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病,不是病,从生理上,亲人们要明白这是一种病,一定要重视他,不能不当回事,那样不利于抑郁症人恢复健康。也容易发生意外。不是病讲的这种病身体机能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精神层面,精神疏导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抑郁症一般有一个诱因,比如生病,生孩子,家庭变故,事业变故,环境改变,等等都可能完成心理冲击,加之内在因素,有的是诸多因素,长期合并作用而成。抑郁症人往往出现缺乏自信,多愁善感,消极,悲观,好,爱独居,一天到晚感觉灰头土脸的,有的会感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对抑郁症者精神疏导是第一要务,要培植他重拾生活勇气和信心最关键。陪伴他度过黎明前的黑暗时光很重要。和他多讲讲开心的事,适度户外活动,参加一些轻松社交活动,帮助走出心灵阴霾。严重者可以遵医嘱吃点镇定,提神累类药物也是很有必要的,那样可以减缓患者痛苦,有利于他度过那道坎。总之,对待抑郁症战略上要藐视它,明白它是可以战胜的,战术上要重视他,不可以熟视无睹,他有很大的危害性,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抑郁症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它可怕,只要坚持,假以时日,就都会康复,也能康复。患者要熬过来!亲人要多陪伴!否极泰来!
抑郁症困扰咋办?你怎么确定自己是患了抑郁症呢?抑郁症是心理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类,严重高度注意了。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医师的全面诊断, 切勿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
如果是在专科门诊经过确诊以后,应该遵从医生的忠告和建议,最好住院治疗。切不可因为怕花钱而回避治疗。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抑郁症还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所以,要认真对待。最好不要和他一起回忆过去那些不愉快的经历。(除非你有一定的能力驾驭可能出现的以外情况)。
作为抑郁症患者该怎么办呢?我的意见是:
第一、积极配合医生,听从医生的安排,按时完成医生布置的作业。
第二、自己要主动地运用医生交给方法,采取心理暗示中的要点,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
第三、能够动的情况下,就不要坐;能够坐的时候,就不要躺。动手做事,尽可能不要让自己遐想(更不要瞎想)。
第四、作为患者的家属,多关心体贴,和患者一起做事,一起回忆过去愉快的事情。
第五、最好能够定期定时出去走走。如果有机会和条件,就来一次短期的旅行。换个环境,就可以换个心情。
总之,对待抑郁症也要像对待一项工作一样,认认真真地去完成。最主要的还是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毅力去克服它。你可以这样想,治疗好了抑郁症,就是挽救了一个人,它的意义有多大呢?无限大。这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感谢邀请。
抑郁症患者和其他疾病的患者一样,都要经历发病期-治疗期-恢复期。区别于普通身体疾病的是,这三个阶段可能都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
一般来说抑郁诊断标准里,连续2周都出现典型症状,且满足诊断标准就会被医生确诊为抑郁症。但发病的症状有相似性,但也有不同。基本上来说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如下的5种以上的症状,持续1周以上,就要考虑看医生了,同时要告知身边的家人或朋友,在必要向他们求助。
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既可以是主观的报告,也可以是他人观察。儿童青少年,可能表现为易激惹和不良行为。
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对于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活动兴趣或愉悦感都明显减少。
体重明显减轻,或体重增加,或几乎每天食欲都减退或增加。
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由他人看得出来,而不仅仅是主观体验到的坐立不安或变得迟钝)。
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
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分地、不适当地感到内疚(可以达到妄想的程度,并不仅仅是因为患病而自责或内疚)。
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能力减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或犹豫不决(既可以是主观的陈述,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
反复出现想死的想法(而不仅仅是恐惧死亡),反复出现没有具体计划的意念,或有某种企图,或有某种实施的特定计划。
在被医生确诊后,一定要遵医嘱。严重的要先服药控制症状,再配合心理治疗可以更快痊愈。在治疗期最忌讳的是不遵医嘱,不服药,私自减药停药。
当症状被稳定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后,将进入恢复期,在这个阶段,医生一般都会为了巩固效果,而要求再服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药物。在这里同样遵医嘱是非常关键的。
恢复期是引入心理治疗的最佳时间,可以有效的加速痊愈,并且预防复发。目前最有效的心理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认知疗法。这两个疗法都是经过上千次的临床验证证明有效的。
在生活上,第1,2个阶段可能需要家人或朋友的陪伴,主要是监督服药(预防行为),陪伴就诊,帮助他完成生活上的一些家务。
对于患者本人,要每日坚持活动,哪怕每天只出门5分钟,扫地5分钟等等。。随着情况好转让自己承担更多的日常任务,甚至恢复简单的工作。都对康复有着非常好的帮助。
另外最重要的事说三遍:遵医嘱!遵医嘱!遵医嘱!!现在的抗抑郁药物副作用都很小,也不会上瘾。越配合治疗,好的越快!!抑郁症不是绝症,是非常常见的心理障碍的一种。患者自己积极面对,配合治疗,用对方法。90%以上的都会痊愈。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千万不要传达给抑郁症朋友这样一个讯息:“我这是为了你好!”
