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两个月没怎么出门了(之前很爱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爱)

之前很爱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爱

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持续的时间有多久了?是因为遇到什么事情才导致这样的吗?最近生活压力大吗?社会支持系统足够吗?

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心情低落,是抑郁情绪啊,你要及时排解。户外晒晒太阳,有氧运动,和朋友聊聊天,看些正能量的书籍或者影视作品,不要把什么都埋藏在心里,向外界驱散。

一个人患有抑郁症,不想出门,不想与人交流

一个人患有抑郁症。不想出门,不想与人交流,整天在家怎么办啊?

抑郁症患者特点就是人际交往退缩,行动力下降,如果靠鼓励,你要出去,多和人交流,多去活动等劝告说教,他基本听不进去,更实施不了。抑郁症患者,在家呆的时间越长,症状会越重,与社会脱节越严重,以后回归社会的难度就越大。

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寻求助,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然后引导患者本人接受咨询。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也是技术活,现在有证书,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很多,但真正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并不多,所以很多做过心理咨询的人,感觉心理咨询没用。能科学解释抑郁症发病机制,科学分析发病原理,给出可行康复思路的心理咨询师,基本就是靠谱的,再引导患者本人接受咨询,如果本人不认可,可以找这类心理咨询师的文章,视频给他看,如果觉得对路,就可以建立咨询关系,咨询的时候积极配合,按照心理咨询师的要求,体会,练习,思考,感悟,慢慢的就可以走出来。

现在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等各种心理疾病的人,在家呆着==带着的很多,不接受专业咨询的人很多,这些人如果得不到科学高效的帮助,就可能毁了一辈子。

求问,抑郁怎么办

对生活没有期待,自我放弃,自我放逐,该怎么办?

为什么有这种想法?

我个人认为,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了自我存在感,也就是自我认为,我存在的价值变低了,在我的生活中,我的存在与不存在,变得没有价值,变得没有意义了。

这种想法来源于哪里?

你是怎么认为的?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还是环境的牺牲品?是自己生活的编剧,导演和演员,还是自己处境的俘虏?这取决于我们的控制点。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下面有ab两个选项。

A.从长远看,人们总有一天会得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得到的尊敬。

B.不幸的是,不管人们多么努力,其价值并没有得到众人的认可。

A.我身上发生的事由我自己导致的。

B.有时候我感觉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

A.一个普通人可能对决策有影响。

B.这个世界由少数人有权势的人在运转,小人物无所作为。

如果大部分选A,你可能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由自己来控制的。如果大部分选择是B,那么你可能会认为机会和外部力量决定了你的命运。

如何改变这种想法?

当我们尝试去改变一种状态,但毫无所获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相比之下自我决定是靠成功的控制和改善自我状态的经验来支撑。

我把这种对生活没有期待,自我放逐的表现,称之为习得性无助,我们要改变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就要先改善自我的状态,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做调整。

1.自我状态,也就是自我效能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在他的研究中发现了积极思维的力量,并提出了自我效能:我们感到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在生活中自我效能指引我们制定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具有较强的毅力,100多个研究显示自我效能可以预测功能的生产力,当出现问题是较高的自我效能,会指引工人保持平静的心态并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反复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自我效能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自信,提高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某项任务目标,这样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会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去贬低自己。

自信并不是对着镜子说我能行,我很棒。首先在观念上我们要转变思维,对自我要认可,相信自己能有所作为。“天生我才必有用”,有多大的用途,那是别人的评价,有没有用,这是自我的评价。当你认为你有用的时候,才会愿意去努力,去改变。

2.经验判断

我们从起先的一无所知,到进入学校,再进入社会 ,当我们成年以后,我们很多的观点,很多的行为都来源于我们的经验判断。

非常恐怖的结果是,我们的经验是不断的在循环,有的人是螺旋上升,有的人是螺旋下降。

我在高中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不好,总是在班上垫底,所以我认为我英语学不好,我越是这样认为,我的英语成绩就越是下滑,150分的卷子75分都考不到,而其他同学轻松能拿100多分,我一度认为,我不适合学英语,几乎到了放弃的边缘。后来想起我在初三的时候,英语成绩还是中等居上的水平,为什么我到高中就学不好了呢?于是我买了两本课外辅导书,刷题,背单词,做试卷,高考的时候,拿了97分,还算及格吧。(据说那一届高考的卷子比我们平时练习的卷子要难得多)

