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15岁孩子患强迫症还会好吗(强迫症患者必须去看心理医生么)

强迫症患者必须去看心理医生么

硬碰硬我们是干不过强迫症的,否则它就不叫强迫症了。对于是石头的强迫症,我们是鸡蛋,不要拿鸡蛋去碰石头。治疗强迫症千万不要控制与克制,那样只会更严重,要允许自己的焦虑、不安,恐惧情绪的出现。在强迫症中,一切的心理反抗,或者是转移注意力,都是没有效果的不管强迫症如何千变万化,“把心放平顺其自然”是治疗强迫症的核心与关键.心病还须心药医,用药物治疗强迫症治标不治本。把心放平顺其自然”可以理解为当强迫症来袭时对症状的不理不睬,或者不抵抗不干涉,或者接纳,又或者不理不怕不对抗-------,而且一定同时要允许强迫症带来的焦虑不安恐惧的存在在强迫症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接受症状产生的焦虑,因为这种焦虑是正常的。只有接纳了这种焦虑,焦虑才会正常的消退,如果对焦虑进行压制与控制,必然会加重焦虑对自己的影响,造成自己更多的痛苦。你最应该做的是把心放平顺其自然,这一点至为重要。强迫症就像在冰面上骑自行车,你越用力摔得越狠。又像一个弹簧,你越是摁它,它就越弹的高,你不动它,它倒自己静止不动了,你的强迫症和这个弹簧原理差不多。以后什么都不要刻意去控制它抑制它,顺其自然就好。再有一点,得强迫症的人,往往把什么都幻想得完美,这是错误的。比如,心理强迫症的人多数有“强求完美“的思维观念。什么事都强求做得十全十美。但你静心思考一下,世上存在完美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没有!!所以当自然、现实是不完美的,而你又去强求做到十全十美,结果一定会是矛盾痛苦的!举例说明: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人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出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究其原因,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这样一来,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学会把心放平顺其自然,就能在强迫症这只“纸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进行战斗,并且战胜它。不要总是试图反抗或想摆脱它,要学会接受它是你的一部分,因为当你反抗的越激烈,它反而会越容易影响你,因为此时你的脑海里都是它,虽然你想的是摆脱它,但却恰恰提醒了你自己它的存在,反而会更难过。追求完美诚然是好事,但这世上有谁做事能达到绝对完美、丝毫不出错呢?答案是没有。只要是人,就没有谁能达到绝对完美的,我们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你无法穷尽所有意外,那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所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吧,不要被它占据了你的思绪,将它放置在你心中的一个角落,不要去触碰它,即使有时不小心又触碰了它,也不要担心,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管它是否回到了那个角落,慢慢的你会平息下来。当你在大脑里不受控制的想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上放松,不要用力控制自己去不想,也不要刻意去追着想,允许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的出现,然后顺其自然把心放平。刚开始做或许会有点困难,但是一次又一次慢慢的就发现自己就不想了,就轻松了!记住,关键是顺其自然把心放平,我就是这样治愈的。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把心放平顺其自然,症状才会慢慢的消失.为什么很多强迫症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把心放平”。学会把心放平顺其自然,一点一点的把心放平,一开始会很痛苦,只要长久做下去,强迫症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所以给你推荐三部疗法以供参考第一步:看清想法。学会辨别自己的强迫思维,离开想法,坚持不理不怕不对抗,想法只是想法。第二步:选择行为。停止所有的强迫行为和仪式行为。第三步:接纳情绪。在停止强迫行为的过程中,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会持续一段时间,只要你坚持不去做强迫行为,而是带着这些焦虑恐惧等不舒服的感受继续做该做的事,情绪会按其规律随时间逐步缓解。成千上万次的这样坚持下来,你就赢了。强迫症最终会逐步淡出你的生活。总之就是在把心放平顺其自然的治疗原则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治疗强迫症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经历痛苦的过程是治不好强迫症的,最起码开始的一段时间是会极不适应的,也是极痛苦的。正如我对很多迫友说的,当强迫症成为习惯时,要更正到正常人的思维是很痛苦的治疗强迫症好比开车,当你刹车时,总有一点惯性车才会停下来还有一点就是强迫症是任何人都有的,有些人轻有些人明显一些.所以强迫症只要不影响生活就是痊愈的.你应该认真琢磨我给你的这些建议,刚开始做的时候会很痛苦,一般会有3---6个月的调整痛苦期。以上按我说的坚持两三个星期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变化。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创立的“森田疗法",对神经症尤其是强迫症有很好的疗效,你可以在里详细的查一下。我15岁得强迫症,强迫症整整折磨我20几年,我的人生彻底毁了,痛不欲生,就是依靠上面的方法痊愈的,希望能对你能有所帮助有所借鉴。

