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人回答
心理活动描写——忐忑不安
“请同学们看一分钟黑板上的内容,马上默写!”啊!刚刚教完我们就要默写,也太突然了吧!我还没记住呢!再说了,才一分钟,复习得了这么多吗?唉,还是快看吧!我望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字,一个一个看过去,才看到一半,陈老师就说:“好,打开默写本.”我无语.开始默写了,哇!老师报的好难呀!我有好多字不会写,只好在不会的地方打个圆圈,提醒自己回过来再想,可是每次画的时候都觉得圆圈象个蛋,好想在骂我是个笨蛋.老师让我们把词语中的加点字解释的时候,我的脑袋里更是一片空白,我急呀!明明应该记住的呀!我怎么就忘了呢?哎,健忘症!老师终于给我们默好了,我赶紧回到前面把圈圈全擦了,再一个一个地想,但死想活想还是想不出来,我只好在上面瞎填一个.默完之后,我心里简直就像有一只兔子在跳来跳去,忐忑不安,这么多错了,老师一定会骂我吧!
多年以前,我也一直渴望有猜测他人心理的能力。正是这股渴望让我着迷于心理学,考了心理咨询师,开始做一些跟心理咨询相关的事情。慢慢才发现,这跟我最初想的,好像很不一样。哪有什么猜测他人的心理,大部分时间做的,都是在共情、理解和陪伴。也无需猜测什么,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里,对方获得久违的理解,恨不能一吐为快。生活里,当我们需要去猜测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背后带有某种不太善意的目的,也许是窥视,也许是控制,也许是私利,但愿只是好奇。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出于某些商业目的,揣摩别人的确也是需要的。下面,以我有限的知识,解析一下揣摩心理的几种。「揣摩心理」这个词还是略显笼统,我们将「心理」拆解一下。是想揣摩他的情绪?他的想法?还是他是个什么人呢?情绪很简单,只要通过交谈大部分人都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想法是很飘忽的,猜测「此刻对方在想什么」这种事情没有人办得到。「揣摩心理」按笔者理解,主要应该是:1、这个人是不是在说谎?这个人可能会采取什么行动?2、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3、这个人想要什么?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身体语言的主要应用是测谎,这在美剧《lie to me》和港版《读心神探》里都有所涉及,被传得神乎其神。国内的测谎知名人士是姜正宇,但是看节目你就知道,准确率并不是很高。这倒不是说这门学科不行,也可能是姜正宇的练习不够(哈哈)。《lie to me》中放出过他们训练的场景:面对一个大屏幕,快速播放人的各种表情,以此训练个人读取瞬间表情的能力。你可能会说这是美剧,信不得。正因为是美剧,所以才有可信度。《lie to me》主角的原型是Paul Ekman博士,可以说是微表情领域的顶尖了。据说剧中很多故事是以他的真实案例改编而成的。知名心灵魔术师松明也可以算是解读身体语言的高手,虽然他大部分内容属于表演性质。松明在书中提到,他练习时每天就在咖啡馆,猜测路人在说什么,表达什么,然后去印证。可见,这项技能需要大量的练习。下面介绍两个上手就能用的身体语言。假如你问男朋友,昨天晚上关机了,你干什么去了。他回答说:手机没电了,跟几个兄弟去喝酒到凌晨才回家。那么,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看他说话时的眼睛。如果你的男朋友惯常使用右手,眼珠子转向他的左手边,那可能是真话;如果说话时眼珠子转向右手边,你十有被绿了,换人吧。(注意,仅供参考!本人不对任何使用此技术造成的争吵、打架、分手负责!)再来,假如你喜欢一个人,你想表白,但你不确定她是不是喜欢你,请问如何通过身体语言判断?看她日常交往中跟你的距离,以及她跟其他异性距离的对比。