我们经验的形成,来源于很多方面,一方面来源于自身的经历,另一方面来源于外界环境,其次还会受到身边人群的影响。

当我们认为我们没有什么价值,不被需要的时候,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去想办法验证这样的观点。而真实的生活中,没有一个人的存在是有非常突出的价值,也没有一个人的离开会造成巨大的波澜和影响。即使是科学家,为人类做过重大贡献的领袖,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人们的生活依旧要按照往日的节奏不断前行。

当我们认为我们有价值,被他人需要的时候,其实是很小的角色,在社会中也会发挥他独有的作用,显现的那么不可或缺。

总结:自我意识在一生当中非常的重要,并不是说要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存在感。提升自我效能,增加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有所作为,可以不求大富大贵,有富就有贫,贫富的差距是对比出来的。找到自己的活法,你积极上进,或是自我放逐,对他人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最重要的取决于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我是心理洞察官,学习心理学,更好的做自己。

高三小孩有轻度抑郁焦虑,已经2个月没有上

我看大部分评论都是从家长的角度说的,我本人作为一个学生,就根据当年与问题描述一样的经历说说吧。

我是19年高考,18年12月末在医院确诊患有中度抑郁,当年也基本是就是上十天学可能请八天假,后来就经常迟到早退,但最后也是把高考这一关过来了,勉勉强强文科考了585分。

首先我先普及一下,什么是抑郁情绪,抑郁是负面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自觉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困难估计过高。

这样的情绪可能乍一看没什么,但放到高三这种关键节点就显得极为致命。

因为他是持续出现的,导致你每天都觉得自己很消沉,时间久了没有突破口,就会想要逃避,而不想上学就成了最好的解决办法。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不想上学的原因。

第一,感到困难而不愿面对,这样的情绪可能是在某一次考试后,某次老师讲题发现自己听不懂后就会出现的。在学校里出现这样的情绪,自己根本没法排解,只能硬着头皮一节一节课地听,最后反而加重病情。

第二,没有适当的排解途径。

我上学的时候基本一周七天,六天半都在学校。一开始难过的时候不想学习,觉得内心惭愧,但内心也是真的难受,就这样自我拉扯,让自己最后变得越来越抑郁。在学校不玩手机,体育课我也不会打篮球,每次都只能坐着发呆。除此之外就是无休止的听课。

所以太想逃避了,因为没有自我空间和宣泄途径。

第三,过分焦虑影响睡眠。

因为过分焦虑,所以每天晚上睡眠质量都很差,常常难以入睡或者睡不够觉,导致白天精神状态差,再加上抑郁情绪的作用,就会产生很多负面状态。

那么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第一,让孩子在家里自习未尝不可。

高三的时候,课程基本都讲完了,只剩下复习内容。如果孩子实在抵触去学校,完全可以让他自己一个人在家自习,自习的时候没有学校紧张的氛围,反而可能会事半功倍。

第二,多跟孩子谈谈心

注意,不要总是谈学习方面的问题,就是像跟朋友一样唠唠日常的生活,让孩子能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真心感受,排解情绪。

第三,带孩子出去转转

没事带孩子出去走走,放松放松心情,也是不错的选择。我曾经郁闷的时候就下楼去逛逛大润发,把这个当作排解的方法。

第四,必要的心理辅导。

我曾经做过心理辅导,还是很有效果的。因为心理辅导老师受过专业训练,他们真的很懂这些孩子,会让孩子放下戒备,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最后,我想说,各位家长不要过分在意孩子的成绩。如果你只是一味的跟孩子强调,不上学,不学习怎样怎样,孩子就会觉得你压根不在乎他的想法,也不了解他的痛苦。从而加重他的抑郁和烦恼。

如果你能暂时放下学习,只是跟他谈心,陪他一起走完这段艰难的历程,远比他考上985,211更加重要。

因为他会感觉到你的在乎,和亲情的温暖。

抑郁症是该多在外面待着还是在家休养

抑郁症是神经递质摄取不平衡导致的心境障碍,所谓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和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敏感多疑是最明显的心理特征。

所以你问题描述中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你寝室里的室友,只是希望坦诚相待,接过发现别人在背后偷偷议论你,这种做法作为心理咨询师是不鼓励的,因为每个人成长的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同样一件事情推导出来的结果也有云泥之别,夏虫不可以语冰,况且在当今社会对于抑郁症这种广泛意义上的精神类疾病存在很大的偏见,也许他们没有根本没有恶意,但是潜意识里的观念,会在无觉知间投射出来,这会让他们看起来很不自然,你能感觉到,所以你觉得很不舒服!