15岁男孩反复重复做一件事,是什么情

问题描述: 孩子做事时老是要重复做几次比如在厕所洗手洗完后不擦手在厕所出来后又进去洗重复洗2~3次最后还不擦手我提示过他这种行为不正常而且洗完手后要擦手但是至今已好几年了还是这样还有就是系鞋带老是系好拆开再系等等好多事情都要重复做这是不是有病呢?该如何能决?

产生童年情绪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产生童年情绪障碍的原因很多下面是引用一篇详细说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发病原因 童年情绪障碍产生原因较多多数学者认为与心理因素和易感素质有关 1.心理社会因素 儿童的生活较成人单纯但在家庭和学校等环境中也会遇到各种心理社会方面的应激因素如父母的过分保护或过分苛求、态度粗暴等家庭及学校不恰当的教育意外生活事件的惊吓、身处矛盾无法解决等均能对儿童心理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引起过分而持久的情绪反应 2.遗传因素 父母将遗传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不仅继承了父母的体形外貌也包括个性和情绪反应特征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患儿具备遗传性易感素质与人格类型(如情绪不稳定和内向型性格的人)加上外环境作用于易感素质的结果据报道双生子同病一致率占47%患儿家族中有相同病者占16.9% 3.儿童时期患严重的躯体疾病 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儿童容易产生情绪问题(二)发病机制 根据童年情绪障碍中不同病症具体叙述如下 1.儿童离别焦虑症(1)得不到满足:按照Freud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当个体潜意识中出现心理时则会表现为焦虑这种是由个体对的需要和现实生活对的限制造成的是人格结构中超我与本我斗争的结果(2)遗传因素:焦虑症患儿父母和同胞中约15%也有焦虑表现MZ的焦虑共病率可达50%(3)亲子关系不良:Bowlby(1977)认为正常情况下父母应给子女以安全而温暖的环境但又不能使他们依赖这种环境而亲子关系不良时则表现为一方面对子女态度冷淡、苛责另一方面又让子女依附于自己使子女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矛盾境地(4)生活事件:在出现离别焦虑之前往往会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常见的生活事件有与父母突然分离、不幸事故、亲人重病或死亡、在幼儿园受到挫折等 2.学校恐惧症的病因(1)亲子关系不良:早在20世纪70年代Bowlby就已经注意到了亲子关系的异常可以导致学校恐惧症的发生这种异常的亲子关系往往表现为:母亲多为慢性焦虑患者总希望把子女留在家中与自己做伴;儿童害怕当自己去上学时父母会遭遇到不幸因此自己要求留在家中;儿童担心自己离开家庭时会受到意外伤害宁肯留在家中;母亲担心儿童去上学会发生不幸事故 学校恐惧症和儿童离别焦虑障碍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都可能是亲子关系不良的结果学校恐惧症患儿不愿意上学现象更多体现在不愿与母亲的分离基本问题是与母亲分开后表现出来的严重焦虑症状(2)学习中遇到挫折:大部分学校恐惧症患儿学习成绩好、自尊心较强当他们在学校受到挫折或者学习上出现失败时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痛苦体验患儿不愿意面对这种困境不想再次尝试这种痛苦体验而采用回避的应付待在家中此时父母不适当的处理会加剧症状的严重性:①儿童的行为在家中得到保护和支持;②父母对儿童的不满和害怕采取附和、同情的态度;③父母对儿童的外出、上学表现出焦虑反应时都可以使儿童的恐惧上学行为得到强化学校恐惧症状越来越牢固 3.儿童抑郁症病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率中所占的重要性已为多数学者所共认虽然儿童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没有成人患者那么多以下3种研究也说明遗传的重要性:①成人抑郁症患者的父母抑郁症较多;②纵向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均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子女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预料的要多;③一组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儿童的亲属中情感性障碍的比例较高其中Harrington的研究小组于1993年发现抑郁症儿童亲属中抑郁症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是非抑郁症对照组的近2倍这样的结果提示儿童抑郁症和成人抑郁症存在的遗传性联系Akiskal(1986)报道情感性障碍MZ同病率为76%DZ同病率仅为19%(2)心理社会因素:关于心理社会因素对儿童抑郁症的影响有以下3种观点:①亲代对子代的影响亲代的抑郁症可以影响到子代的生活环境使子代出现抑郁症状、疏远亲子关系、家庭气氛不和等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儿童出现抑郁症②早年急性生活事件、丧失父母、生活困难、逆境、易患素质是儿童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其中逆境对儿童的影响不仅是困难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困难的态度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懦弱的态度和信心不足会促使儿童出现抑郁心情③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如父母离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战争身处集中营躯体性和心理都意味着在儿童抑郁症的发病中起重要致病作用 