如果跟你的交往中,身体距离小于1米,而跟其他异性则超过1米。恭喜你,可以去表白了!(不保证成功)当年这张图被疯传,也是因为对马某腿部倾向的身体语言解读。不过这是一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解读,意义不大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冷读推测某个人属于哪种性格,江湖上有很多方法。很多流传甚广,甚至于被神话。比如九型人格,一种源自苏菲教的性格观察方法,已经演变成一项产业。对性格的揣测有个前提,人真的能被划分为这些性格特性吗?有些人认为人性是复杂的,按某个标准归类其实并不科学。再者,以不同的标准分类,好像都说得通。远到希波拉底的“体液说”,近到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Big 5(大五类)”,西方喜欢十二星座,日本喜欢“血型人”(按血型分类性格),连我朝也有个乐嘉的FPA(四个人格)。但在生活中,要辨识出这些性格,都需要填写几十道自测题,才能说个七七八八。在即时沟通的环境下,这些分类都失去了它的应用意义。那么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对方以为他是这种性格。冷读术就是这样的方法,它是通过语言技巧来让对方产生「说的好准」的感觉,从而对你产生信任感。一旦他信任你了,很快就会给你信息。例如,在一次聚会中,你跟某姑娘第一次见面,你说:我发现你是那种只要别人高兴,就会逼自己高兴起来的人。或者,我感觉你曾经遭到过背叛。或者,你是一个很在意别人,但别人会误会你的人。这三句都是废话,适用于所有人。但是对方一听,就会自动搜索记忆中的例子来印证你所说的话,于是都会点头说,对啊,你怎么知道的。冷读术中有一种设问技巧,无论回答是什么都不影响效果。比如,你皱着眉头对她说:咦?最近你的宠物没事?若对方回答:你怎么知道,我的猫上个月死了。(你知道个屁,她自己说的)又或者:没有啊,我的狗挺好的。(回应“哈,怪不得你的气色这么好”)又或者:我没有养宠物啊!(回应“嗯,你一看就不是要依赖宠物来治疗自己的人。”)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勾起对方的好奇,并感觉被说中了一样。这是一种很快能够建立信任的技巧,却被用心不良的人用于PUA(泡学)上,真心鄙视这群人。第三个问题的答案:看到需求。相比前两个方法,个人是强烈推荐第三种。假如你晚上约了个客户,吃饭喝酒到深夜,一身疲惫回到家。你的爱人怒气冲冲的抱怨:一身酒气,天天就知道工作!不知道着家!看不透的人认为这真是个不通情达理的人,会怒答: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看得透的人会说:真是忽略了你,辛苦啦,一定多陪陪你。肤浅的人只看得到行为,深刻的人才知道冰山的底层。用一张图来解释所谓“看透”。越往越走,越是深刻。只要走到「期待」这一层,基本上就能成事了。做教育你会是名师,做企业你会是成功商人,哪怕做个普通人,你也是最受欢迎的那个。能够到达「自我」层面的,就是大师了。那么,要怎么去到这么深的地方呢?别着急,让我先问问你,你认为冰山周围的水是什么?那水,就是生活。你对生活有多认真,在生活中能有多深的观察、体会、感悟,你就能到达多深的层次。与君共勉。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关于剧情尺度,近些年出品的影视剧,大多把握的非常好,至少不会直接震碎观众的三观。但是,十几年前,当乐哥还是个羞涩小男孩的时候,确实有一些影视剧,“刷新”过我的三观,“粉碎”过我的节操。且听我慢慢道来:《特工》这是一部2002年的电影。这也是那个年代,我看过的,尺度最大的电影。尺度到底有多大呢?小伙伴们可以搜索一下完整版。当时乐哥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一方面震惊于李美琪那种独特的气质(媚与艳),另一方面,被影片中大尺度的情节震碎了三观……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情节:一是李美琪跳钢管舞那一段(后来被删减了);二是组织特殊的“毕业典礼”(也被删减了)……十七年前,这两段剧情的尺度,那是相当的夸张!