千万不要传达给抑郁症朋友这样一个讯息:“我这是为了你好!”
千万不要传达给抑郁症朋友这样一个讯息:“我这是为了你好!”
对于抑郁症,我们并不了解,甚至望文生义。但在我们身边确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可能是我们的伙伴、朋友、家人......他们深受此痛苦,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或许我们可以以另一种理解、关爱他们。
Depression is a common mental disorder. 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live with depression. Many of these individuals and their families are afraid to talk about their struggles, and don't know where to turn for help. We may don't know much about depression, but we can always find a way to understand and love them.
—— 致我们所爱的人
to the people that we love
抑郁症就像放大镜,会放大一个人及其周边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个放大镜在抑郁症朋友手中,那还好,一切不过是一沉不变。但如果这个放大镜落在了朋友的手中,那抑郁症的放大作用可以说瞬间提升,达到Max级别。
这么说可能不好理解,那么咱们换成更好理解的真理句式。
“别跟抑郁症朋友说太多安慰人的‘好话’。”
我们根据这句“真理”,反推一下有哪些“条件句”。
1. “比起其他人你够幸福了,啥都不缺,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2. “你再这样下去,我都快抑郁了!”
3. “真够矫情的,说到底,你就是太自私了!”
4. “这么好的天,别待在家里,出门走走跑跑就会好起来的!”
5. “人们说有才华的人,才得抑郁症,你该感到高兴!”
6. “就这点事有啥好痛苦的,我经历过更糟糕的事也都挺过来了!”
……
列举到这,我估计不少人应该理解我开头的“重说三”意义为何了吧。
我们根据条件1,来推理一下上文的“真理”。
解:
这大多出自朋友之口,也许他们希望患者能知足常乐,但这种劝慰效果欠佳。“幸福的家庭有着同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这是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名言,巧合的是他在晚年也遭受了重度抑郁症的折磨。每个人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感受也各异,因此,大多数人很难真正理解对方所经历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意味什么!经过严格训练和富有经验的职业咨询师或治疗师,虽有义务,有责任,并运用包括倾听,共情等多种技巧来帮助患者,试图感同身受,但依然有差距。普通人群就更难以理解抑郁症患者所经历的那种暗无天日般的悲惨境遇。此时,患者既没精力也毫无兴趣去关注别人,他们将注意力更多地在自己丧失的部分,并沉浸在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之中。
此刻,身旁的朋友只需尝试着询问: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答案:就真诚的问一句: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真的,估计很多人不信,但答案真的就这么简单。答主的朋友中就有一位抑郁症患者,Ta和家人的关系及其紧张,周末不上班时,据其父母讲Ta在家几乎是“静音”状态,从不参与家庭交流。有时候,一家人出去,他自己在家可以一直坐在书桌旁一言不发一整天,即便是天黑也不开灯。搞得他们家人回来时以为家里没人,进门看到他从书桌旁传来幽幽的目光,还被吓了一跳。那时候他们家人最爱对Ta说的一句话就是:“比起其他人你够幸福了,啥都不缺,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对,就是这句,这也是为什么我将其放在第一的原因。作为朋友我在那件事之后问Ta当时是什么感受。
Ta说:我听到的那一刻脑子直接“嗡”了。什么也说不出来,哭也不少,笑也不是。感觉自己的存在是个麻烦。
当Ta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看到他眼角是噙着泪水的。“干嘛要这样折磨一个病人!”我在心里说。
然后,我抱着Ta问: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朋友突然身体僵了一下,然后整个人都仿佛融化了一样,将Ta身体的重量全部压在了我的胸口。我能感觉到Ta的心跳,那种有些急促的“砰砰声”。
现在在回念那一刻,我感觉朋友在那一刻终于感觉到了自己原来被关注,被爱着。
当然,我不是说Ta的家人不爱Ta的,是方法错了。是家人对Ta说了太多的“安慰人的‘好话’”。
所以:作为家属、朋友、爱人,照顾抑郁症患者需要耐心、爱心和恒心,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有时积极倾听和温暖呵护,比话语更有效。另外,单凭一己之力很难见效,需借助亲朋和医生的整体力量去完成。成效好坏也不能单靠我们,还要依靠患者的配合、耐心和领悟。以合理的心态对待疾病是患者本人的责任,也是他的一种生命体验。
爱虽然不能拯救世界,但却可以守护一个人的心。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