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坦诚相待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美好的诉求,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从来不主张这样去做,曾经有一位女士过来做咨询,她又很要好的闺蜜,不是姐妹胜似姐妹,家长里短无所不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后来因为要出国探望女儿,恰逢家里面临拆迁,就将自己的房子托付给自己的好姐妹代为打理,回来后拆迁补贴已经完成,当接过好姐妹的拆迁款,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样少,但是碍于情面又不好直接问,于是旁敲侧击去打探,相关人员也是语焉不详,这事就像是横亘在闺蜜之间的巨大障碍,闺蜜的一言一行在她眼里都是黑了她钱的证据,为了这事她逐渐就抑郁了!

其实在《了凡心疗愈》里也借鉴了古代疑邻盗斧的故事, 在故事里所有的事情都被扭曲了,有一户人家丢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后,他在后山挖土的时候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头脑编制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为你的坏情绪负责,总要有人负责,如果你自己不为坏情绪负起责任,全然的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你就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卡在哪里?你永远不会出离头脑活在当下,那样你就一如既往的活在故事里,你从来没有完全地笑,你从来没有完全地哭,你从来没有完全地怒,你从来没有完全地恨,你从来没有完全地爱,没有一件事是做得完全的.,因为存在时间世界的头脑只关注过去跟未来,唯独忘记了当下的世界。

所以回到你的主要问题,如果抑郁了是该多在外面待着还是在家休养,你要弄清楚自己在外待着是为了什么?一般意义上大家想多在外待着的目的是为了多结交些新朋友,这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没有将自己心里调整好,你无论待在哪里都会是你寝室里场景的再现罢了,反而没有任何帮助,抑郁状态下,人会不自觉将自己的意识投射在过去,纠葛在过去受到伤害的那一刻,并以此作为素材在头脑层面编制作为受害人的故事,你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做好你当下的事情,这让你对当下有一种迫切的逃离感,因为抑郁症带给你的是一种形同牢笼版的桎梏,所以你想要自由,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对于自由理解有所偏差,就如同黑格尔说的: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所以你会想到外出走走,但是抑郁症就像是一个精神上巨大包袱,到哪里都会让你步履蹒跚,这些只是出于你下意识的逃离!

在《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里提到合一的方法,所谓合一就是从时间的世界转向当下的世界的一把密匙,也是自我疗愈的第二个层面,合一就是用意识充分调动感官去感受当下的感受,让你的嗅觉你的听觉你的触觉你的视觉变得敏锐,即便是喝茶的时候,也像是找到了一座宝藏,感受茶杯在手中的余温体验颊齿留香的感觉,把这一杯茶享受到极致,风中的鸟儿,空中的浮云,夜晚的繁星,怒放的花朵,都给你带来新生般的喜悦,你仿佛是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你得问自己此时此刻你是谁?实际上此刻你就是宁静你就是慈悲你就是喜悦,不带评判没有情绪,你就是爱的本体,你出离了你的头脑,你与当下合一,也就是心的回归,这就是生命的本来面目,在此刻你会知道菩提树下的佛陀发生了什么,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发生了什么。

你的小我感受到了威胁,它会再次将你拉回到时间的世界,这并没什么,我们在工作学习的时候没办法不利用大脑的思考,在时间的世界里小我就是主宰,而且它有这个权利,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打败我们的小我,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你要做的就是通过合一随时在两个世界里自由切换,随着这种切换频率越来越高,你离觉醒也就越来越近了,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提高你合一的能力。

一个觉醒的人做什么都是对的,因为他能看到了,不存在选择问题,选择意味着头脑的思考意味着遵循限制性信念行事,他不用思考,他直接就能看清前方的道路,追随自己的内心毫不迟疑的往前走,就像是自己的汽车熄火停在了铁轨中央,而一辆列车呼啸而至,你也不会担心因为你知道该怎么做,你不知道为什么知道,但你就是知道,这就是觉醒的第二个层面,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

如果你能够做到心身合一了,哪怕是一小会, 你就能感觉到内心的无比宁静,基于这种宁静,你去哪里都会感到自由自在,所谓的自由并不是形体上的,抑郁症状态下感觉到的不自由源自内心的自我束缚,是心身的逃离感,所以你想要摆脱这样的束缚只能让心身合一,否则身随念动,形同狂风中的落叶,你要做的就是提升意识,唯有意识到了,才能停止脑海里的胡思乱想,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届时无论你是在家休养还是在外面待着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抑郁