从心理学机制上讲习得的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是抑郁症的主要心理机制无助感往往给人带来对期望的等待无望的等待就会导致情绪抑郁产生消极认知活动对自己和自己的前途、周围的世界产生消极(3)精神生化异常:目前基本一致的假设认为抑郁症患儿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低下形成这种观点的理由有两个:其一是所有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间隙(神经细胞之间)单胺递质耗竭的药物都可以引起抑郁症状其二是到目前为止有效的抗抑郁剂尤其是三环抗抑郁剂都是通过抑制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再回收使该部位的神经递质水平增加从而达到消除症状之目的 实际上还可以从一些生物学标志中看到抑郁症的精神生化异常如抑制试验阳性和睡眠脑电图的异常儿童发病年龄越小生物学标志的不稳定性越大 4.儿童强迫症病因(1)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在精神疾病的研究中通过CT、PET、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等手段得到的发现显示强迫症症状与额叶-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异常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①脑炎后帕金森病患儿的强迫性运动抽动和仪式性行为与强迫症患者的不做不行行为有很多相似之处②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基底神经节功能异常所致的疾患而在患强迫症的儿童和少年中伴发抽动-秽语综合征和舞蹈样运动障碍者明显增加③由于风湿性舞蹈病是因为基底神经节对溶血性链球菌的免疫性反应发病时表现为不可控制、无目的的运动障碍Chapman(1958)报道了8例风湿性舞蹈病患者4例出现强迫症状④很多疾病发病时可以出现强迫症状这些疾病有:风湿性舞蹈病、亨廷顿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特发性和脑炎后帕金森病、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它们都是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的表现 Rapoport(1991)对10例儿童强迫症和10名降对照者进行头颅CT扫描后发现强迫症儿童基底神经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尾状核明显小于正常儿童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士利用PET技术对强迫症患者头部局部葡萄糖代谢率的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额叶、扣带回、尾状核部位葡萄糖代谢率明显增加这些部位葡萄糖代谢率的增加提示额叶-基底神经节通路存在功能异场(2)神经递质异常: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强迫症药如氯丙嗪和氟西汀都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它们通过有效阻断突触前细胞对5-HT递质的回收而达到治疗目的推测强迫症时5-HT功能不足或水平下降 还有研究者观察到强迫症儿童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功能亢进与精神(、哌甲酯)过量使用时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仪式动作有非常相似之处(3)神经内分泌异常:在对高中生强迫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中Flament(1988)发现男性比女性发生强迫症的人数少、症状轻强迫症状在青春前期增加妇女前时强迫思维和强迫仪式动作增加产后出现强迫症等都说明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4)心理因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儿童强迫症症状源于性心理发展固着在门期这一时期正是儿童进行大、秀训练的时期家长要求儿童顺从而儿童坚持不受约束的矛盾在儿童内心引起导致儿童产生敌意情绪使性心理的发展固着或部分固着在这一阶段强迫症状就是此期内心的外在表现(5)父母性格特征:早在1962年Kanner就认识到强迫症儿童多数生活在父母过分十全十美(overdose of parental perfectionism)家庭中父母具有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追求完美、不善改变等性格特征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抑郁症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