弱弱的补充一句:当时我是在网吧看的这部电影,屏幕前围了一圈人……画面相当美,不敢想……《色戒》2008年,《色戒》刚上映不久,乐哥有幸看完了这部电影……也许是当时年纪太小,也许是自己的趣味太低级,到目前为止,我依然看不懂导演要表达什么东西!可能导演只想考验观众的定力,所以让影片的尺度能有多大就有多大;也可能汤唯在用另外一种阐述艺术,只是乐哥看不懂。后来看过很多关于该片的影评,但,还是搞不明白:灵与肉、情感与身体之间的联系……到目前为止,我这个俗人,对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尺度大……《古惑仔》小伙伴们想必都看过《古惑仔》系列电影吧。这一系列电影,剧情中并没有多少大尺度的镜头,之所以把《古惑仔》列出来,是因为该系列电影的台词和观念“尺度”太大,震碎过乐哥的三观。山鸡的粗鄙之语,片中对于男女关系的开放程度,凌驾于法律道德之上的江湖义气……,仿佛这一切都和我的认知完全相悖,让人倍感凌乱……要说真正的“尺度”,个人认为,《古惑仔》绝对颠覆过无数人的三观!结语其实呢,从纯粹的艺术角度出发,人体本身就有一种神圣之美。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情爱之事,也会越来越看淡。最后呢,衷心希望,国产电影能尽快分级制度。因为,不是每一部电影,都适合全年龄阶段的!
通常结构化小组会分为3人一组进行作答,但是由于考场人数未必都是3的整数倍,也会出现4人一组和2人一组的情况,现在我们就分别对面试程序简单做个介绍。结构化小组面试中,会专门让考生在备考室备考15分钟,备考室有草稿纸、笔、题本,还有考试注意事项写明考试整体操作流程,备考时间结束后,不得将题目带入考场,草稿纸可以带入。如果是3人一组,结构化小组的操作为:轮流答题阶段:第一题:a 号考生、b 号考生、c 号考生第二题:b 号考生、c 号考生、a 号考生第三题:c 号考生、a 号考生、b 号考生请注意:每名考生回答每道题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2 分钟。互评阶段:a 号考生集中依次评论 b、c 号考生;b、c 号考生依次表态回应。b 号考生集中依次评论 c、a 号考生;c、a 号考生依次表态回应。c 号考生集中依次评论 a、b 号考生;a、b 号考生依次表态回应。请注意:每名考生对所有其他考生的评论须一次性完成,对每名考生的评论时间一般不超过 2 分钟。每名考生每次表态回应时间一般不超过 2 分钟。如果为4人一组,结构化小组的操作为:(时间同上)答题阶段:第一题:a 号考生、b 号考生、c 号考生、d号考生第二题:b 号考生、c 号考生、d号考生、a 号考生第三题:c 号考生、d号考生、a 号考生、b 号考生互评阶段:d 号考生集中依次评论a、c 号考生;a、c 号考生依次表态回应。a号考生集中依次评论b、d 号考生;b、d 号考生依次表态回应。b 号考生集中依次评论c、a 号考生;c、a 号考生依次表态回应。c号考生集中依次评论d、b 号考生;d、b 号考生依次表态回应。如果为2人一组,结构化小组的操作为:(时间同上)轮流答题阶段:第一题:a 号考生、b 号考生第二题:b 号考生、a 号考生第三题:a 号考生、b号考生互评阶段:b号考生集中评论a 号考生;a 号考生表态回应。a号考生集中评论b号考生;b号考生表态回应。顺序与操作程序的复杂,很容易让考生在考场上,忘记自己该答题,还是该点评。为了让广大考生明确作答与点评回应的顺序,大家需要记住两个阶段:轮流答题阶段与考生互评阶段。也要明确考场上的考签顺序(以考官视觉为标准从左到右)依次为:A→B→C→D,轮流答题阶段按照自然顺序每一题每个人都有依次首先答题的机会,其他的作答顺序就按照自然顺序依次进行作答即可;考生互评阶段,每人只对2位考生进行点评,按照自然顺序先点评“下家”再点评“上家”,例如:4人组中,D要先点评他的下家A、再点评他的上家C。牢记关键环节与自然顺序,在结构化小组的操作中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