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师表扬发抖,可能是平时被关注少,忽然被关注有点不适应。没事,很多人都会抖,只是米没发现。想要克服的话也可以。首先先觉察自己抖的行为,接纳这个行为,告诉自己,我好像有点抖哦,去觉察抖的感觉,身体的,情绪的,思维的,同时告诉自己,我接纳此时的自己。这样几次后,就不会抖了。第二,觉察自己的抖,看看自己当时想到了什么,下来后分析下这个想法为什么会让你发抖,是害怕?还是害羞,然后再想怎办。第三,没有第三了[呲牙]
我不敢评论这算不算心理学悖论,至少有很多心理学的所谓“效应”,都是天方夜谭,尤其是一些将人头的行为传到一起,而所形成的一种"效应",有自欺欺人的成分在里头,如果一个人知道某件事情明明是假的,还要把它当成真的来对待,那么这个人是不是有毛病?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当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许多人明明知道某些东西或事情是假的,但是他依然还去做,当然这一定有特定的原因存在的,如果像这样的一种方法,老师告诉你每天去夸自己,心里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体现和人的行为变化也就没有意义了。有可能是因为心理老师告诉你的,你可能就会相信,但是当你发现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并没有起任何作用的时候,你知道他是假的,那么当然对你就没有用了,因为你接受了去做了也是假的,而不是用真心诚意去接纳了这种做法,而知道里面它存在着欺骗,是抵触的心理去做的,那么它还能起什么作用。当一种抵触的心理在人内心生成的时候,不论什么样的鼓励或者刺激,在这个人的身上已经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如果从表面你看似他接纳了,那也是一种欺骗,是对外部的欺骗,因为他是在某种环境或者情景下才能这么样去做,因为他要维护自己的安全部分。心理学当中所论述的一些所谓“效应”,确实存在着很多的瑕疵,有些甚至是人为,在没有任何信效度的支持情况下编造出来的,其实有些效应所体现的人行为的体现不过是集合体的一种表现,应具备现实社会和现实文化及当时的人文情感等诸多条件而形成的,而非现实或实质性的存在于社会当中,只不过有些人是为了达到自己当时所处社会的状况,更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创造”的。当下社会对这些效应的运用,要有甄别的观念去看待,一定要赋予现实性的意义,对于真与假的区分,特别要注意的是,人的思维和行为,跟着不同社会、文化等的变化,也都在变化,而非一成不变的。在一般的情况下是比较好辨别的,只不过我们有的时候喜欢自欺欺人,愿意用这些虚假的东西去欺骗自己,来满足自己的期盼或者的需求,这只能是阶段性的,有时甚至是瞬间的,而根本不可能达到实质性的目的,更无法能够得到其真实的结果。比如一个做传销人员,也许刚开始他不知道传销,所有的手段都是在欺骗自己和他人,经过一段时间后,他自己就能认清这些是真是假,因为他所听别人教诲的和自己所感受到的,最后的结果是不相同的,这时候他会明白这些全是假的,但是他就是在明明知道这些全是假的时候,他还会继续的去欺骗别人。其目的是很明显了,他欺骗别人就是为了收回自己所投入的成本,当然再有一些利润那就更好了,所以传销人员明明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是他还要继续下去,将这些欺骗的手段延续到他所得的利益上来,这就是一种非常下作和利己的做法了,这也是明知假而当其真的心态,当然是为了欺骗。
做事儿想着"我能"
1、夸赞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诚心诚意,不能胡乱的拍马屁,让人会觉得不舒服,尤其是像自卑的朋友更是如此,心灵比较柔软并且脆弱。所以要是想要夸赞自己自卑的朋友,就要走点心。2、从夸赞态度上来说,不能太过刻意,要在不经意间的夸赞,因为自卑,大多数都很没有自信,真挚的夸赞的可以让她的某一方面得到肯定,所以不能含糊的夸赞朋友,可以真切的从某一方面,特别的夸赞她。3、从夸赞的内容上说,越小的细节越好,因为很笼统的夸赞朋友,会觉得不够细致。在夸赞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比自己的弱势来衬托朋友的优势,这样就会使朋友的自卑感减弱,也会十分的感激你。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