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专业的精神科医院,配合专家的建议用药。对症下药,亲情疗法是治疗精神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了解引发该病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帮助解除心理问题,从而让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多吃水果蔬菜,多吃海产品,多吃牛奶,少吃高热量食物,只要控制饮食,同样能有效治疗精神病。
精神症不需要手术治疗。有些精神症可以用电休克疗法治疗。用药物控制症状是必要的。在病情稳定期,也不允许随意停药。心理治疗可以在稳定期进行。在医生的帮助下,它能有效地释放消极情绪,逐步放松情绪,改变认知和行为,对于朋友交流谈心。
[[更多心理精彩解释,尽在头条回答]]
精神症是一种严重精神病,病人知、情、意发生严重偏差,妄想、幻觉多发。
所以患者必须严格坚持长期服药治疗。是否回家服药治疗,由主治大夫评估。
除服药外,如果患者家庭有条件,最好进行心理治疗,只是药物治疗,让患者知情意恢复正常很困难的,因为病人与社会隔离太久,跟不上环境的改变,稍微思维正常,会倍感压力,然后复发。
心理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妄想与幻觉工作,在心理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带领下,感知觉开始,也就是从视视、嗅觉、听觉、味觉、触觉、机体觉等九大感觉开始一步步引导,让患者逐步去感受真实,只有看到真实才能消除幻觉和妄想。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就像养育小孩,让小孩一天天长大一样,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是不行的。
只要坚持科学的药物与心理治疗,精神治愈的可能很大。
20多年来,总是被家属、患者反复问一些同样的问题:精神病能根治吗?怎样能终身不复发?
他们所说的根治就是一次治好,终身不再犯,我常常反问他们:什么病能根治呢?一个最简单感冒,能根治吗?还有糖尿病,高血压能根治吗? 所以这里所说的“根治”,我认为是家属,当然也是医生的一个美好的理想,现阶段仅凭医学很难达到。
我想用个人的临床经验,从下面三点来分析和回答这个问题。
1.药物治疗
根据生物医学原理,药物治疗精神疾病肯定有效。
但,药物治疗只是治愈精神疾病的手段之一,
而且往往是基础治疗手段。
影响精神疾病痊愈的因素有很多,药物治疗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临床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是非常非常慎重的,尤其对一些特定的群体,选择药物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举个例子:A药疗效很好,但会致体重增加,影响女性内分泌,如果是年轻女患者,她会面临交友结婚,生育等问题,
或者B药疗效很好,是首选,但镇定作用强,而患者是学生、上班族等等......
医生需要权衡很多,才能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否则,患者往往不能遵医嘱,减药或者停药,导致病情加重或者复发。
所以,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也是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或者是否复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如此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医生只掌握了药物治疗这个因素。
而且,精神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指望单一药物治疗解决全部精神疾病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记住,药物不是万能的。
在精神病病因尚不明确的今天,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药物解决掉的。
甚至,与你有缘遇到的医生,他的学识、智慧、人格魅力也会影响你(与这个人的职位高低没有必然关系)的疗效。
2.患者自身
从患者自身来说,家族史,起病年龄、起病形式、患者型性格等等,
这些都会影响到精神病的结局,甚至能不能停药。
比如,9起病年龄年龄越小,心理发展水平越低,患病后康复难度也就越大,停药就会很困难。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有希望停药或者说复发率较低的一类人,
希望能带给我们患者一些启示和希望。
但前提要记住:精神疾病是复发率较高的一类疾病,作为患者本人,一定要充分了解停药的潜在风险,明确症状复发的征兆,并为症状可能复发做好准备。
临床上,常会碰到这种情形,不同的人,得了同一种精神病,甚至用同样的药,结局往往大相径庭。
有的患者二进宫、三进宫......稍微有个风吹草动,
反反复复住院,成为家人沉重的负担。
而有的患者,却能完成自己学业,
组建家庭,工作也取得不错的成就,
与家人同事关系融洽,
就是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甚至有不到1/3患者停药也基本能正常生活。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这与患者自身有很大关系。
一个很大区别是这样的:在医院,医生治好了患者的病。
出院后,如果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变成自己日后有用的能力资源,
培养自己积极阳光的心态,
也能注意学习提高自己能力,比如提高解决问题、与人沟通能力,开阔自己视野,多角度思维等。
即使生活中再遇到刺激或不如意,他会化解掉,不会让它成为发病的原因。
否则,生活中稍微有个风吹草动,会再次诱发精神病发作。
这类人的共同点就是:即使患过精神病,他们也不放弃。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美好的奇迹就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而这个因素也掌握在患者自己手中。
3.家庭支持系统
在影响精神病结局的诸多因素中,家属的照顾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精神病人家属,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要以为病人的病情治愈了,就是完全解脱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停药伴随的风险,比如复发,要了解复发的征兆,定期与医生交换意见。
其次 对患者真诚而又恰当的鼓励和支持,对患者战胜疾病则有着积极的作用,也对疾病的转归有重要影响。
如果家人对患者过分关注,过分保护,这样往往会削弱患者追求痊愈的意志。
最后,不要把患者的各种心理困扰和不良情绪都往病症上联系,
也不要寄希望于药物治疗能够解决她的所有问题。
相反,必要时找专业人员,帮助患者提高能力,逐步适应社会。
患者的康复需要药物,也需要家人的温暖和耐心,鼓励和支持。
总结
影响精神病结局或者能否停药的因素有:
1. 药物治疗 药物有效但不是万能的,
2. 患者个体差异 结局因人而异,
3.家庭支持系统 为患者做长远打算。
还有其他因素,比如 家族史、精神病类型、患者病前社会功能水平、 共病(在患有一种精神障碍的同时,还存在着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多少与轻重等等、 都会影响精神病结局或者能否停药。
从某种因素上说,能否停药,病情是否复发,也取决于患者,而不只是医生。
换句话说,在如此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医生只掌握了药物治疗这个因素,另外更多的因素包括依从性都掌握在患者手中。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评估,给出个体化建议。
停药过程应循序渐进。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期望对我的患者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