晕的,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的。虽然这个不是一个面对物品时的选择,但它也算是一个我面临的令我焦虑的选择了,但那个敢于尝试的朋友就完全没有这样的问题,这其实就说明了不保守的人面临选择焦虑的几率小。
而从客观来讲的话,就是“没钱”!!!记得小时候有这样一个段子,我如果有钱,就买两套房子,一套我住,一套养猪;我如果有钱,就买两辆宝马,一辆开着,一辆给孩子当玩具~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它也确实说明了一些现实问题,正式因为我们没钱,所以才纠结到底选哪个比较合理又合算,才会货比三家,找性价比最高的东西,所以说没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选择焦虑症。
当然这都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小悟空的邀请,焦虑症反复发作确实有可能一次比一次严重,这就好比其它得不到控制的抑郁障碍一样,因为精神障碍疾病大多是进行性加重的。
焦虑症的发作一般有着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简单地说容易焦虑的人可能因为一些很微小的心理因素就会复发焦虑障碍(就是焦虑症)。所以,其实焦虑症从发病因素和症状表现形式中都和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关联,患者本身的心理变化对于疾病的影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很多时候治疗效果的不理想,或者缓解后的再次复发,或者干脆就是焦虑症的持续状态,对于患者都是不得不面对的精神压力,很可能直接加重病情。
比如我刚刚出院的一位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原本今年早些时候的治疗效果很好,患者回家也持续了几个月的治疗,但就在上个月,别人给患者介绍了个据说很有名的“中医”,告诉她不能吃西药,让她把西药全停了,结果患者只是担心停了焦虑药物会导致焦虑的复发就非常意外的复发了严重的焦虑。甚至要比以往更难以平静,又在担心药物是不是对自己已经失效了?担心怎么没停药也会复发?担心自己的焦虑永远也好不了等等……
其实焦虑症与其它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相比要更容易反复发作,因为本身焦虑症的人常常会存在一些易患焦虑的心理因素。而且长时间反复发作的焦虑,因为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怀疑态度和失望情绪,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甚至因为长时间的痛苦体验,还可能出现行为寻求解脱。
所以焦虑症反复发作,当然可能越来越严重。
像我上面说的,焦虑症受到明显的心理因素影响,所以在焦虑症的医学治疗体系中,我们不得不重视心理治疗的重要地位。
长期的系统的持续的心理治疗一定对焦虑症患者的帮助会不亚于药物治疗。一般在医院里,最常用于焦虑症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CBT)和森田疗法。
心理治疗改善情绪的同时并不影响药物治疗的开展,而且两者的联合应用往往能够得到非常满意的疗效。
有些人觉得反正治了还会犯,那就干脆不要治疗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焦虑症本身的患病体验就很痛苦,甚至不亚于更为严重的抑郁症,而治疗最起码可以缓解和有效控制焦虑症的发作。并且很多时候,焦虑症患者是主动求治的,他们也希望摆脱焦虑带来的痛苦体验。
纠结自己焦虑应该采用心理疏导或者是心理调节等方面解决。可以暗示自己,同时还可以多与外界接触,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自己新的兴趣,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焦虑症的缓解方法:适当锻炼有助于提高晚间的睡眠质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保持安静,保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